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现象催生了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报告共119页,我们将深入探讨银发产业的投资赛道,分析其背后的市场潜力,旨在为投资者揭示这一领域的投资逻辑和策略,探索如何在这一蓝海市场中寻找并把握增长点。
1、养老照护(护理院):失能失智照护
随着年龄的不断攀升,老年人失能失智发生风险提高,照护成为刚需。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达到2730万人。特别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单纯依靠家庭照护已难以满足所有失能老年人的需求,未来需求市场还将持续扩大。
但在供给方面,根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
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床位数517.2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为58.9%),护理院数量增至1085个。尽管数量大幅提升,但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面临严重失衡。
2、老年食品与保健品
老年食品是指专为老年人设计的、适合其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的食品。这类食品通常会考虑到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代谢情况、慢性病状况以及营养需求等特殊因素。一般包括老年奶粉、老年麦片、低糖饼干、高钙食品、低盐食品无糖食品、高纤维食品等。
根据中消协《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老年消费者实际购买最多的是老年食品(占比56.5%,下同),其次是服装服饰(39.4%)、保健品(35.2%)、健康管理产品(血糖仪、血压仪、智能监测设备等,26.9%)。
特殊用品(成人尿不湿、护理品)是需求度最大的老年商品(28.4%)其次是服装服饰(27.4%)。根据《2019-2020中国食品消费趋势及创新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的年人均消费水平为2万元以上,生活类消费1.5万元,其中食品的相关费用为39%。
3、老年医疗健康管理
医疗健康是最直接受益老龄化的长线赛道之一。老年人口增加,将直接拉动医疗健康资源的需求量,涵盖医养、医疗、照护、医药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条。老人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高依赖群体,老年慢性病存续期通常较长且大多无法治愈比年轻人的治疗更复杂、周期更长。
因此,老龄人口越多,所需医疗卫生费用在GDP中所占份额也越高。以日本为例,2020年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自2010年以来稳定在10%以上。
而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快,据全国老龄办于2018年做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用于老年人养老、医疗、照料等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6.24%。
其中,我国2023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7.2%。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平均在10%以上,这表明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依旧有提升空间。需求的持续释放,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发展和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