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特斯拉寄望低端车,新造车靠低端车突围,电车前景不容乐观

IP属地 北京 编辑:顾雨柔 资讯AD知识分享 时间:2025-02-01 23:00:55

特斯拉在公布了一份未达到预期的业绩后,创始人马斯克表示今年上半年就投产低端车model Q,还说更加智能的FSD将在今年6月推出,由此增强了投资者对特斯拉的信心。

今天新造车企业之一的小鹏公布1月份的交付量数据,数据显示小鹏交付量达到30350辆,同比猛增2倍多,连续3个月的交付量破3万辆。

仔细看小鹏公布的数据,发现它的交付量当中有近半数是售价10万多的M03,M03的交付量达到1.5万辆以上,而且M03连续5个月的月交付量都超过万辆,凸显出这款车型极为受欢迎。

这样的变化无疑凸显出国内外的电车企业都在进一步向20万以下的市场进攻,试图通过进攻低端市场获取更多销量,促使电车企业如此做,在于电车市场已发生重大变化。

2024年9月份之前,电车在国内市场可谓攻势凌厉,将燃油车压着打,电车在新车市场的占比不断上涨,甚至一度接近6成,然而从2024年10月份起,燃油车的反攻就开始取得成效。

从2024年11月初到2024年倒数第二周,电车在新车市场的占比逐渐从55%下降到42%;今年第三周的数据更显示汽车销量53.2万辆,而电车销量20.7万辆,电车占比跌穿了四成到38.8%,这让电车行业相当恐慌。

尤为让新造车恐慌的是传统汽车企业在电车市场的跃进,国产传统汽车强企吉利通过多品牌进攻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今年第三周销量达到2.42万辆,已居于电车市场第二名。

这一切都让电车企业恐惧,毕竟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很不一样,这是一个极为看重规模的行业,没有足够的规模,汽车企业很难维持良性运转。

汽车的制造、售后都是重资产业务,汽车企业拥有足够的规模,才能维持这些业务的良性运作,尤其是如今传统汽车企业和新造车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阶段,这些弱点正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

2024年几家新造车陷入困境,买了这些车企的消费者面临着汽车无处维修的窘境,甚至连汽车配件都找不到,汽车也因此大幅贬值,某售价20多万的车型因为车企陷入困境,二手车商仅愿意以2万块收购,这让消费者进一步排斥规模较小的车企。

据了解诸多新造车企业中,只有两三家取得了盈利,随着消费者开始远离规模较小的新造车,可以预期今年将有更多新造车陷入困境。

2024年新造车中销量最高的品牌月销量也只有5万辆上下,而吉利的电车销量就已达到月销10万辆,规模的差距正让新造车进一步认识到规模决定生死的时刻已经到来。

如此情况下也就不奇怪为何多家新造车企业纷纷进入20万以下的市场了,20万以下恰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价格段,谁不进入就难以扩大销量,就难以在接下来的规模之战中生存下来。

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可能也是购车更实惠的一年,因为今年将有更多10多万的燃油车和电车,汽车企业的竞争让消费者有了跟更多实惠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