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新年两件大事,事关河南通道经济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大河财立方 时间:2025-02-11 10:30:25

近期两件事,与河南交通运输行业高度相关。

一是河南“新春第一会”——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就交通运输高效互联互通做出新部署,强调构建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二是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调整,新增周口、驻马店为国家物流枢纽。

河南如何在交通运输设施实现高效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构建这一大通道?此条通道对河南有多重要?两城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背景下,河南如何做好大物流文章?

这是外界关注的话题。而河南“新春第一会”,已经给出了解题思路和行动指南。

再强调和新部署

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五统一”“一破除”是重点。其中一个“统一”,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设施的顺畅联通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条件。持续推动各类市场基础设施统一高效联通,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支撑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

建设现代物流网络,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方面需要实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以此为基础搭建物流体系,支撑经济活动的循环畅通。

河南亦是如此。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上担重任,离不开高效畅通的交通网络。

高效枢纽经济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有效衔接“经济发展”与“交通枢纽”两大功能,重塑区域产业空间分工体系,推动分工深化,促使国内市场规则统一,从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次召开的河南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大会,明确指出,要以高效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米字形高铁为牵引,加强各种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网络,畅通数字通道,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体系建设,构建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

“这些要求既有对当前交通运输领域工作的再强调,也有新的拓展和细化。既是对河南既有交通优势的巩固,更是对综合交通体系升级的新部署。”设研院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向记者如是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交通更好支撑河南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核心在于通过“硬联通+软协同”,实现交通区位优势持续向枢纽经济优势、物流产业优势转化。重中之重在于突破多式联运瓶颈、加快现代化内河航运网络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

以枢纽建设衔接全国、提质增效

作为近期河南交通运输行业的另一件大事,周口、驻马店进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盘子”,现实意义在何处?

从总量看,本次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后,共有152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布局建设229个国家物流枢纽。

至此,河南共有陆港型国家枢纽3个(郑州、安阳、驻马店)、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1个(周口)、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1个(郑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1个(洛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4个(洛阳、商丘、南阳、信阳)。

龙志刚告诉记者,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布局建设的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是撬动区域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将促进河南更好衔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以及重要铁路物流基地、内河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他说。

公开报道显示,就此次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并协调有关部门在自然要素保障、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这将有效推动河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有利于物流枢纽相关城市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龙志刚认为,结合河南“新春第一会”提出的“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产业体系建设”等要求,河南两城入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恰逢其时,对下一步的工作推动更为凸显。

建好做多国家物流枢纽

相较于河南交通基础设施的江湖地位,物流是河南显性短板。

“随着国家综合交通立体网络不断完善,河南的综合交通竞争优势有逐步弱化趋势。”在1月份召开的河南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河南省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提到,在交通物流发展能级上,我省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不强……物流枢纽节点布局还需优化,与实体产业融合联动不足,服务产业链供应链能力还需强化,物流拉动效应有待增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优势再造战略”的加快实施,近年来,河南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仅在2024年,河南12条、1846公里高速公路实行差异化收费,累计开通郑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112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漯河11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龙志刚看来,在这一背景下,做好做强现有的国家物流枢纽尤为重要。

他亦提及,河南8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10个国家物流枢纽,分别占全国的5%和4.4%。这一占比与河南的交通大省地位和经济体量基本匹配,但仍有提升空间,“要在国家物流枢纽数量上进一步发力,争取更多物流枢纽布局”。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龙志刚认为,关键在于先修炼好内功,可以在物流枢纽布局、物流通道网络、物流企业三个方面有的放矢——

进一步优化完善物流枢纽布局上,要结合河南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骨干、省级物流枢纽为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的现代物流枢纽体系,统筹枢纽港站、枢纽城市建设与发展,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

持续完善物流通道网络方面,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加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持续“优高速高铁”“促航空航运”,完善“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持续开拓、加密客货运航线,完善高铁物流基地功能,加密铁路班列,打造联通欧亚、串联RCEP成员国的陆上经济走廊。积极融入全国“丝路海运”,拓展直达沿海港口线路,形成紧密衔接、双向均衡、规模运行的陆海联运走廊。

加强物流企业引优培强方面,一方面要大力引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市场活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在河南设立区域总部。

此外,还应加快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大力支持新型物流企业发展,支持通过并购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中小物流企业聚焦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特种物流等领域深耕细作,塑造竞争新优势。

重中之重

构建通达国内、联通国际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大通道,目的是加快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围绕这一转变,实际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已经提出,要强化网络、枢纽、平台、制度、安全等五个方面的支撑。作为五个方面支撑的第一项,该厅提出一方面要补短板做实硬支撑,另一方面要强弱项做优软联通。

如何做优软联通?记者了解到,今年河南将发展“铁公机水”多式联运和旅客联程运输,推动“一单制”等规则协调互认,打通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和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提升“123”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和“123”高效率快货物流圈的影响力。

其中的关键词,概括起来包括多式联运、物流。而这,也是龙志刚所认为的“重中之重”的两项工作。

就多式联运的发展,龙志刚认为,河南要在打造链接全球的多式联运通道网络、完善多式联运标准规范体系上实现突破。

实际上,郝爱民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联组讨论中,也提出相应的建议。

他说,要重点围绕多式联运等领域探索新的规则制度,推动交通运输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跨领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以及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的业务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

而就加速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龙志刚告诉记者,河南应在做强制造业物流、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完善商贸物流上发力。

比如,在做强制造业物流方面,要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开展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

在完善商贸物流服务方面,要围绕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品牌消费集聚区等城市重点区域,完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便捷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和专业化共同配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在产品及包装设计、生产中采用标准化物流装载单元,提高托盘、包装箱等标准化和循环共用水平。

“高效的枢纽经济,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河南发展枢纽经济具有优势,但仍存在大而不优、大而不强等问题。因而,河南更应加快推进优势再造,以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河南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上担重任。”郝爱民表示。

责编:史健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