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汽车市场的战火就被特斯拉率先点燃。2月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了一项重大优惠措施:自即日起至2月28日,购买Model 3全系车型可享受8000元的保险补贴,补贴后最低价格低至22.75万元。购车用户还将获得5年0息贷款政策及专属充电权益,这一组合优惠迅速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
特斯拉的这一举动,无疑给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小鹏、蔚来、智己、广汽丰田等品牌纷纷作出响应,推出了各自的优惠措施。其中,小鹏X9推出了0首付+5年免息政策,最高贴息金额可达5.7万元;智己L6的起售价降至18.99万元,较上市初期价格下调约3万元;广汽丰田锋兰达更是喊出了“8.98万开回家”的口号,威兰达则直降4.4万,并附赠0首付和三大件终身质保。
回顾2024年,汽车市场的关键词无疑是“价格战”。从年初比亚迪率先下调售价,到年中传统豪华品牌如宝马、奥迪、奔驰等车型价格频繁波动,再到年末各大车企再掀“以价换量”促销风暴,几乎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在这场价格战中置身事外。进入2025年,随着各大品牌新车型的陆续发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春节假期一过,车市“价格战”便迅速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促销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过去,车企大多通过现金优惠或直接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而现在,车企开始将焦点转向更为灵活的金融优惠,纷纷推出免息贷款、零首付等销售政策。这一变化反映出车企正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优化消费者购车门槛的方向。通过金融方案绑定用户5-7年,车企能够提前锁定后续充电、保养、OTA升级等利润空间,将贴息成本转嫁给金融公司,用应收账款换取即时现金流,这比直接降价清库存更为体面。
更重要的是,这种优惠方式并未直接体现在价格上,而是通过贷款、服务等方式隐藏了价格优惠,既避免了老用户产生被背叛的感觉,又让新用户获得了实质性的好处。这场“优惠盛宴”为消费者提供了绝佳的购车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淘汰赛的进一步加速。
价格战的逻辑在于,头部品牌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或消化库存而降低价格,迫使其他对手跟进降价,从而形成库存积压,拉断其资金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据统计,2024年全年共有227款车型进行了降价,其中新能源车降价幅度尤为显著,平均降价达到1.8万元,降幅高达9.2%;常规燃油车降价车型则降价1.3万元,降幅为6.8%;总体乘用车市场新车降价幅度平均为1.6万元,降幅达到8.3%。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目前实现年度盈利的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尽管特斯拉在2023年以后的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一直在20%以下,但其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创新,依然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而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智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凡是能够存活下来并发展出色的企业,无不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2025年,智驾将成为刚需,高阶智驾正逐渐下放到平价车型。比亚迪、奇瑞、长城等车企都在积极布局智驾技术,计划推出更多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战和技术战的螺旋式升级,本质是汽车圈格局的重塑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新能源车替换燃油车是大势所趋,传统合资车企面临挑战,国产品牌份额崛起是必然。而国产品牌内部份额的分配和座次的排列,202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