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致同咨询行业洞察】2024年氢燃料电池行业:持续挑战和突破

IP属地 北京 编辑:苏婉清 致同GrantThornton 时间:2025-02-01 19:30:56

在当前的乘用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虽然动力电池汽车称得上绝对的主角,但在众多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其清洁、高效等特点,始终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中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加速推进氢能战略实施的消息频现,日本甚至跳过动力电池汽车,全国押注“氢燃料电池”。受制于高额的成本及研发投入,氢燃料电池行业乃至整个氢能行业实现真正的独立商业化运行仍需要大额的基建、研发投入和重大的技术变革;故目前政府支持对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氢能行业正成为全球氢能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国家层面明确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快速布局和技术进步。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强,氢能产业在制氢、储运、应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氢能行业的融资情况:

随着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氢能作为实现清洁能源转换和削减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投资机构和企业纷纷加大对氢能行业的关注和投入,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壮大和创新能力提升。中国氢能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也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新兴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参与。

资本市场: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

据来自行业相关网站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1~3季度国内氢能领域完成了约40笔融资,而2023年,国内氢能源相关的企业共完成了近50笔融资,融资总金额近100亿元。

我们发现,氢能领域的投融资覆盖氢能的全产业链,而其中电解水制氢设备、运氢和储氢装置、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是融资的集中区。如明阳氢能系电解水制氢领域的代表融资案例;中科清能、氢芯动力和莱登低温系运氢和储氢装置的代表案例;国科领纤系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的代表案例;此外,围绕着上述领域,其上下游部件的研发及制造同样受到资本的青睐;氢源智能作为氢动力应用(氢动力无人机)的新兴领域,同样得到了资本的大力支持。

重点关注: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从2021年开始实现快速增长。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由2019年的16.3亿元增至2023年的3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61%。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9.9亿元。

2-政策大力支持: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除五大城市群外,多个地方政府积极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开始纵深布局氢能产业集群。国家重大政策的推行为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3-氢燃料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氢燃料电池成本主要包括系统成本及电堆成本。在“十四五”、“双循环”等政策推动下,我国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将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而带动我国燃料电池成本降低。2020年氢燃料电池系统(含电堆)及电堆成本分别为7000元/KW和3500元/KW,到2024年已快速下降到了2000元/KW和1200元/KW。

未来趋势及风险

1-全行业的成本降低:氢能全行业成本的下降情况系保持产业竞争力,以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虽然短期内可以依靠政府支持保持运行,但是未来长期的发展需要整个行业实现自给自足,并实现正向的经营利润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

从制氢、输氢、储氢以及氢能的应用领域目前均存在一定的成本下降压力,各个环节均需要实现商业化且经济化的运行。在制氢环节,除了工业副产氢外,制氢公司,尤其是绿色氢气的公司,需要持续降低成本;输氢、储氢等环节也继续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考虑如果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氢气的物理运输;在应用领域如氢燃料电池系统,各个部件的同样需要继续成本降低,从而保证氢动力汽车在成本方面相较于燃油车和锂电池汽车的优势。

2-从区域性到全国性推广: 为了推进氢燃料电池的发展,2020年9月2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并在2021年公布了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城市群、广东城市群、郑州城市群等首批的示范城市群。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仍具备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未施行试点的城市氢燃料汽车发展的节奏较慢。同时各个城市群也相对独立,更多的集中在区域性、小范围地区进行发展。此外,如果推广的区域涉及较多的低成本工业副产氢,则其推广的积极性会相对较高,推广的难度也相对较低。

但随着未来涉及城市群的扩大,更多的城市和地区加入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扶持范围内,预计其涉及的地理范围会逐步扩大。此外,当相邻的两个区域均成为示范城市后,可能会激发出区域联动效应,共同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3-从商用领域到乘用领域: 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政研”)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已达1.5万辆,但其中,乘用车不足1,000辆。所以,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仍然不足;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发展,为未来乘用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尤其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车辆成本高昂和加氢便利性不足是现阶段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面临的双重挑战,也是未来行业投资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