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的增速跟不上车的增速,公共车桩比由2023年的7.49降到2024年的9.13,平均九辆车共用一台公共充电桩
文|财经记者 王静仪
编辑|施智梁
每逢春节等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想充电的新能源车主,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的吐槽不绝于耳。
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3.5万台高速充电桩,要应付庞大的车流,怪不得总是感觉不够用。从整体车桩比来看,1281.8万台充电桩对应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为2.45,每2.45辆新能源车就配有一台充电设施。
公安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也就是每11辆中国汽车里,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按动力形式来分,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里,纯电动汽车有2209万辆,占70.34%。
其中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都是在2024年新增的。这一年中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充电桩也在以一年新增几百万台的速度铺开,但增速慢于新能源汽车。官方统计显示,2019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总保有量增长迅速,尤其是2023年和2024年,增长率分别为116.0%和49.1%,在2024年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台。
但问题是,1281.8万台充电桩里,超过70%(935.8万)都是私人充电桩,只有不到30%(346万)是公共充电桩,而且私人充电桩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公共充电桩。
这就导致了公共充电桩缺口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春运等大型节假日期间更为凸显。仅计算公共车桩比的话,由2023年的7.49降到2024年的9.13,也就是九辆车用一台公共充电桩。
第二个问题是,充电桩的分布也很不平衡,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广东是中国公共电充电桩最多的省份(超56万台),是排名第五的湖北(14万台)的四倍还多。
截至2023年12月,省级行政区域内所拥有的公共类充电桩数量前十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和四川。
但从春运充电量的情况来看,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平台高速公路充电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分高速公路看,平台高速公路充电量最多的分别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充电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43%、19%。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表示,中国已经构建起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服务车辆最多,充电桩数量最大的充换电网络体系。虽然还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行业上下游必须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一直在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国庆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增长80%,再创历史新高。
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高速公路充电量达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71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9%。
为了应对超大客流的冲击,国家能源局在春运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强调,要指导充电运营企业加强春节期间的充电设施运维,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各地也各出奇招。根据中国交通广播的报道,在四川省内,高速服务区引入了充电机器人,其相当于“智能移动充电桩”,可以移动到车辆旁边进行充电,实现了从“人找桩”到“桩找人”的转变。
广东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址山服务区(北区)于近日正式运营。该服务区优先利用光伏发电,年均发电量预计达55.48万度。其首批运营共配备42个充电桩车位,其中6个480kW超充车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为车辆补充电能,满足春运途中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尽管应对短时超大车流还是不够,但充电桩已经尽力了。下一步,国家能源局规划:2025年底实现高速服务区超充桩覆盖率100%,超充功率标准提升至600kW。
要多建,也要改建,比如加快推广应用超级充电桩、智能有序充电桩等设备,按需推动60千瓦及以下既有充电桩改造升级。
根据能链研究院的测算,2025年跑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约900万,2030年这一数字会飙升至接近2000万,是当前的6倍。届时,高速充电的压力才会真正到来。到时,自动充电机器人、光储充的微电网在高速节假日场景下将大展身手。
责编 | 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