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政策尾声,年底冲刺权益加码;2025年1月车企自掏腰包为消费者“兜底”“续补”;2月蛇年开工第一波政策出台,除了价格优惠外,金融方案上也在持续发力,购买门槛来到史上最低……
近日,多家车企再次纷纷推出降价促销活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达到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而进入2025年,降价势头有增无减,仅1月份就有超过30家品牌加入降价阵营。
超30家车企加入价格战
2月5日,多家车企就在开工第一天打响“价格战”。特斯拉Model 3推出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及5年0息购车政策;广汽丰田则通过限时“一口价”活动降低锋兰达和威兰达的起售价,厂家指导价降幅最高达4.4万元,并提供“三大核心部件终身质保”权益;小鹏汽车推出“五年0息0首付”政策,覆盖小鹏X9、小鹏G9、小鹏P7i以及小鹏G6多款车型;车市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出,旨在降低购车门槛,刺激消费者购买。
2月5日,特斯拉推出新春大礼包,限时保险补贴8000元+5年0息政策,覆盖Model 3全系,这也是特斯拉推出的最大力度的一次优惠。随后,蔚来也推出5年0息的限时金融优惠,金融手续费全免,2月购车还可叠加1万元选装基金、2万公里免费换电等优惠。小鹏推出行业唯一0首付+5年0利息,小鹏X9可享受5年0息,其余车型3年0息。
从0息补贴到降价促销,从综合优惠到国补、地补兜底,各种优惠措施层出不穷。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已有超过30家车企加入价格战。
车企比拼“零利息”方案
连日来,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零跑、广汽丰田等汽车品牌均发布购车优惠政策。记者注意到,除了以往车企经常采用的降价、限时优惠、选装赠送等方式,今年不少车企在金融方案上做起文章,竞相比拼“零利息”购车方案。
2月7日上午,记者在特斯拉门店看到,店内有不少前来看车的消费者。“最近Model 3推出了限时保险补贴优惠,我们也是冲着这波优惠来的。”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记者获悉,春节刚过,特斯拉就针对Model 3车型推出优惠新举措,包含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五年“零利息”金融方案以及特享充电权益。“这次的优惠力度是史上最大的。”门店销售人员表示。
不仅特斯拉,小鹏、蔚来、零跑、广汽丰田等不少汽车品牌近期也推出了优惠举措,“零利息”购车方案成为标配。
不过,“零利息”方案中也有着不同差别。
其中,特斯拉、蔚来推出的五年“零利息”方案分别要求支付购车款一定比例的首付,尾款可享受五年零利息;小鹏汽车在“零利息”基础上还推出了“零首付”政策,最高贴息金额达5.7万元,但并非所有车型都能享受五年“零利息”。此外,享受“零利息”往往需要消费者选择车企指定的金融机构,还有部分车企对于贷款金额有上限要求。
开打价格战,抢抓农历年后的第一波购车流量,近年来已成为车市惯例。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当下车企价格战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借助金融工具、智能服务以及长期权益等多元化手段,精准吸引目标用户。
“0息”的促销成果显著
0息价格战打响后,汽车销售KOL孙少军发文:“开工第一天,小鹏订单量同比去年涨了近5倍。”他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小鹏智能体验负责人和副总裁的官方确认。
去年小鹏的同期订单约2000辆,涨5倍那小鹏订单量就达到了1万辆,这样看5年免息确实效果显著。
从贷款购车层面上来说,0息其实就是一种降价。不过,对比直接降价,0息又有着明显不同。一方面,0息保持了单车利润损失减少,另一方面也不至于被老车主“背刺维权”。
蔚来的订单同样有效果,不少汽车圈KOL都表示蔚来的订单有了明显增加。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蔚来的官方证实。毕竟,蔚来最近在忙着对付“黑粉”们。
不过,仔细看来,多家车企的0利息并不像特斯拉来的那么直接。比如,小鹏只有小鹏X9能够享受“0首付+5年免息”。而小鹏G9、小鹏P7i、小鹏G6,均为“0首付+3年免息”。而小鹏当前热销的小鹏MONA M03、小鹏P7+,完全就没有0息促销政策。
从车型分布及此前销量数据来看,这更像小鹏汽车在针对老车型的清库。因为,参加活动的老车型,在接下来都有新款车型将要登场。
车商卖车有时还要倒贴钱
汽车降价潮虽然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的购车优惠,但是也让车辆销售人员感受到了市场的残酷和竞争的压力。
济南一家汽车4S店的销售员张经理感受到降价潮带来的巨大压力。他入职这家汽车4S店不到一年,就经历了从涨价到降价的巨大转变。
“去年上半年,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多家车企陆续涨价。那时候我虽然卖的车不多,但收入还算稳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降价潮开始蔓延,我们店也开始亏钱卖车,有时候卖一辆车不仅不赚钱,还要倒贴钱。”张经理说。
一位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未来汽车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车企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价格战还会持续多久?
虽然行业早已达成共识,认为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但现实情况是,价格战在短期内难以结束。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白热化的竞争阶段,许多汽车品牌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2024年,造车新势力中的合创、高合、极越、哪吒等品牌已经陷入困境,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随时可能退出市场。
价格战不仅对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游供应商因车企付款周期延长而面临现金流压力,下游经销商则因销量下滑和利润压缩而苦不堪言。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较2023年扩大了7.8%。预计2024年全年退市的4S店数量将达到4000家,较过去三年翻倍增长。
显然,价格战对车企的利润空间造成了巨大压力,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车企不得不继续参与其中。即便是豪华品牌如宝马,尽管曾试图通过保价策略缓解利润压力,但仅坚持了两个月便重返价格战。徐嘉平对记者表示,车企在价格战中面临两难选择:追求利润还是追求销量。通常情况下,车企很难在价格战中同时保持利润和销量的稳定。
在业内看来,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寻找一种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摆脱价格战的困境。这需要政府、车企、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建议,车企应该平衡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加强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合作,优化供应管理,降低成本压力。而消费者也应该理性看待价格战,看重价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北京日报、第一财经、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海报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