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林 东
责 编 | 李晓瑞
出 品 |
重组的,可能绝不仅仅是东风和长安,还有公告里至关重要的其他国资央企集团!
2月9日傍晚,长安汽车与东风股份两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最新公告显示,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的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均宣布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筹划重组事项,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更,但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且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不过,一汽集团暂未发布相关信息,“其他国资央企”究竟是谁。
「图片长安汽车公告」
「图片东风股份公告」
结合近期动态和行业背景,此次重组可能是三大汽车央企(一汽、东风、长安)整合战略的延续和深化。认为,不排除公告中“其他国资央企”所指是一汽集团。
但资本市场可能已经酝酿一场疯狂。
此前曾指出,2024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明确要求央企通过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和竞争力。
包括中国一汽、东风、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母公司)与中国诚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项目已率先落地,青岛力神电池成为三家车企整合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平台。更早之前,三大汽车央企还设立了出行公司。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新能源、智能化等转型升级引发行业巨变,三大央企在新能源领域表现相对滞后。
2024年,一汽、东风、长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仅占全国市场不到15%,远低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头部企业。国资委对三家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侧重技术、市占率和发展能力),倒逼其加速整合资源。
此次,公告中长安汽车的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可能与其他央企(如一汽或东风集团)合并,形成更大的汽车产业集团。
此前,兵器装备集团已通过力神电池项目与一汽、东风合作,未来或进一步整合整车制造资源。
东风集团的重组可能涉及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新能源与智能化业务。东风旗下合资品牌(如日产、本田)销量持续下滑,自主新能源品牌(岚图、猛士)尚需规模扩张,亟需通过整合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
根据公告,重组后,国务院国资委仍为实际控制人,表明此次整合是国资体系内的资源优化,而非市场化并购。
认为,此举目的是避免重复投资、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如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同时保持汽车央企的稳定性。
首先,对于此次战略性重组,将有助于汽车产业链协同与降本增效。通过共享技术平台(如红旗的电动架构)、供应链(如力神电池)和海外渠道,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例如,一汽已向力神青岛派驻核心管理层,未来或通过控股整合电池供应链。
合并可能覆盖核心制造业务,如平台架构、智能化系统等,而非仅限出行或电池领域。
其次,如果三大汽车央企深度整合后,也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与政策考核。
当前,国有汽车集团的合资车企利润下滑(如东风日产销量骤降、一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降幅显著)导致传统“利润奶牛”萎缩,整合可集中资源扶持自主新能源品牌。
2025年,国资委要求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整合或涉及淘汰低效产能、聚焦优势业务。不论对于邱现东、杨青,还是朱华荣,都是挑战。
最后,鉴于三大汽车央企历史背景复杂,品牌定位差异大(如红旗高端化、长安主攻性价比),需平衡各方利益。更重要的是,三家汽车央企的管理融合。此前,T3出行合作虽落地,但整车制造整合难度更高,需解决技术标准、渠道冲突等问题。
目前来看,三大汽车央企战略性整合正在分阶段推进,先以业务板块整合(如电池、智能化)为试点,再逐步扩展至整车制造。
如今,最近进展终于涉及到资本运作和这三家汽车央企的上市公司,接下来,是否会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如东风股份、一汽解放、长安汽车)注入资产,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强活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Views of AutosKline:
此次长安与东风的控股股东变更公告,标志着三大汽车央企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国资委主导下,未来可能形成以新能源为核心、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家队”汽车集团,但需克服内部协同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
若整合成功,将显著提升中国汽车央企在全球新能源赛道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