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手机厂商整顿中国车圈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瑾瑜 汽车公社 时间:2025-02-08 14:33:00

“小米 SU7太漂亮了!我有钱一定要买这车。”

“M9尾灯能亮‘红灯笼’和‘喜’字,你不觉得很高级吗?”

春节期间,亮相春晚的问界M9让围炉夜话的一家老小都见识到了华为造车的能力;节后,雷军用一份份纪念钞红包,致使小米SU7 Ultra再次在终端市场重现全民围观SU7的盛景。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车市所遵循的行业规则总是让人笃信:在合资或强势自主车企的把控下,后来者要想重新讲好市场进化的故事,或是催生出改天换地的气魄,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2024年,当造车新势力的阵营再次收缩到“蔚小理”等少数几家身上,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速亦在逐渐放缓,更是从侧面表明了,中国车市可不是那么容易颠覆的。

但就像开头几句情绪表达所要呈现的内容,消费者开始不假思索地将手中的购车指标投给小米、华为,谁还能相信,中国车市的格局仍会一成不变。

如果说,是2024年的中国车市极度内卷,送走了极越、合创此等背靠大树的新势力,逼得合众汽车在哪吒IP大火的又一年无力再做营销,那么,面对华为、小米的极限崛起,我敢说,倒是这般市场环境给了这些手机厂商扳倒前人的机会。

而从去年到现在,你要以为,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大爆发,殊不知,由此颠覆的中国车圈已然给了它们充足的生存沃土。

被颠覆的中国车圈

此前,对于2024年车市的整体情况,即: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2289.4万辆。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说了,“2024年全国车市走势呈现U型态势,下半年的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力度超强,推动2024年全年乘用车市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5%。”

从结果上,中国车市的市场消化力还是保持着往年的高水平。但市场真正残酷的一面倒也实打实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为了活下去,各个车企有多“努力”?打到现在的价格战还只是最表面的操作。从舆论攻击到体系围猎,从互挖墙脚到技术对峙,各种乱象层出不穷的背后,布满了“人人只为人人”而选择执行的硬核手段。

也就说,中国车市看着热闹十足,实则都是企业用命换来的繁荣。

经此一战,原有的传统车企几乎被比亚迪一家夺去了半条命。合资大叫“出路何在”却郁郁不得志,弱势自主唯有蜷缩在各自势力范围覆盖的区域市场苟活。而相比之下,在新兴企业间掀起的惊涛骇浪,更是直接震慑了整个中国车圈。

对,说的就是小米和华为这两家标签看似为“手机厂商”的公司。

去年年初,高合停摆后久久都没能找到下家的处境,让业内都认为,此时,若有新人前来造车,要想成功堪比痴人说梦。但谁曾想,于3月上市的小米SU7,仅仅以一己之力打了所有人的脸。

终端热销、网络热议……一连串的后续事件,使得雷军成了消费者眼里的“雷神”。

这是一场“造神”运动吗?依托流量,小米汽车的成功看似有着这样的底色。但随着小米SU7在不依赖“一年换三代”、卖不掉就降价等行为下,仍能收割大批用户,我们更应该相信的是,中国车圈的固有格局将从这一刻被彻底击碎。

“雷军造车”到底颠覆了汽车行业里的哪些发展规则?是研产销体系的规划,还是产品营销手法,或是针对品牌建设和用户粘度的维系呢?现在来看,可以说,以上均在列。

在小米SU7大卖期间,我们看到了,大量车企同样发动了类似的技能。可惜,最终结果仅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明不明白?小米汽车的成功是不可复制。而在它的刺激下,中国车市也就没了非要遵循过往游戏规则的沃土。

更可怕的是,当车企高管还在试图跟着雷军学“如何做‘网红’”那一套,华为余承东确以“遥遥领先”、“远远超越”这样病毒式的传播语,在车圈外围又建起了一道高墙。

别看鸿蒙智行的整体销量得以飞速增长,有着背靠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背靠各大自主汽车资源优势等手段从中助力的因素。从整个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主张不自己造车的华为已明确改变了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风向。

向小米、华为学习

对于小米,或如史蒂夫·乔布斯有言:营销的终极目标是,在顾客心中塑造一种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今的小米汽车在用户眼里就是新时代汽车的缩影,选择SU7就将自己和先进、创新划上了等号。试问,谁不想和“古板”的老旧形象做一个切割?

那另一边,眼看华为的出现和鸿蒙智行的大杀四方,让各个车企在灵魂说中反复摇摆,直至为了和华为搭上线而选择自断一臂。站在它们的角度去看产业之后的发展,我们更要承认,过去的一切都将被迫做出更改。

进入2025年,首月的销量数据就已经显示了,小米和华为系的销量不再受假期影响,愈发说明它们积极改造市场的能量已在终端市场上呈现了出来。

众所周知,经由20多年的迭代和进化,中国车市已是一个有着成熟商业逻辑的市场。大多数业内人士在潜移默化中总会选择延续前人的思路对这个行业加以完善。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和小米、华为的异军突起相对的是,2024年成立传统车企腹背受敌的痛苦之年,亦让高合没有翻身之力,让远航汽车走不出自己的套路,最后给极越暴毙埋下了隐患。

老一辈的汽车人总在怀念过去,试图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行业现状;以合资为首的传统车企,还在纠结要不要放弃全球视角,紧跟中国车企的步伐加入内卷之战。

到今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对此虽然很难给出个确定的评价。可另一方面,但凡我们认同小米、华为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的影响是正面的,就不得不说,任何一家车企都没有底气在人前摆出老资格。

行业变革实在太剧烈了,剧烈到,强如上汽、广汽这样的车企巨头都要在市场冲击下中交出自己话语权,剧烈到,原本头顶新势力光环的“蔚小理”都需要警惕被后来者教着“重新做人”。

不出意外,眼瞅着小米YU7、问界M8、尊界S800现已箭在弦上,今年的市场必将保持着和去年一年的竞争调调。如果不做改变,多半会被这两家手机厂商按着地上摩擦。

而趋势上,既然用户心智已经被它们拿捏,主导消费变革的所有因素又全部被它们掌握,我估计,要想另辟一条路拉拢潜在消费者,大概率也是行不通的。

有些时候,看着小米、华为这样整顿中国车圈,甚至都有了要将过去推到重建的意思,对于身在产业内的每一个人,着实有点不好受。谁都不想自己打下的江山顷刻间就成为别人上位的嫁衣。奈何,经过这一年多的市场洗礼,此时再有埋怨似乎就显得有些矫情了。

中国车市总是在动态变化中一步步向前。彼时,我们能接受吉利、长城的崛起让二线合资吃瘪,那行至于此,面对小米、华为的狠劲,主动迎战总比暗暗心生妒忌来得更值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