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东风与兵装重组:时隔7年突有进展 员工表示已有预期、喜忧参半

IP属地 北京 编辑:江紫萱 汽车咖啡馆 时间:2025-02-11 07:00:30

出品 丨 搜狐汽车·

央企整合的事情,犹如平地一声雷,再次被提起,而且貌似具有实质性进展的迹象。

中国汽车市场,央企整合的事情酝酿已久。距离2017年12月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超过7年,均无实质性进展。

就在昨天,2025年2月10日,兵装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旗下9个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宣称其控股或间接控股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即兵装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共持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32.21%的股份。

事发突然,就连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仿佛也没有提前多久得到信息。2月9日晚间,正值长安汽车召开智能化战略大会,有资深人士目睹朱华荣在结束讲话环节之后,一反往常的节奏,频繁出入会场。同时,在发布会结束之后,所有长安汽车高管在几分钟之内迅速离开。据此猜测,一定是有重大事情发生。

紧接着,2月10日,长安汽车(000625)、中光学(002189)、华强科技(688151)、建设工业(002265)、东安动力(600178)、湖南天雁(600698)、长城军工(601606)、东风股份(600006)、东风科技(600081)等9家企业,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相同信息。

尽管事发突然,业界对此已有稳定的预期,即国资委可能正在推动兵装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的整合。不过。令人意外的是,2017年12月17日,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三家已经组建T3科技平台公司筹备组。而此时,发布公告的只涉及东风公司和长安汽车两家企业,唯独没有中国一汽。

即便如此,如若兵装集团旗下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集团能够顺利整合,或许将拉开中国汽车工业大整合时代的序幕。

另外,与行业的出乎意料稍有不同,在尚无确切合并信息的前提下,部分接受搜狐汽车采访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的内部员工表示,其身边同事持有的态度是,以为两者将要合并,而且在心理上也能够认可并接受两者的合并。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不断恶化的财务数据,不少汽车企业从业人士已经接受了中国汽车市场需要兼并重组的共识,甚至也透露出了一点向往感,尽快脱离付出小于回报和内卷的氛围。

显然,参考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国家的发展路径,汽车产业重组,提高规模效益和改善经营质量等,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跌跌不休、持续亏损的财务数据让每个从业者感受到了市场环境恶化下的寒气。客观的经济数据,再次强化业界及大众对汽车产业整合的共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06470.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4.1%,相较2023年11.9%的同比增长率,下降接近2/3;同时,利润总额下降更为明显,同比下降8%,跌至4622.6亿元。汽车零售总额也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同比下降0.5%。

01 产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未来,中国汽车企业将只剩五六家。”几乎是在6年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预测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的优胜劣汰的局面。

与此同时,李书福、王传福等众多汽车企业掌门人在做远景展望时,都曾给出过类似的判断。

目前,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开。2024年的全球销量数据显示,比亚迪和吉利控股,分别以427万辆和333万辆的销量规模,排在全球汽车销量排名第5名和第10名。

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等三家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销量更是排在15名之外。三家汽车企业销量分别是222.64万辆、81.9万辆、69.4万辆,位列第16名、第25名、第27名。而且,三者相加,也不及比亚迪一家的销量,仅比吉利控股多出几十万辆。

作为制造业,汽车工业的发展受规模经济这一底层规律的制约。只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元化品牌与产品的部署,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欧美日韩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均已走过上述道路,完成在本国市场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以达到提高市场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的目标。同时,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销规模。以现阶段位居全球销量前三的汽车企业为例,丰田、大众、现代起亚等均属于此类。

此次,兵装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迅速发布公告,或许预示中国汽车市场产业重组的节奏正在加快。两大央企的整合方案,将具备一定的示范和参考作用。

不过,也有另外一个线索显示,在聚焦主业原则的指引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股份公司据传也正在讨论业务重组事宜。

2024 年 7 月 4 日,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程福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刘大山,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部同兵器装备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宪平,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玉金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促进共赢进行了深入交流。2025 年 2 月 6 日,中国兵器装备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玉金带队拜访兵器工业集团,与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程福波就推进双方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等深入交流。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变化的核心其实是让兵装的业务更加聚焦,军是军,民是民,把长安剥离后,兵装的军工业务会全部合并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至于东风的军工业务是否也会单独移出,还有待正式方案的公布。”

双方的互动,将为兵装集团将军品业务与民品业务分离扫除障碍,也将进一步为长安与东风的重组奠定基础。

02 管理架构初现 品牌思路待解

与兵装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合并传闻相比,新企业的管理架构同样值得关注,事关重组之后的成败。

一方面,两者汽车业务合并,涉及一个一级央企和二级央企的业务调整和管理架构融合。这是一个老问题,出现在各种企业重组过程中;另一方面,业务重组的理想目标是相得益彰,形成1+1>2的协同效应,避免出现1+1<1的内耗。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现阶段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汽车企业。

据媒体报道,有内部人士透露,兵装集团旗下汽车业务和军工业务将会被分离。其中,包含长安汽车和中国长安在内的汽车业务,将会全部与东风汽车合并;军工业务将全部合并到兵工集团。对于汽车业务,合并之后将成立一个全新的汽车集团,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将不会再以集团的形式存在。对于旗下业务,在全新汽车集团的统筹下,运作良好的汽车品牌将会被保留。

据此,全新组建的汽车集团中,董事长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青出任,总经理将由现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治平出任,常务副总经理则由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出任。

业界猜测,为了解决人士任用上的职级问题,在此之前,王俊从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的职务被升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此举,正是为了解决新组织架构中王俊职级不对等的问题。

现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将正式退休。不过,也有猜测称,朱华荣将担任全新组建汽车集团的党委书记。

不管如何,摆在管理团队面前的业务问题才是最大的挑战。

目前,东风汽车旗下有东风乘用车、岚图汽车、猛士科技、东风柳汽、东风商用车、东风股份、东风特种商用车等板块;长安汽车旗下有数智化品牌阿维塔、深蓝、长安和序列品牌长安启源、长安凯程、长安引力。

现阶段,两家企业的业务优势有所不同,具备优势互补的基础。相较而言,长安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东风汽车集团在商用车领域深耕更久、产品布局更为全面。

2024年销量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业务,长安汽车销售222.64万辆、东风汽车集团销售69.4万辆。其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66.8万辆,东风汽车集团商用车销量超过28万辆。

不过,两者在乘用车领域的冲突,更值得关注。

有从事产品战略与规划的汽车企业人士分析:“长安旗下的阿维塔、深蓝、启源、长安等品牌,与东风旗下的岚图、奕派、纳米、风神等品牌,都是竞争关系。这会造成很大的内耗,比较考验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03 东风、长安员工默认要合并

尽管尚无官方明确信息,两者是否将会重组以及重组方式,但据东风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内部人士透露,双方都认为两个企业将要合并,而且心理上也接受并认可这个现实。

一位东风汽车集团内部员工表示:“内部基本也认可是要兼并,而且资本市场提前剧透了。”

对于两者之间的重组信息,资本市场给予了积极且正向的回应。2月10日,上述公告信息发布之后,相关企业股价明显上涨,其中东风股份、东风科技、湖南天雁、中光学、东安动力、长城军工涨停,华强科技、长安汽车大幅度高开,但长安汽车仅涨不到5%,不及东风系。

至于,两者合并之后的主次之分,暂时没有明确信息,双方内部人士也无心对此争个高下。相较而言,双方内部人士更加关注的是利弊得失。

整体上看,对于两者之间的重组,长安汽车内部人士认为是利空长安。其一,从经营利润角度,长安优于东风,也就导致东风会分摊掉长安的利润;其二,在薪资待遇本就不如东风汽车集团水平高的情况下,再发生上述情况,使其在心理上难以找到平衡。

具体到乘用车领域,也有长安汽车内部人士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在乘用车和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的优势比较明显,反而能够赋能东风汽车,实现技术和规模两个层面的互补和强化。

不过,在此领域,东风汽车集团内部人士则表现的有点人心不稳。有人担忧东风自主品牌的发展前途。相较而言,除了销量上的差距之外,在品牌建设和营销上,与长安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相反,在商用车业务板块,东风汽车集团内部人士则自信一些,觉得,合并之后可能会有更多市场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