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华为登顶,吉利闪耀,比亚迪死磕出海,1月国产新能源走进“台风眼”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杨凌霄 数读社 时间:2025-02-06 15:00:52

2025年的第一个月,销量报告比以往来的更慢一些。

因为统计数据的时间是春节假期,也因为,2025年以旧换新的政策月中才公布,销量数据有异常波动。

狂奔半年后,今年1月,国产新能源歇了口气。

这更像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这一年将是决定很多车企命运的关键一年。

以旧换新光速衔接

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出现了全面滑坡。

截至目前,有14家车企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只有吉利的新能源整体销量保持环比增长,其他车企均出现下滑,而且下滑幅度非常大。上汽新能源、北汽蓝谷、蔚来下滑超过50%;埃安、长城新能源、理想、奇瑞新能源、比亚迪、零跑等车企下滑幅度超过4成。

14家车企月销量的中位数为30138台,低于前一个月的46851台。平均销量也只有5.75万台,远低于前一个月94756台。

不过,按照同比数据,行业的α增长势头依然延续。14家车企只有4家出现了同比下滑,除了埃安,其他下滑幅度并不大。

1月、2月销量的环比降速,很大程度上与以旧换新政策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大幅度提升了汽车销量,进入2025年,政策进入了阶段性的空窗期,多数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客观上影响了销量。

车企虽然推出了兜底措施,试图通过补贴,保持销量平稳过渡。但从结果看,作用并不明显。

去年年底,商务部宣布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相关政策。1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根据政策,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可补贴2万元,基本是上一年度政策的延续。

相关政策发布后,北京、海南等地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政策的衔接速度非常迅速,这也为2025年释放了强有力的信号。

面向2025年,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坚定看好政策刺激下汽车板块2025年需求释放。乘联会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单车批量大幅增大,单车成本明显下降,而且头部的竞争格局仍未稳定。因此,在这种高增长的市场中,2025年“价格战”仍将延续,并且将极其猛烈。

事实上,早在2020年前后,不少车企就为2025年设立了阶段性目标,这意味着,今年注定会是竞争极为惨烈的一年。1-2月的短暂低迷只不过是春节假期叠加政策空窗期,回落是为了更好地起飞。

马太效应明显

具体到品牌看,考虑到春节假期,很多车企的销量公布时间较晚,目前有25个品牌能够查询到销量。

由于特殊月份的因素,除了吉利领克和银河系列,其他品牌都出现了环比下滑,下滑幅度普遍在3-5成左右。这种异常的变动,并不具备参考性。

但在特殊的时间段仍然能够按时发布销量的品牌,就是当下的主流。

按照同比数据,这些品牌正在呈现一定的马太效应。销量排名靠前的品牌,同时也是同比增速更快的车企,腰部和尾部品牌则稍显挣扎。

过去几年,行业持续洗牌,已经相继有退出牌桌的竞争者。

1月,哪吒汽车所持18.55亿元股权被冻结、官网一度出现异常。合创汽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威马汽车破产重整草案披露,预计今年复工复产。极越汽车启动用户定金退款登记,1月22日起退回。

这其中,哪吒计划E轮融资超40亿人民币,威马也在试图通过重整寻找新的机会,但相比目前动辄月销数万台的竞争门槛,这几家当初还算主流的车企难以避免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车企的整合并不一定是硬着陆。比如吉利几何,已经彻底并入银河系列,领克虽然还公布了销量数据,但也已经并入极氪。上汽集团的飞凡与智己也倾向于整合。

目前看,品牌数量倾向于收缩,竞争的关键阶段,更多需要集中资源,发挥合力。

出海:酝酿巨变

随着国产新能源逐渐掌握竞争力,去年开始,企业的出海步伐明显加快,出海的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1月,车企海外的布局动作依然密集。

比亚迪是目前成效最明显的车企。在韩国,比亚迪推出纯电SUV车型ATTO 3,正式进军韩国市场,基础车型约15万元,比亚迪计划年内再推出紧凑型海豹和电动SUV“SEALION 7”,预计下半年面世。

在日本,比亚迪将在今年发售第四款车型海狮07。在新加坡,比亚迪超越丰田,首次成新加坡年销量最高汽车品牌。

在印度,比亚迪推出Sealion 7电动SUV。比亚迪此前已在印度推出Atto 3、海豹与eMAX 7等车型。

在国内没有对手的比亚迪,已经基本初步铺设好了海外的渠道。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1月,其海外销量达到了66336台,12月达到5.7万后,再次迈上新台阶,已经十分接近上汽集团的海外销量。按照这个势头,比亚迪今年有望冲击单月出口销量冠军。

其他传统车企也在加快海外布局,吉利汽车埃及工厂正式投产下线旗下两款车型。东风集团在越南上市MAGE、HUGE、E70、BOX等4款乘用车产品。

长安汽车对外披露了海外业务规划,主要包含5个区域:东南亚罗勇工厂投产,登陆欧洲市场,独联体区域(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KD项目正式投产,中南美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以及中东非完成CHANGAN、DEEPAL、AVATR三大品牌导入。

哪吒汽车虽然在国内已经掉队,但是海外的布局却在有条不紊进行。1月,哪吒汽车今年首个海外门店在印尼开业。同时,哪吒X和哪吒AYA在新加坡上市,已完成新加坡新能源汽车(NEV)属地化标准认证,新的门店也将开业。

如果包含燃油车,奇瑞、上汽可能还是出口的代表性车企,不过这样的格局在未来注定会发生巨变,1月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迹象。

华为、理想:高价格段位的坚守

以往,理想和华为鸿蒙是单独放在一起讨论的新势力,这两家不但销量远高于其他新势力,而且价格段位始终较高。

不过,这样的格局也会在2025年发生变化,至少销量数据的领先地位难以维持。1月,新势力销量大洗牌,鸿蒙智行凭借34987台重新回到第一。理想销量为29927台,没能守住3万台大关,甚至是同比环比双下滑,被小鹏赶超。

理想的牌还远未打完,目前理想的销量主要靠增程车型支撑,这是理想的舒适区,却也可能成为温水煮青蛙的风险点。2024年,理想的产品线进展较慢,2025将是理想的产品大年,在纯电SUV领域,理想可能会有大动作。

对于2025年,理想并没有给出太高的指引,只将销量目标定到了70万台。去年开年,理想曾经定下了野心勃勃的80万台,可见MEGA的余波依然对理想有影响,对于纯电车型的市场表现,理想变得更加务实。能否继续领跑新势力,2025年可能是关键一年。

相比理想,鸿蒙之所以保持稳定销量,一方面是华为始终坚持高价格段位,拒绝低价格卷销量。这使得其目标用户的价格敏感度低,政策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鸿蒙目前的销量包含“四界”,其中的智界、享界和尊界刚推出不久,销量增长的势能明显。

如果只看问界,按照赛力斯的公告,其1月销量只有16432台,按照华为的口径,M9+新M7的交付量合计约2万台,实际上是出现了不小的下滑。智界的突出表现帮助华为鸿蒙稳住了销量数据。

能够在高价格段位保持这样的表现,华为已经达到了目标。鸿蒙的市场号召力已经肉眼可见。在“四界”之外,1月22日,东风奕派与华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一系列中高端智能化车型产品。广汽也与华为建立合作。由于不亲自下场造车,华为的压力会远小于理想。

蔚来、小鹏:一般冰水,一半火焰

小鹏汽车成为1月最亮眼的新势力车企之一。

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挣扎,小鹏终于通过低价车型赢回了市场。1月,小鹏销量30350台,连续3个月站上3万的台阶。由于“同行衬托”,小鹏的销量甚至超越了理想。

小鹏的MONA M03连续2个月交付超1.5万辆。MONA M03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见得低价位车型的巨大加成。

低价格段的巨大成功,让小鹏有了更多战略空间。1月,小鹏与大众中国宣布合作建设超快充网络。同时小鹏飞行汽车工厂也在建设中,预计到2026年量产交付。

与小鹏相比,蔚来的低价策略似乎还没有奏效。1月,蔚来销量只有13863台,前一个月刚刚站上3万台后,大幅度回撤。目前,蔚来单月销量已经在新势力车企中处在尾部,焦虑感袭来。

低价车型乐道L60不给力是关键,1月销量只有5912台,这导致蔚来整体销量难有起色。

近期,蔚来法务部表示,一批黑公关和水军账号污蔑蔚来及子品牌乐道,将采取法律措施。不过,抹黑注定不是影响销量的根本原因,乐道L60销量不稳定,可能与价格段位有关。这款车型价格仍然超过20万,与小鹏的一降到底差距较大。蔚来更为低价的第三品牌萤火虫即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这可以说是蔚来提振销量的最后一张牌。

蔚来提量的任务形势依然严峻,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蔚来被并购的传言开始增多,虽然尚不至于被淘汰,但是足以见得,销量提升已经成为避无可避的话题。

吉利:下一个比亚迪?

在所有车企中,吉利是唯一在新能源汽车上呈现环比增长的。

1月,吉利新能源单月销量达到121071台,几乎是上汽新能源的两倍。这是历史第二高的销量表现,吉利汽车大有要成为下一个比亚迪的势头。

吉利的所有车型中,银河系列和领克系列表现最为亮眼,银河系列单月销量93545台,创造了历史新高。按照目前的势头,合并后的银河系列,即将成为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后第三个月销破10万的品牌。领克则是达到30077台,历史第二好的表现。这两个系列作为走量的车型,抢到了市场机遇。

然而,作为旗舰品牌,极氪的表现相对较差。其1月销量11942台,同比环比都有下滑。极氪作为吉利花大力气推出的品牌,目前的表现仍然算不上非常积极。因此,吉利将极氪单独上市,不惜将领克与极氪合并,力图将极氪推上更高的位置。

吉利接下来的重要看点无疑就是极氪的表现。

广汽埃安:华为能否成为解药?

埃安是去年相对失意的品牌。当初,埃安曾经力压蔚小理,在2023年,埃安一度单月销量突破5万台,是为数不多能取得这样销量突破的品牌。

然而去年,埃安的销量多数时间都不如理想和鸿蒙,特别是非常需要全年提速的下半年,埃安的销量始终没能突破5万台。旗舰新能源品牌的表现,给广汽集团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广汽选择强化高端品牌。据悉,广汽集团计划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的汽车品牌。

1月透露的信息看,首款产品将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即便不是以“X界”命名,也预示着,前期还对华为智选模式退避三舍的广汽,终于选择拥抱华为,再打造一个高端旗舰新能源品牌。

与赛力斯、江淮等车企不同,广汽有更坚实的基础,有机会实现媲美智界的表现。后者1月销量突破13000台,表现甚至快要超过问界。

不过,在新品牌起量前,广汽可能会在今年承受较大的销量压力,埃安也将承担很重的责任。

1-2月是车企销量较为低迷的周期,假期叠加春节,车企的动作往往不大,发挥空间不多,销量参考意义不算大。这两个月是狂奔后的短暂宁静,为惨烈的2025年蓄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