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0175.HK)5个交易日股价暴涨26%;比亚迪A+H股上周分别大涨15.62%、21.77%;东风汽车集团……
2025年春节前夕,中国AI大模型DeepSeek “上车”热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也成为节后汽车资本市场最强劲的催化剂。
从吉利汽车(极氪)、比亚迪,到东风汽车集团(岚图、猛士),再到小鹏汽车,多家车企股价连日飙升,带动A股科技板块,以及港股汽车板块全线反弹大涨。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市场对AI技术落地的短期情绪爆发,更折射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深层逻辑重构。
01
在DeepSeek大模型的催化下,过去一周,汽车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尤其是近期与DeepSeek合作或技术关联度较高的车企表现更让人感叹,这泼天的富贵落在了中国汽车股。
数据显示,2025年1月,吉利控股集团以33万辆,重返中国汽车集团销量榜首,其中吉利汽车国内销量也再度登顶。
在公布业绩利好之前,吉利已经宣布其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深度融合,通过蒸馏训练优化车控与交互功能。
这一合作与吉利汽车公布的1月超26万辆亮眼业绩,直接拉动吉利汽车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6%。
认为,借助DeepSeek的推理能力和低成本优势,吉利可快速提升智能座舱的主动服务能力(如精准调用数千个车载接口),缩小与新势力车企、科技公司的智能化差距。
02
2月10日,比亚迪即将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成为其最近股价飙涨的核心催化剂。
该系统基于比亚迪自研车载计算平台,目标是将高阶智驾(如高速NOA)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颠覆现有市场定价体系。
2024年,比亚迪销量达427万辆,该规模效应为其在芯片和激光雷达成本上提供了议价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智驾平价化”战略的信心。
该公司A股股票于2月6日涨停,成交额达114亿元,次日再涨5%,股价逼近历史新高。
2025年1月,小鹏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7.9%,取代理想成为纯造车新势力月销冠军,港股单日涨幅达12.4%。
除销量超预期外,其CEO何小鹏在开工信中强调,DeepSeek将加速高阶自动驾驶落地,推动“全AI逻辑”的智能化转型。
认为,小鹏在端到端智驾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叠加AI模型赋能,有望进一步巩固其技术壁垒。
03
作为汽车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岚图宣布与DeepSeek深度融合后,股价也一度冲高,涨幅甚至超过12%,随后回落。
其“逍遥座舱”可实现AI多语义指令识别、实时信息检索等功能。
吉利控股旗下电动豪华品牌极氪,则通过集成DeepSeek-R1模型提升座舱助手Eva的意图理解能力。
尽管二者尚未公布具体财务影响,但市场对AI交互体验升级的预期已推动相关概念股涨停。
除了整车企业,青云科技、黑芝麻智能等,也可能因与DeepSeek存在协同,股价大涨。
有券商分析师告诉,DeepSeek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远不止于短期股价波动。
其技术特性与商业逻辑,正在重构资本对智能汽车的价值评估体系。
04
首先是技术降本,从“算力军备竞赛”到“算法效率革命”。传统智驾研发依赖高昂算力投入,例如:理想汽车仅算力租用年成本就达10亿元,高阶自动驾驶研发费用或升至10亿美元级。
相比之下,DeepSeek-R1模型的训练成本仅为(单次)560万美元,远低于国际同行(最高10亿美元),性能却接近OpenAI的顶尖模型。
这种“低成本高性能”范式,为车企提供了两条路径:一是直接降本;通过调用DeepSeek API快速提升座舱交互能力,降低自研模型的开发门槛;二是技术迁移,将DeepSeek的算法优化经验应用于智驾模型,例如通过蒸馏训练提升车端模型的决策效率。
其次是智驾技术平权,颠覆行业竞争格局。
例如:比亚迪“天神之眼”下放至10万元车型的规划,标志着高阶智驾从“高端专属”转向“大众标配”。
05
这一趋势将加速行业洗牌,DeepSeek开源特性降低了车企接入门槛。
这带来的影响可能是,一方面新势力先发优势弱化。传统车企凭借规模与成本控制能力,可通过DeepSeek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
例如:吉利与DeepSeek的合作,被认为可能颠覆新势力在交互体验上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供应链价值重构。智驾平价化将挤压依赖高溢价方案的供应商利润,同时利好低成本传感器、域控制器等产业链环节。
第三,资本逻辑转向——从“硬件估值”到“软件溢价”。DeepSeek推动的AI能力升级,正在改变车企的盈利模式。
一是软件服务变现,更精准的用户需求预测与主动服务能力,为软件订阅(如智能座舱功能包)创造空间;二是数据资产价值重估,车端模型能力提升后,本地化数据处理可满足海外市场隐私法规,助力车企全球化战略……
这都将对汽车业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深远影响。
06
日前,北汽也宣布,旗下极狐品牌已经接入除DeepSeek等多个大模型,上汽集团智己、一汽集团奔腾也有类似消息传出。
如今,DeepSeek上车的靴子已经开始落地,其强化学习框架(如思维链涌现)可能推动智驾算法从“模仿人类”转向“超越人类”。
若上市车企能率先应用这类技术,将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
不过,当前DeepSeek的应用集中于座舱交互,智驾领域仍需长期探索。端到端模型的车规级验证、安全冗余设计等技术难题尚未完全突破。同时多数车企仅通过API调用DeepSeek功能,缺乏深度定制化能力。若无法形成差异化体验,流量红利可能迅速消退。
Views of AutosKline:
DeepSeek上车引发的资本热潮,标志着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拐点。
AI技术不仅重构了产品体验和商业模式,更重新定义了车企的估值逻辑——从“销量规模”转向“数据价值”和“算法壁垒”。
当然,任何新事物也存在操作可能性,部分概念股涨幅脱离基本面,值得警惕。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具备AI全栈能力的整车企业;以及智能驾驶核心增量部件(如芯片、传感器)的国产替代龙头。
未来,随着AI与汽车的深度融合,资本市场或将见证新一轮“科技+制造”巨头的诞生。
文字为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信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