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商用车行业挑战与变革并存,轻卡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但新能源轻卡却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焦点。
未来市场增量在哪?市场容量增幅几何?哪些“新势力”异军突起?行业格局又有怎样的变化?
请看方得网的分析报道。
关键词一:渗透率或将破30%
2025年新能源轻卡 “爆点”将至。
不少行业内高管以及专家预判2025年,新能源轻卡市场整体渗透率有望达到25%,甚至突破30%大关。
新能源轻卡行业销冠,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某高管指出,随着多元技术路线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新能源轻卡将能够满足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进而推动其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到2025年,新能源轻卡渗透率有望达到30%。”
开瑞控股副总经理李杰预测,2025 年轻卡渗透率有望突破 35%。随着新能源价格下探,新能源轻卡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渗透率提升速度加快。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仍将持续,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将继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新能源轻卡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也将使其在与传统燃油轻卡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关键词二:产品结构纯电仍为主流
混合动力潜力凸显
市场容量的急速增长,带来的是2025 年新能源轻卡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能新能源轻卡产品结构会向着多元化发展。纯电动、混动、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纯电动车型仍会是主要部分,大电量纯电轻卡的占比预计会进一步提升,车企将持续推出高电量、长续航的纯电轻卡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从2024年新能源轻卡产品公告中已经有所体现。从方得网统计的2024年新能源轻卡公告新品(不完全统计)中,充电类车型占据了 71% 的份额。混合动力车型则同比增长 68.8%。新能源冷藏车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 50%。
从新能源轻卡技术方面来看,纯电动轻卡占新能源轻卡整体市场近 9 成左右。行业统计数据显示,以 90 度电量为界,90 度以下纯电动轻卡销量近三年呈现逐年下滑状态;90 - 106 度电占销量主流,尤其是 100 - 106 度电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此外,大电量轻卡行业已经提升至 150 度电以上。
这不仅因为纯电轻卡技术相对成熟,能量转化效率高,在城市配送等场景下,运营成本低,噪音小,零排放,符合环保和城市管理要求。同时,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大电量电池的应用使得纯电轻卡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部分车型工况续航已可达 500 公里以上,能够满足更多运输场景需求。
此外,各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税收优惠、路权优先等政策,大多倾向于纯电车型。例如,许多城市对纯电动轻卡给予不限行、免购置税等优惠政策,这有力地推动了纯电轻卡的市场推广。
针对目前新能源轻卡的主要物流场景——城市物流配送、快递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运营路线相对固定,车辆行驶里程可预测,纯电轻卡能够很好地满足其日常运营需求。
混动车型同样是2025年有望有明显突破的市场。尤其是大电量 + 增程的混动轻卡,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众多车企纷纷加大对混动轻卡的研发和生产投入,行业前十企业均有针对混动车型的新品开发,如江淮的混动小卡,如一汽解放推出了多款混动轻卡产品,飞碟全新大电量增程式轻卡也将于 2025 年量产上市。车企的积极布局将推动混动轻卡市场的发展,提升其市场份额。
混动车型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的优势,特别是增程式混动轻卡,在纯电状态下可满足城市内短距离运输需求,解决了纯电轻卡续航焦虑的问题;在满油满电状态下,总续航里程大幅增加,能够适应更广泛的运输场景,如城郊、城际运输等。
关键词三:低端拼价格、高端拼生态
2025年,新能源轻卡领域“内卷”加剧,各大车企纷纷发力。车企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025年新能源轻卡市场将呈现 “低端拼价格、高端拼生态” 的竞争格局。价格战不可避免,基础配置车型、高端市场冷链、无人驾驶车型则仍以技术和服务溢价为主导。
同时,随着动力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轻卡的价格同样会迎来一波新的“战争”。全球知名投行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预测中表示,动力电池价格在2024年将降至111美元/kWh,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下降近50%,降至80美元/kWh。这将带动电动轻卡购置成本与燃油车持平。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占新能源商用车成本的40%左右,可以测算2025年,基础配置的纯电轻卡价格或将下降20%-30%,几乎无限接近柴油车价格。
而新能源轻卡智能化配置(如ADAS、远程温控)逐步成为标配,但售价维持稳定。如比亚迪T5改款车型续航提升20%,价格不变。
伴随而来的的不仅是基础车型价格下探,更有高端车型“增配不加价”,这些趋势都会加速企业在核心战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技术迭代、服务升级。
在里程竞争战场,主流新能源轻卡车型续航将从2023年的250km提升至2025年的400km+,支持城配场景“一日一充”。快充技术普及似的充电时间再度压缩,可达到20分钟充至80%,补能效率成为关键卖点。
在智能化升级方面,且不少厂家都打上了可实现L2级、L2+级智能辅助驾驶标签。多项智能化应用如预碰撞主动刹车、车道偏移预警,自适应巡航、交通标志识别以及部分远程智能服务(如OTA远程升级、车辆远程诊断等)都有望成为车辆标配。
关键词四:马力升级 细分市场专用化
2025年,新能源轻卡市场竞争将从模式竞争向车型竞争、场景竞争演变。
从开年首批新能源轻卡公告中可以看出,新能源轻卡产品马力升级趋势明显。宇通纯电冷藏车峰值功率达到 210kW。解放虎 6G 纯电冷藏车峰值功率达到了 185kW。远程星智 h9m 混动车型的驱动电机由吉利自产,峰值功率可达 185kW。
随着新能源轻卡市场逐步成熟,2025年竞争将呈现显著的多元化与专用化特征。企业不再依赖单一产品,而是通过场景定义能力、技术差异化、生态整合效率抢占细分市场主导权。
在细分市场方面,新能源轻卡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物流配送领域,在环卫、冷链、市政工程等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应用。
例如,在环卫领域,新能源轻卡的零排放特点使其在城市街道清扫、垃圾运输等工作中更具优势,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
冷链运输市场同样是快速崛起的细分赛道,据行业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6371亿元,同比增长11.8%;预计2025年将达到8686亿元,冷链车辆的需求直线上升。
这对新能源轻卡车辆的保温和制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轻卡的技术进步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冷链运输的需求,保证货物的新鲜度和质量。这些细分市场的开拓,进一步扩大了新能源轻卡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五:新玩家、新势力介入
新能源轻卡带来的新机遇,将吸引不少资本进入,以新势力的面目出现。这也加速了行业洗牌,让目前并不稳定的行业格局再次迎来巨大的变化。
方得网分析认为,2025年新能源轻卡市场将呈现 “头部通吃、尾部后来者居上” 的格局。
目前的行业头部企业(如远程、福田、宇通、东风)通过 “技术+生态”双壁垒继续巩固地位。
而中部以及尾部企业则需从各个细分市场突破,如冷链、医药等高端市场建立 不可替代性。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需从“卖车”转向 “卖TCO解决方案”,绑定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新势力的加入将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车企需要应对新势力在产品、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挑战,这将促使整个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提升服务质量,以争夺市场份额。
从2024年新能源轻卡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轻卡前十企业合计份额达到81.3%,同比2023年前十企业份额(87.9%)下降了6.6%,说明前十企业对于行业统治力减弱,而前十外的企业对前十企业“虎视眈眈”。同时,前五位企业份额57.7%相较同期64.3%同样下降,说明行业格局将迎来大变,“一超多强”格局未来将向着“群雄争霸”格局改变。
2024年,“第十守门员”花落中国重汽,12月环比增61%,同比增长136%,累计增长135%超越大盘,同样是2025年前十的有力争夺者。年会上,重汽推出了潍柴自研电池系统的纯电轻卡,或将成为重汽2025逐鹿新能源轻卡市场的一大杀器,非常值得期待。
2025年,新能源轻卡行业前十最后一席的有力竞争者还有庆铃、徐工、比亚迪、飞碟等。这几家新能源轻卡企业,与前十差距不过千辆。特别是比亚迪汽车,2023年榜上无名,2024年短短一年,飞速上升,位列行业十四,增幅达到了惊人的4013%,无疑是2025年前十的有力竞争者。
2025年,新能源轻卡将进入规模化替代阶段,场景定制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是竞争关键。对车企而言,“守旧者困于成本,革新者赢于生态”。技术端,大马力、高续航、智能化是领先市场的入场券。
2025年新能源轻卡市场将迎来渗透率快速增长、技术升级、场景细分、价格战加速多个转折点,这场变革将进入深水区,唯有以用户TCO最优”为锚点,以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为引擎,方能在激流中立于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