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资讯 » 正文

独家对话圣诺医药新CEO潘洪辉:重整小核酸药物第一股,目前重任是先省钱再找钱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2-11 09:30:13

“这里,我们不租了。据说这里装修得很好。”这是见到圣诺医药新任CEO潘洪辉时,他对时代财经说的第一句话。

潘洪辉口中的“这里”,指的是官洲生命科学创新中心。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5.8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30.46亿元的超甲级写字楼位于广州生物岛的中心区域,是岛上的地标性建筑。圣诺医药把南方总部设置在了该中心A塔第32层。

停租后,圣诺医药在广州保留的唯一办公点位于广州生物岛螺旋三路3期4栋306,这里接近岛内的最外环。临近春节,办公室周边仍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装修声此起彼伏。

办公地点的调整,折射出圣诺医药目前整体的策略重心——省钱。

节流,开源,这是摆在潘洪辉眼前最迫切的任务。

2024年10月,潘洪辉以个人资金5890万港元入股圣诺医药,并在同年11月接替创始人陆阳成为CEO。根据2025年2月5日的公告,创始人、非执行董事陆阳辞任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集团荣誉首席科学官及授权代表职务,同时获委任为集团荣誉科学顾问。

2024年,圣诺医药坠入至暗时刻,如何生存成为这家“中国小核酸药物第一股”最关键的问题。

潘洪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入股圣诺医药。外界对这位“神秘买家”充满好奇。为数不多的公开信息显示,潘洪辉曾创办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康晟生物”),后被乐纯生物收购。

“要么在乐纯生物干到退休,要么就入局圣诺医药。因为全球第一个小核酸癌症药物有可能在圣诺医药产生。”潘洪辉如此告诉时代财经。

不过,光靠信念显然无法推进管线进展,圣诺医药需要资金,而且数额不小。而这位新任CEO又能否力挽狂澜,救圣诺医药于水火?

圣诺医药新CEO潘洪辉。图片受访者提供

“退休和圣诺医药,二选一”

时代财经:你是怎么接触到圣诺医药的?什么时候萌生了要入股的想法?

潘洪辉:2024年年初,圣诺医药与乐纯生物正在讨论供应链和全球战略方面的合作。通过这个机会,我对圣诺医药的科学团队、核心技术和管线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个人认为圣诺医药的技术不但领先,而且很扎实。特别是圣诺医药的STP705很有可能是治疗癌症的第一个小核酸药物,所以萌生了入股的想法。

时代财经:你之前创办了康晟生物,之后又被乐纯生物收购,目前你还在这两家公司任职吗?

潘洪辉:大概在2024年8月,我完全退出了康晟生物,不再担任康晟的任何职务。离开康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我认为康晟和乐纯的融合已经完成,通过乐纯的平台,康晟的业务也在过去几年有非常健康的增长,我觉得这次并购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并购融合。在乐纯CEO王逢及康晟两位联合创始人吴帆总和袁军博士的强强联合下,康晟的未来绝对是很值得期待的。

我目前是乐纯的首席科学顾问,主要是从药物开发者的角度提供科学见解。

时代财经:为什么说离开康晟生物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潘洪辉:一家企业在创办初期,技术能力是重点,因为要把优质产品开发出来,开发出来之后要很好地去跟客户沟通。

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在产品和生产都逐渐成熟后,市场营销的能力反而变得更重要。企业的运营和营销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实康晟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我在康晟的贡献也随之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创始人一直待着不走,其实对公司团队的能力发展反而会形成一定的限制。当然也有创始人非常厉害,可以随着企业发展转变过来。

不过,我觉得就算我怎么转变,也不可能比王逢总和吴帆总做市场营销厉害,所以我认为我是把康晟在最适合的时间交给了最适合的人。坦白来说,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的控制权交出来,确实是一个很艰难和不舍的决定,但是王逢总、吴帆总和袁军博士让我很安心下定这个决定,继而去把握圣诺这个难得的机会。

时代财经:从离开康晟生物,到2024年10月入股圣诺医药,期间你有考虑去做其他事情吗?

潘洪辉:真的没有其他想法。我要么就在乐纯生物干到退休,要么就加入圣诺医药。在乐纯生物我很开心,跟王逢总的合作也非常愉快,同事之间一起奋斗准备上市的气氛也是我很享受的。如果不是“小核酸第一股”的管线这么吸引,我真的就在乐纯干一辈子了。

说实话,我真的没有考虑过去做其他的事情。我的想法就是在乐纯上市之后要么退休,要么继续在乐纯工作。

接触圣诺医药时,我先找了几位朋友问了他们的意见,大家的意见都是一致——圣诺医药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但是它的技术确实是领先的,而且商业价值也严重被低估。这个结论跟我第一次来圣诺医药开会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那时候会议就在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办公室里,我听完公司的管线项目和临床数据介绍后就觉得,“哇,这个公司的价值真的是被严重低估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生难得一次的机会,我必须把这个机会掌握好。

“我已经亏了,但我看的是管线价值”

时代财经:当时圣诺医药董事会是想找人接手吗?

潘洪辉:不要说接手。当时董事会可能也在找一个可以改变现状,或者用不同观点去推进现有管线的新人。其实也有其他投资人在我入股的时候要求同时入股圣诺医药,可以算是我的“竞争对手”。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参与过三个生物药的上市,博士的第一篇文献是小核酸的研究,加上我是真金白银躬身入局的。那么董事会在综合考虑后,觉得我更适合。

时代财经:你怎么看圣诺医药的技术和管线,如何判断其中的价值和风险?

潘洪辉:一个生物技术公司的价值在于他们的技术壁垒,作为国内小核酸领域的先驱,圣诺医药已经在临床上证明了其多肽纳米递送系统(PNP)递送系统的安全性。

现在的小核酸药物在研项目大部分都是用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的,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其有一定的毒性,做疫苗项目非常好,但是做药就不太好。圣诺医药则用的是自己独有的多肽纳米递送系统,在安全性上表现更佳,特别适合表达性的小核酸药物。

GlaNaHead递送系统方面,圣诺医药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因为我们的溶解度可以做到比较高,这意味着我们的剂量可以更高,药效会更好。同时我们的GlaNaHead平台的分子结构让我们的开发速度和生产成本会比我们的对手有显著的优势。

时代财经:目前国内尚无自研的小核酸药物上市,你如何看待小核酸药物的开发和市场前景?

潘洪辉:小核酸是治疗代谢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因为其药效持续时间更长,能够解决目前化学药物和蛋白药物的问题。小核酸药物在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我选择加入圣诺医药是因为我相信小核酸药物有潜力彻底改变现有传统药物的治疗格局。尽管现在行业面临周期的挑战,我认为市场前景广阔,只要我们致力于推进我们的研发工作,将这些创新疗法推向市场,我们是可以在这广阔的市场收益的。

时代财经:入股圣诺医药,你觉得是在抄底吗?

潘洪辉:以今天(2025年1月21日)的股价来算,我已经亏了几百万(港元),预计我短期内还会亏,我不会去预测股价是否已经到底,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从我的角度而言,我看到的是公司产品为病人带来的解决方案和公司管线的价值。股价的波动是很难避免的,但是长期来说,企业的价值会跟股价成正比的。做企业看的周期是五年以后,去投资这个企业是认可这个企业的产品,投机抄底的事情我真的没有这个能力。

另外,市场有周期变化,穿越周期洗礼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公司的产品开发合理推进,让财务状况保持健康,这样就可以不被周期影响。

图片图虫创意

“第一是省钱,第二是找钱”

时代财经:圣诺医药现在的资金状况如何?

潘洪辉:其实还可以。当然跟2023年相比肯定不能比,但是每个员工都必须要把“开源节流”刻在心里,现在的现金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但是要选择性地做。比如在管线开发上,现在要专注做一些投入回报确定性比较高的项目。

时代财经:如果在BD上没有取得进展,后续你还会以个人资金投入吗?

潘洪辉:对。如果有需要的话,当然会再投一点。

时代财经:目前整个公司有多少人?

潘洪辉:40人左右。

时代财经:担任CEO后,你觉得圣诺医药的问题出在哪里?

潘洪辉:公司管线有很多优质的产品,但是没有推进到适当的进度。针对这个问题,我来公司后(大概2024年12月中旬)做了一个非常快的决定,就是成立了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推进管理制度。现在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在整个做药的不同阶段都有一定的了解。比如非常熟悉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那么我会要求这个项目负责人也要去学习药物发现、临床试验是怎么做的,包括未来跟医生的学术沟通、产品商业化方法等,都要学习。不一定要学习到非常通透,但是需要了解,而且要学习到能做一些比较正确的判断。这样下来,其实整个项目推进过程里的沟通成本会下降,能帮助项目推进的决策更快、更准确。

我很期待看到,新项目管理制度在圣诺医药申报国内第一个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或者是国外项目推进时候起到的作用如何。

时代财经:2024年年末,圣诺医药披露了2000万美元私募基金投资的独立调查结果,指向了公司的内控问题,这超出你的预期了吗?

潘洪辉:说实话我不可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用时间去证明我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正在对现有的管理体系做调整,保证我们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刚刚通过董事会发布了一项公告,提出了许多对于内部管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我们团队将会共同努力,提升我们的监管水平,确保员工、股东和病人的利益。我相信,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时代财经:你进入圣诺医药管理层之后,人事方面做了哪些调整,是否也带了新团队进驻?

潘洪辉:我的第一步是应用圣诺医药本身的团队,但是在某一些地方需要磨合。有些地方也需要一些新的团队进来做提升。但是我觉得不应该用“原有团队”“新团队”这样的概念去界定,不管是什么时候进入圣诺的员工,大家都应该是朝着同样的目标去努力的。

我很感谢圣诺原有的员工,大家很open,很愿意接受我,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把药做好上市、帮助病人。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会分新的团队、旧的团队,我说要停止这样,大家都是圣诺的团队,以事情为第一导向。

时代财经:在磨合的过程出现过什么冲突?

潘洪辉:有的时候方向不一致。比方说到底是用现有的钱去付租金还是推动临床项目,有的人会提出要是临床项目不推进的话,那么公司就没有价值了。

临床项目的确重要,但从整个公司层面来说,现在第一重任就是省钱,第二重任就是找钱。

先把这笔钱省下来,再去找钱推进项目,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走到现在这一步,其实也就是资金的问题。做什么,也是有选择性地做。

时代财经:自2024年以来,圣诺医药负面消息不断。你对圣诺医药的规划如何,后续会从哪些方面进行重整?

潘洪辉:作为新任CEO,我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并重建与利益相关者的信任。这将包括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优化运营效率,并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以确保资金和支持我们的管线的推进和引进。

我们几十个人的工作目标现在很简单,第一就是降本,第二就是增效。今天我也跟公司的人说了,并不是说一分钱都不花,但是花每一分钱的时候,必须要想好这笔投入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的价值。

另外,圣诺医药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不要浪费上市的平台,我们会试着找一些好的项目,引进来,做License-in(授权引进),增加公司未来的收益。

“BD不止考虑卖出,也考虑引进”

时代财经:为什么会考虑做引进?这需要花钱。

潘洪辉:如果是未上市的公司,他通过稀释股份在一级市场融资去买管线产品是不合理的。但是圣诺医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融资平台,我们是可以通过这个上市的融资平台去买入优质的管线产品,通过圣诺过硬的专业能力,加速药物上市,给病人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个思路在二级市场是合理的。

时代财经:希望引进什么样的资产?

潘洪辉:身为稀有的小核酸药物上市公司,我们有着上市的平台、上市的资源,我们可以不仅仅做好圣诺医药本身,也可以为小核酸药物行业做一些事情。在引进的资产方向上,需要做好是能跟圣诺医药本身体系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比如能配合STP705的癌症方向,还有慢性病等,总之期望是能实现1+1>2效果的管线。但是这一刻我不想局限自己,我觉得不同的资产都可以开放的去研究。

时代财经:你是想单独引进一个管线,还是引进技术,具体是什么考虑?

潘洪辉:我们比较open,引进技术或者是把对方的整个团队引进来也可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先要考虑性价比,目前还没有很仔细的规划。

时代财经:圣诺医药的BD进展如何?在2025年JPM大会(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有接触合作方吗?

潘洪辉:在JPM大会上跟好几家MNC(跨国药企)沟通我们的管线,他们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我觉得这是对圣诺医药的管线和递送系统的肯定。 我们的临床医生也比较认同我们的数据,临床II期、III期,所需的资源太多了,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可以跟我们一起尽快推进我们的项目。这对于患者来说,是最好的事情。

时代财经:业内有观点认为,MNC作为买方,希望找到确定性更高的资产,你怎么看待圣诺医药管线的竞争力?

潘洪辉:我理解的确定性表现在临床数据上。科学角度来看一个药,最不可控的就是临床。我做过好几个药,前期我认为这个药会在临床表现不错,但是走到临床时反而不太好。MNC作为买方,他们当然希望看到更多的临床数据,这样更有预测性。作为为数不多的小核酸临床数据比较多的公司,我们的管线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理论上,如果圣诺自身发展比较好的话,一样需要确定性更高的产品。

但是,目前我不好对临床轻易下判断,我也不知道,可能年底你再问我这个问题,到时我可能有更好的回复。

时代财经:眼下,越来越多药企探索BD出路,个人资源是达成BD合作的关键吗?

潘洪辉:个人的资源,这代表着个人的品牌。我跟别人合作时很怕别人吃亏,因为对方吃亏了,那就没有第二次合作了,这样的合作是没什么意义的。我更希望开展坦诚的合作,比如他知道其中的风险所在,认为有可能是个坑,但是我们可以一起去跨过这个坑,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更合理一些。当逐渐在市场上建立个人品牌后,你推一个BD合作项目时,合作方会了解到既然你自己过得去,那这个项目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么相应在BD过程中确实会容易一些。

时代财经:目前圣诺医药在合作伙伴上有选择倾向吗,比如MNC?

潘洪辉:我们没有更倾向于MNC。从我的角度,合作方有能力把我们的管线推进的更快、更好,在临床试验里甚至是商业化里更有优势,这是最重要的。一些小公司也有他们很专业的地方。我认为把药物通过第三方也好,自身资源也好,加速开发推进,尽快上市才是对病人和投资人负责。

时代财经:现在NewCo很火,在BD上,直接授权和NewCo,你怎么考虑?

潘洪辉:我们pipeline(管线)很多,所以每一个pipeline有很多选择,可以做NewCo,也可以直接授权。如何选择,我可能还是回到团队上来考虑。比方说对方是一个比较强的团队,那么直接授权给他们,让他们来做,可能也更放心点。但如果发现我们自己就可以做,那选择NewCo也可以。

时代财经: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但你非常坚定选择了圣诺医药,为什么如此果断?

潘洪辉:判断创新药的价值和风险,难度很大。不过,我做一个判断和选择的时候,其实不是看我能赢多少,而是我输的时候是否可以输得起。从我的角度来看,做药就是不断试错。所以在做药的时候,把试错成本要求到最低。或者用未来的收益,让合作方分担一下试错成本,用最低的成本去找出一个收益最大的药品。过往多年,圣诺医药也试了很多,公司有很优质的产品线,这时候也因该多考虑用未来的收益去换一下试错成本的分担,当然,我们每个产品还会有B方案、C方案去降低药物开发的风险。这实际上是一个风险管理的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