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里,有车企靠卖油车,在中国市场赚了超过20亿元。
这种结论,其实突破了很多人的认知,能让人引发重新思考。
春节法定假期一过,很多车企的中层是焦虑的,担忧这么内卷的车市里,自己会不会突然失业。而普通人则是迷茫的,看着春节期间的大堵车、找充电桩、很多老车技术被快速的淘汰等等,实际上,引发的内心斗争并不算少。
新能源车明显崛起,燃油车不流行了,这是多数人的普遍认知。所以,对消费者来说,2025年里,买燃油车会不会变成智商税,哪些带发动机的车可以买,这都是避不开的第一性问题。而对于车企的工作人员来说,只有拿准了大家的心思,才能更好的把车卖出去,最起码保证自己有口饭吃。
当然,想的太多也没有用。要看头部车企怎么卷,比亚迪的最新计划已经被披露,1000kW的超快充速度,新的纯电动技术、新电机等等预计会鱼贯而出。那么,燃油车会在2025年里被冲到崩塌式垮塌么?这显然是一个应该被回答的问题。
有人会在2025年,继续靠卖油车活的不错
揭开文章开头的答案,是长安福特。如果揭开它的生意经,那就是不做大众市场,只做自己擅长的偏小众市场,而带来利润源泉的是福特探险者,甚至于超脱于绝大多数人认知的是,为4S店带来最大利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顶配的昆仑巅峰版。
新能源车型能够侵占家用车的市场,网约车的市场,这自然是因为用户群体的共同特征是,省钱、追求相对低价、空调自由、智能化,以及群体现象里的随大流。而一旦,用户群体的消费特征里没有了省钱、相对低价这种特征之后,也就有了燃油车的机会。
当然,有福特这种底蕴的车企并不多,它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它在越野、皮卡方面是相对的专家。而且虽然如今的新能源很火爆,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25万元以上的纯电动市场越来越小,小鹏和极氪都开始拥抱带油箱的新能源。
以及,新能源越野车,目前还没有谁能把车在35万元以上做到比较高的数字。至于2025年这个趋势会不会有所改变,上市20天销量超过3600台的坦克500 Hi-Z算是个变量。
而对于长安福特来说,2025年,局面会变。因为按照它的节奏,马上要进入新能源市场里进行厮杀,当全年结束时,再做到2024年的表现,其实压力不小。
也就是说,对于现在的车企而言,只要是卷入了新能源的残酷内卷,利润的下滑,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因为没办法,即便是马斯克的特斯拉,也一样在2024年前三季度里,遭遇了营收720亿美元,同比增长0.5%,净利润48.2亿美元,同比下降31.4%,交付量129.4万辆,同比下降2.3%的局面。
当然,车市里不乏福特的同路人,比如长城汽车。如果从销量数字上看,123.3万辆只同比微增0.21%,这显然不如比亚迪超400万辆震撼。但利润角度上,124亿元的数字让很多车企眼红,单车利润超1万元,以及深耕越野和皮卡市场等。
不过,长城的案例,还不足以说明,燃油车在2025年仍有活路。而值得一说的,其实是吉利。同样从第三季度财报角度来看,营收603.78亿元,同比增长20%,前三季度营收1677亿元,同比增长36%。利润上,第三季度,扣非后股东应占溢利为27.6亿元,同比增幅116%。前三个季度130.5亿元,增幅358%。
不同的媒体对其的结论不同,比如台州宣言发布之后,企业整体进行收缩,把很多花钱的低效板块砍掉,结构更精简之后明显的降低了成本。或者是,技术很先进开始突围。
但实际上,燃油车在其中的贡献,不能小视。中国星+帝豪+领克03的累计销量超过60万辆,而且在4S店销售端能够发现,它们已经转变成了“接近直营”的模式。即,不再按之前工厂生产出来就把车压给终端渠道的模式,而是尽量的让4S店接近0库存状态。4S店没有了太多资金压力,卖油车能够明显赚钱,再加上吉利的油车技术和价格相对到位,这就形成了一种护城河明显的生态。
燃油车,或者说发动机,没你想的那么惨
所以,对于2025年的燃油车唱衰,其实大可不必。截止目前,2024年里,燃油车和新能源的销量基本上达成了55开的局面,燃油车整体销量被超过是时间问题。但,短期内仍然有超过1000万辆的视察国际盘。
而当前的现状,更多是因为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油车,被淘汰和蚕食,其实就是合资模式遇到了问题。从数据上看,2024年相比2023年销量下滑在10万辆之内的为上汽大众,下滑在10万-20万辆之间的为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超过20万辆的为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
聚焦燃油车技术,智能化进度相对较慢,生产车辆并将库存压到渠道里进行销售,不能过度定制低价以保证股东双方的利益,上述的种种才是之中的痛点。好在,越来越多的头部合资车企,已经开始跟上中国式内卷的新模式,比如学习吉利的低库存,比如学习奇瑞的低定价,再比如以长城的思维进行细分市场的深耕。
总之,对部分企业来说,燃油车还有活路,甚至能有活的不错机会。比如,大众、长城。
长城现在的计划已经明确,预计在2025年4-5月之间,它自研的4.0T V8发动机会落地并发布。尽管还没有相关的专利图,或者是核心亮点的曝光。但从一些关键的细节描述来看,这预计是一台不偏重新能源的内燃机。
关键细节包括,长城超豪华BG引入了多名欧洲品牌发动机设计、调校人员。这段描述的背后是,长城还在进行内燃机研发,而如果是偏重新能源的相关辅助发动机版本,这种举动虽然不至于说是大可不必,至少是性价比不高。
可以预期的一点是,尽管魏建军要做对标劳斯莱斯的超豪华品牌,前路漫漫。因为,不论是豪华还是超豪华,都需要长时间的市场认可和相关储备。以堆料、堆配置等等,其实很难拿下豪华的定义。
但,至少,4.0T V8自研的落地,有机会让长城的PHEV插电混动,尤其是HEV油电混动支棱起来。
另外,中国燃油车市场里认可度最高的品牌大众,它的第五代EA888也终于要落地。技术特征上,VTG可变截面涡轮,能把涡轮迟滞解决,减少顿挫。而500Bar超高压燃油直喷技术,一方面奔着充分燃烧省油增加马力,另一方面则是奔着破除排放法规的颗粒捕捉器去的。
上车的节奏,会有途昂Pro、奥迪 A5L、揽境这些价格较高的车型,燃油车还能有一战之力。比较值得单独拎出来说一说的,是奥迪A5L。
因为,作为第一个使用华为ADS智驾的燃油车,如果继续使用之前的燃油车动力输出方案,那一定出现问题。智驾的决策逻辑里,电机能够没什么卡顿的就进行快速响应,也就是说,奥迪A5L的第五代EA888扭矩响应、换挡的相关速度,也是会有所变化。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宝马这个潜在变量。动力系统已经全部完成了申报,低功率156kW、高功率211kW,这比现款分别增加了21kW、31kW。至于是如何提升的,是因为用上了新的48V系统,所以虽然还是采埃孚8AT这个老伴侣,但它的驾驶质感却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按照海外版本已经完成过测试的结论,在宝马X3身上,驾驶过程中很少能明显感受到变速箱升降档的动作,进一步接近新能源车型那种顺畅无卡顿的输出方式。
所以,乐观看待,好在是有少数车企在做油车,让市场里50%的人群依然有的选,虽然,选项越来越少。
写在最后:
当然,影响燃油车最后惨不惨的关键点,说到底还是价格。
继续按照之前的定价方式,其实没戏。看看华为的鸿蒙智行,问界M9用50万元左右的价格对标价格超100万元的宝马X7、奔驰GLS,享界S9用不到50万元的价格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等近100万元起步的车型,尊界S800则是用100万元的价格级别,对标售价500万元以上的劳斯莱斯。
现如今的新能源热销车型,基本上都在价格上相比原本的燃油车标杆,有着明显的优势。把技术和配置搞上去,把价格搞下来,这才是燃油车最后的杀伤力。
吉利现在开了个好头,原本6.99万元指导价起售的帝豪,限时一口价降到了4.89万元。再看看5万元内的新能源车,显然还是真香的存在。
总之,燃油车,还没有你想的那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