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逍遥
大家好,我是逍遥!每天跟大家吹吹水,有趣的灵魂,从此相遇!
特斯拉Model Y的销量神话还没看腻,小米SU7 Ultra已带着1548马力杀到!
当特斯拉用65.7万台的年销量稳坐纯电王座时,小米汽车却以“新势力黑马”姿态杀出重围——13.5万台的初战成绩单,三款新车蓄势待发,甚至喊出“2025年翻倍卖30万台”的豪言。
一边是特斯拉FSD入华、Model Q剑指14万的降维打击,一边是小米SU7 Ultra 1.98秒破百的暴力美学,这场电车圈的“华山论剑”,刀光 剑影下藏着多少“大冤种”和“真香定律”?
一、性能对轰:小米的“三电机屠龙刀”VS特斯拉的“续航金钟罩”
小米SU7 Ultra用1548马力直接掀翻性能天花板。1.98秒破百、最高时速350km/h,这组数据让超跑都瑟瑟发抖。双V8s+V6s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输出功率相当于两台兰博基尼Revuelto(资料显示其V12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15马力),但价格却可能只有后者的零头。有车友调侃:“这哪是造车?分明是造高铁!”
特斯拉用719公里续航告诉你:快不是唯一答案。Model Y改款后CLTC续航提升至719km,综合能耗仅11.9kWh/km,比特斯拉现款车型降低15%(数据特斯拉官方)。更狠的是Cybertruck,3104kg的整备质量还能做到618km续航,硬核玩家直呼“这波马斯克在大气层”。
二、定价玄学:15万的小米增程SUV,真能“卷死”特斯拉Model Q?
小米“昆仑”增程SUV起售价15万,堪称“价格屠夫”。后轮转向+中大型SUV定位,直接瞄准理想L6和问界M5的腹地。要知道,同尺寸增程车普遍定价20万以上,小米这招“贴地飞行”让竞品直冒冷汗。不过二期工厂明年7月才投产,“产能地狱”可能让车主们等到“班味儿”都熬出来了。
特斯拉Model Q国产价14万?马斯克的“割韭菜”新姿势。基于新一代平台,成本降50%、重量轻30%,网传14万的定价如果成真,比亚迪海豚、大众ID.3都得连夜改PPT。但“电池小25%”的代价是什么?续航会不会缩水到300km?特斯拉至今三缄其口,网友吐槽:“这波是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但里子可能是个纸袋子。”
三、智驾暗战:FSD入华“破防”国产车,小米的“松弛感”能扛住吗?
特斯拉FSD入华,智能驾驶圈瞬间“含金量暴增”。端到端的车位到车位自动辅助驾驶,加上国内超65万特斯拉用户的数据积累,马斯克这招“以战养战”堪称绝杀。有业内人士预测:“FSD一旦落地,蔚小理的城区NOA至少贬值三成。”
小米的底牌是“偏偏你最争气”。虽然智驾起步晚,但SU7 Ultra搭载的激光雷达+Orin芯片组合,实测城区变道成功率已达90%(需进一步确认具体数据)。更关键的是,小米生态的互联优势——车机无缝接入米家智能家居,停车自动关空调、到家提前开灯,这种“无感体验”让特斯拉车主酸成柠檬精:“马斯克能让我用手机遥控扫地机器人吗?”
写在最后:2025年,你会为“暴力美学”买单,还是押注“续航永动机”?
小米的1548马力和特斯拉的719km续航,像极了金庸笔下的“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一个至刚至猛,一个以柔克刚。当Model Q用14万价格搅动A级车市场,小米增程SUV又试图在15万区间“开荒拓土”,这场对决早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了商业嗅觉和用户心智的终极博弈。
但老哥我最后想问一句:如果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长轴版同时摆在面前,你是选“中国速度”的极致性能,还是“美国科技”的六座家用?当电车圈的“内卷”从参数战打到价格战,我们这些普通车主,究竟是“躺平认割”还是“反向PUA车企”?评论区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