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来自县城、在大都市奋斗的年轻人而言,春节返乡选择何种座驾回家,既关乎归家的速度,也成为了一种面子的象征。在注重攀比风气的小城镇,车辆往往成为了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直观标尺,车钥匙成为了衡量一年收获的“晴雨表”。
然而,近年来,返乡青年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那些价格超过三四十万、甚至贵过传统豪华品牌BBA(奔驰、宝马、奥迪)的新能源汽车,在家乡父老眼中却常常“默默无闻”。尽管你在大城市辛苦打拼,终于有能力购买一辆价值不菲的新能源车,想要在春节这个一年中唯一向乡亲们“展示”的机会里,让父母感到自豪。但现实却是,村里人普遍认为,烧95号汽油的奔驰要比烧92号汽油的哈弗更显高端,驾驶BBA的不是老板便是高管。
他们并不了解,那些只需充电便能行驶、智能驾驶技术远超传统车型的问界、蔚来、理想等品牌,价格竟然比入门级奔驰还要昂贵。有人刚对新能源车表示出赞叹,“这车真高档”“屏幕好大”,便有人站出来反驳,“你不懂,城里打车都是电动车,十几万就能买到,有的连贷款首付都不用交”。
在这种比较之下,一条无形的鄙视链悄然形成。结果往往是,你花费重金购买的新能源车,在乡亲们眼中,还不如邻居那辆二十多万的奔驰有面子。
那么,乡镇地区的人们真的只认车标而不识货吗?春节成为了观察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势力品牌下沉现状的一个绝佳窗口。在这个假期里,通过与多位春节返乡的电动车车主交流,「定焦One」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李琛驾驶着价值30万的特斯拉Model Y回到山西原平的老家,邻居们围上来看热闹,大多被大屏幕所吸引。有人好奇地问,“这是个啥东西,怎么像电脑一样……”随后被人指出这既是仪表盘又是大屏幕,能导航还能看电影。当被问及车价时,李琛回答“30万”。在这样的五线城市,30万足以购买一套九十多平米的两居室,因此每当这时,李琛都倍感有面子。
同样,郝亮开着不到30万的小米SU7回老家,也感受到了比驾驶四五十万宝马、奥迪更多的关注度。他是河北曲阳人,在北京工作。因为经常回家,春节前他在老家小院里安装了充电桩,没想到这个春节,他的车位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地”。郝亮认为,小米的宣传很到位,村里很多人认识这款车,尤其是年轻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李琛和郝亮那样幸运。王荔开着30万的问界M7进村时,并未感受到多少风光。去年3月购买新车回家时,邻居们也没有太大反应。有人虽然称赞“这车真高档”“屏幕好大”,但随即就被其他人反驳,“你不懂,城里打车都是电动车,十几万就能买”。话题很快便转移到了开奔驰的老李家。
王荔发现,在农村,开高端新势力品牌的车并没有多少排面。不懂车的人对电动车、混动没有概念,更不了解智能驾驶;而懂车的人,尤其是年纪稍大一些的,更认可BBA,觉得其他品牌都不足为奇。综合来看,在下沉市场,如果想要排面,选择BBA基本不会出错,而开新势力品牌的车能否吸引注意力,则要看运气。
新能源汽车在下沉市场的普及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乡镇普及得相对较慢,长途需求让很多人对电动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缺乏安全感。李琛的老家距离北京400多公里,很多亲戚对电动车没有概念,只有当坐车时感到“晕车”时,李琛才会解释这是电动车加速快的原因。而王荔则观察到,往南方走,尤其是旅游城市,电动车很多,因为他们没有冬季续航焦虑。
除了地域因素外,充电不方便也是导致下沉市场对电动车接受度不高的原因之一。汽车之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用车报告(2024年)显示,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在一线与二线城市合计份额近50%,三线及以下城市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有待提速。王荔的老家在北方的一座四线城市,大年初二晚上9点她想充电时发现,公共充电桩不仅数量少而且很多被占用,“出了市区连个充电桩都找不着”。
新能源车的下沉往往与当地的消费水平挂钩。在欠发达的乡镇地区,绿牌车还处在从网约车向私家车过渡的阶段。而在相对发达的下沉市场,新势力品牌下沉得更快。在浙江桐乡这座三线城市,理想、蔚来的出镜率很高,许多家庭在拥有一辆油车后,会再添一辆电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
总体来看,在当下的中国乡镇地区,BBA即便价格已经降到20万以内,其排面依然不减。三四十万的新势力品牌在一些地方名声很大、非常吸睛,但在另一些地方,却可能与十几万的网约车归为一类。在三线以下市场,电动车不像一二线城市那么多,但普及度也在逐渐提高。因为不限牌,第一辆车主动选择新能源车的比较少,一般是增购时才考虑。当充电等基础设施满足需求时,有预算且接受新能源的家庭可能会选择新势力品牌。
在下沉市场,买车不仅考虑性价比,“面子”同样重要。那么,当有三四十万预算时,是选择BBA、自主品牌新能源还是新势力品牌呢?新势力品牌往往会因为面子问题而“落选”。不过,年轻一代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这条鄙视链也在慢慢松动。郝亮等00后发现,老家的95后、00后对汽车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面子问题,而是更追求个性化彰显,觉得智能化、车机互联更加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