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发布了优惠政策的品牌(不完全统计)
2025 年春节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成为焦点,众多品牌纷纷发布新的优惠政策,预示着价格战仍在持续。
2 月 5 日,新年开工第一天,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旗下 Model 3全系可享受 8000 元保险补贴,后轮驱动版补贴后价格为 22.75 万元起,还可同时享受 5 年 0 息、国家以旧换新补贴等优惠。紧接着,小鹏汽车回应,X9 车型可 0 首付、5 年 0 息,G9、P7i、G6车型可 0 首付、3 年 0 息,部分车型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后,可享至高 25000 元补贴和至高 10000 元新春红包 。智己汽车更是直接将纯电轿车智己 L6 官降 3 万元,价格降至 18.99 万元,同样享受 5 年 0 息、国家以旧换新补贴。
价格战持续的原因 市场竞争激烈,份额争夺白热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不仅有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有小鹏、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以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市场蛋糕虽在不断扩大,但竞争也愈发激烈。 有汽车博主预测,2025 年将有约 1/4 的车企陷入资金链困境,为了存活并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价格战” 成了不少车企的选择。像特斯拉 Model 3作为主力车型,一直销量不俗,是 2024 年中国 10 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销冠;小鹏汽车在推出 MONA M03、P7 + 车型后销量暴增,1 月交付 30350 台,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获得第一名;智己汽车背靠上汽集团,资源雄厚、技术先进。这些头部车企都下场参战,足以看出市场份额争夺的激烈程度。 新车迭代加速,老款需清库存
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新车型不断推出。特斯拉焕新版 Model Y已经开启预售,小米全新 SUV 车型 YU7 预计 6、7 月上市,比亚迪海鸥在工信部申报,且有望装配智能驾驶。随着新车型带着更先进的科技配置进入市场,老款车型一旦库存积压,车企就不得不选择以价换量,降价销售。
政策变动带来压力
虽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在 2027 年才到期,但 2026 年将改为减半征收,这无疑给新能源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车企需要在政策变动前,通过价格手段尽可能多地抢占市场份额,消化产能。
价格战带来的影响 消费者受益,购车成本降低
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战无疑是利好消息。各种优惠政策和降价措施,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购买到心仪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保险补贴、零息金融方案还是直接降价,都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购车门槛,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
行业淘汰赛加速,尾部车企生存艰难
价格战的持续会导致行业利润进一步压缩。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为 5%,到 2024 年下滑到 4.3%,12 月仅有 4.1% 。在这样的情况下,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尚可在价格战中维持,而尾部企业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市场竞争的淘汰赛将进一步加速。
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转型
在价格战的同时,各大车企也在加速智能化布局。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未来 3 - 5 年将是淘汰赛的关键阶段,“智能化” 竞争将成为决定胜负的核心因素。奇瑞计划 2025 年搭载高阶智驾的数款车型量产上市;长城计划在 2025 年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达到 40% 以上;比亚迪将于 2 月 10 日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 “天神之眼” 高阶智驾系统,并计划将智驾技术下放至更多入门级车型。头部企业在稳定市场份额后,正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 “技术战” 和 “品牌战”,追求产品力和价格的双驱动增长。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2025 年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行业格局也将逐渐重塑。一方面,价格战会促使车企不断优化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在价格竞争中保持优势;另一方面,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车企需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加大投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抓住价格战的机遇,选择一款性价比高的新能源汽车;而对于车企来说,则需要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