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比亚迪以一场主题为“全民智驾”的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向行业投下一枚深水炸弹。在这场发布会上,比亚迪不仅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更推出覆盖7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的21款智驾车型,其中入门级车型海鸥直接将智驾门槛拉低至10万元以内。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比亚迪继电动化之后,在智能化领域发起的又一次“技术普惠”革命。
“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这句话,成为整场发布会的核心注脚。据发布会信息,比亚迪通过“天神之眼”技术矩阵,构建起从三激光高阶方案到大众化三目版的完整智驾体系,并依托规模化优势,将原本仅存在于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首次大规模普及至经济型市场。认为,比亚迪此举不仅打破了“智驾即高价”的行业潜规则,更以技术平权的方式,重新定义了智能汽车的价值标准。
天神之眼技术矩阵:从仰望到海鸥,全场景覆盖。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分为三大版本:
天神之眼A(DiPilot 600):搭载三激光雷达,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主打极致性能;
天神之眼B(DiPilot 300):配备单激光雷达,服务于腾势及比亚迪高端车型;
天神之眼C(DiPilot 100):基于前视三目摄像头+5R12V感知硬件,适配比亚迪全系大众车型。
其中,天神之眼C作为“全民智驾”的核心载体,通过端到端控制算法与海量行车数据训练,实现了四大核心功能:
高快领航HNOA:在高速及城市快速路场景下,自主完成上下匝道、车道保持、障碍避让等操作;
代客泊车AVP:支持“下车即走”的自动泊车,成功率高达99%;
记忆领航MNOA:高频通勤路线中,可自动通过复杂路口、博弈变道;
全速域AEB:当前实现100km/h时速下稳定刹停,未来将解锁140km/h紧急制动能力。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将天神之眼C首批搭载车型的价格下探至7万元级。以海鸥为例,这款起售价仅7.38万元的纯电小车,如今也能提供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智驾功能。认为,比亚迪通过技术分层与规模化降本,真正实现了“高端技术大众化”,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将混动车型价格拉入10万区间的DM-i战略。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直指中国道路交通的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比达21%,死亡率高达83%。而智驾技术可通过实时路况监测、自动紧急制动(AEB)等功能,显著降低人为失误风险。然而,过去智驾车型动辄20万元以上的定价,让这一“安全刚需”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比亚迪的破局之道在于“技术普惠”。以天神之眼C为例,其AEB功能在100km/h时速下仍能稳定刹停,代客泊车几乎覆盖所有常见场景。更重要的是,这些功能不再局限于高价车型——即便是10万元级的秦PLUS DM-i或元UP,用户也能享受同等安全配置。认为,比亚迪将安全从“豪华配置”变为“基础权利”,这不仅是对用户价值的尊重,更是对行业责任的重申。
比亚迪敢于推行全民智驾的底气,源于其在电动化时代积累的三大优势:
数据规模:累计440万台L2+级智驾车型的行驶数据,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研发实力:超5000名智驾工程师团队,实现从感知硬件到控制算法的全栈自研;
制造体系: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降本。
这种“技术-规模”的正向循环,使得比亚迪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部署高阶智驾。例如,天神之眼C的三目摄像头方案,通过算法优化替代部分激光雷达功能,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成本。认为,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并非简单降价,而是基于深厚技术积淀的系统性创新,这种模式或将成为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范式。
从刀片电池到DM-i混动,再到天神之眼智驾,比亚迪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对行业规则的重新定义。此次全民智驾战略的发布,不仅让高阶智驾走入寻常百姓家,更展现了中国车企在智能化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认为,当一家企业将“技术普惠”作为使命,其价值已远超商业成功本身。比亚迪的探索证明,智能汽车的未来不应是少数人的玩具,而应是所有人的安全伙伴。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最好的时代——而比亚迪,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坚定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