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还有人对房价暴涨抱有幻想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未来可栖 时间:2025-02-11 21:00:10

24年底房地产市场的翘尾行情,又让一些人产生了幻想。

刚刚开年,就有一个朋友问我:现在是不是换房的好时机。

从自住改善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的”。

但他是另外一个角度:现在换房,就像股票跌了加仓,“以小换大”,房价一旦暴涨,不仅能把之前跌的回本,还有可能赚到。

听完这个逻辑,我很“无语”。

因为“大人,时代变了”。

图片@网络

01

时代的变化,总是慢慢积累变量,草蛇灰线,等到最后一根稻草放上去,才惊天一震。

在“惊天一震”之前,一些人会认为:大环境是某些人搞坏的,或者是因为某些不够精准的政策导致的,只要取消或者调整这些政策,我们就能重新回到过去的好日子。

令人感慨:人活着,靠的是假想敌。

但真实的逻辑是这样的吗?

放在我们眼前的有几个关键数据:

民政部官网刚刚发布了《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同时,去年离婚登记数为262.1万对。

两者一对比,去年“净结婚数”348.5万对——走进婚姻殿堂的新人不到700万人,在14亿人口中占比约0.5%。

结婚人数变化,无非这几个原因:

适龄人数变少;

结婚意愿降低,导致了不愿结婚,或者结婚年龄推迟;

想结婚,但没办法结婚

对应的,结婚适龄人数减少,与生育率下降有关,而生育率下降,又会反过来继续导致适龄人数减少,进入一下向下的螺旋,短期内很难改变。

结婚意愿降低,这是大城市青年共同的体感,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带来了结婚成本高,大家一心搞钱,婚姻不是必须品。

三四线城市的青年,因为距离原生家庭近,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影响,结婚意愿高一些,并且生活成本也更低,所以不是“单身重灾区”,但恰恰是“难找对象”的重灾区。

因为,越往低线城市,以中青年为主的人口外流越严重,尤其是在“多子化”最流行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女性,在大城市更能实现自足和自由。

这就形成了大城市单身女性多,小城市和农村单身男性多的错配情况,导致“想结婚,但没办法结婚”。

这三点共同作用,导致了全国结婚登记数和新生人口的快速下降,两者合力形成了下降螺旋。

这一趋势在短期内没法改变。并且,导致这一趋势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历史政策原因。

慕峰在《老龄化二百年——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分析了英、美、德、法、日、韩等国家的“婴儿潮”和生育率下降趋势。

他认为,农业技术和科技的爆发会导致婴儿潮的出现,经济压力、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弱福利体系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先发国家的生育率也经历了“先高后低”的周期。

到了2000年,西欧、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生育率”全都不到2.0。

人口学研究通常认为,一国(地区)的生育率保持在2.1,方可维持总人口规模。如果低于2.1,最终将导致人口总量减少。

而我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1.0左右。极低。

再说一遍:这个趋势,在短期内,靠鼓励政策也无法改变。

工业化带来了城镇化,城镇化又带来了生育意愿下降,人口红利衰颓。这是欧美先发国家走过的路,我们也一样。

在1980年代之前,中国人口的乡村占比一直都在80%以上,但现在全国城镇化率已经在70%左右。

与此同时,农民工、青年群体的流动性增加,福利保障的迁移跟不上,也显著降低了其生育的可能性。

图源@太阳照常升起

所以,从人口上来看,房地产也是一个“产能过剩”行业,除非出现国际资本集中流入的情况,否则很难再出现房价暴涨。

02

房地产走势的关键,主要看两点:人、钱。

资本推动型涨价,在中长期有希望,但在短期内也看不到。

为什么?

本周有另一个热点新闻:

比亚迪发布会新闻

媒体给配的标题是:比亚迪掀桌了!

价格战的背后,是产能过剩。

有人会认为,技术迭代、成本下降是主要原因。

但看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油车品牌躺进ICU,都会得出一个理智的结论:汽车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

全国经济领域,产能过剩的不止有汽车和房地产,还有:光伏、锂电池、空调、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功率半导体、养殖等。

其中,部分行业的中国产能,已经高于其各自产品的全球需求总量。

梁建章在2月5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基本走出了曾经的物资短缺的困境,凭借全球第一的制造业总体规模,进入到物质全面充裕的新时代。但与此同时,强大的生产能力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新问题,影响到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结论: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自由经济势力在全球衰颓,国际市场走向区割,也在加剧产能过剩的影响。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老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非常直接:

产能过剩的下半场,

资产价格还得下跌。

在行业周期内,产能过剩,意味着未来会走入下降曲线,市场的力量利用价格、企业倒闭、产业升级,完成出清。

这个阶段会伴随着企业利润走低,员工收入下降,风险上升。人们会做出保守策略,提前去做风险隔离。

而房地产的发展周期,是与经济大周期相一致的,全社会通膨、加杠杆,房地产快速发展;社会转向保守、降杠杆,房地产市场缩量。

缩量的大众化产品市场,价格暴涨是幻想。

房子作为商品,也不再是绝对稀缺品。据央行2019年的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直在提“好房子”,新周期。

其实是在暗示:普通房子已经不缺了。

03

每次剧变,都伴随着一次至少长达数年的阵痛。

对全社会影响巨大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始于1978年,在今天看来,它犹如一声惊雷,但在现实中,直到1992年“价格闯关”成功,计划经济的钢印在民间被解除,改开才真正开始滚滚向前。

期间14年,足够湮灭一个人的梦想与青春。

课本上的历史,给人的感觉:转折总是突然的。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积累变量,宏观的叙事从来没有一个是突然发生的。

累加的阶段,它虽然走得慢,但一旦来临,就不会回顾旧时代,哪怕一眼。念念不忘的,只有“人”自己。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力量。

04

在房地产市场,还有几个细微的变化需要注意。

一是,2024年,上海等一大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占比创新高。

上海,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81%;

北京、南京、成都、重庆、长沙5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70%;

广州、杭州、天津、西安、苏州、宁波、东莞7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超过60%;

深圳、郑州、南宁、青岛、厦门、佛山6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占比在50%-60%之间。

图源@真叫卢俊

就连疯狂买新房,买出“炒房之都”称号的杭州,2024年也反转了。

图源@真叫卢俊

与此对应的,上海、成都、合肥、西安等地的豪宅成交套数大幅增长。2024年1-11月:

一线城市中,上海2000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52%,深圳2000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长49%;

二线城市中成都、无锡、青岛1000万以上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幅均超20%;合肥、西安800-1000万新房成交套数同比增幅均超40%。

图源@克而瑞

往年,二手房成交活跃,会带动新房市场。

但是去年新房、二手房之间“断链”了。

据北京一位项目负责人说,现在市场上最难卖的就是700万-1000万的产品。

这个价格区间,是往年“卖旧买新”置换的一个主力区间。

所以,我们猜测,二手房和新房市场割裂的背后,是有一些人卖了二手房,但没有再买新房。

而高端豪宅热销的背后,是富人在进行资产的“更新换代”。

第二点,即使二手房成交活跃,但价格并没有止跌。

数据中指研究院

北京市场已经出现了“200万住进花家地”、“单价2万住到天通苑”。

图片房博士

一线城市的情况还算乐观,毕竟价格下降,成交量就会上涨。2024年二季度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刚需入市加快,300万以下二手房源成交套数同比明显增加。

情况更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很多房源“降价也没有需求”。

春节前后集中出现了一些写县城房地产市场的自媒体文章,其中均提到:二手房挂牌价坚挺,但有价无市,流动性几乎被冻结了。

有大量房子挂了2年左右,也无人问津。

对于这个现象,Deep seek说:

“典型房企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三四线城市由城投拿地。这说明开发商更看好一二线的市场稳定性,而三四线可能风险较高,城投拿地可能是为了托底土地市场,防止流拍,但也可能带来库存问题,后续开发不足。”

从走势来看,2025会比2024年更难。

但,在审慎看待未来的同时,2025也一定比2024更有希望。因为,这一刻距离未来更近,也会有更多人启程——带上了一颗不低估未来的决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