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解题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投保难,四部门节前“放大招”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北京商报 时间:2025-01-25 00:00:30

一边是新能源车主投保喊难,一边是承保险企称压力大。为引导新能源车险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监管联手发文。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综合来看,指导意见聚焦当前亟待解决的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投保难、赔付高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妥优化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等举措。

图片壹图网

新能源车险持续亏损

新能源车险最新数据出炉。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

精算师协会、中国银保信负责人表示,新能源车险赔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市场环境、车险经营情况及相关风险的变化而变化。

新能源车阶段性出现赔付率高企及承保亏损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四方面,分别是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以及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较高,智能设备和配件局部损坏通常需要成套维修更换,对维修经济性的考虑还有所不足。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采用维修授权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社会化程度较低,零配件和维修工时价格偏高。”精算师协会、中国银保信负责人分析。

在出险率方面,据了解,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营运车占比较燃油车高10个百分点,使用强度偏大;新能源车主相对年轻,35岁以下车主占比较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车主驾龄相对较短;新能源汽车提速快、噪音小,行驶过程中外界不易察觉,相对容易出险。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投保时,存在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情况,但非营运车辆保险平均价格仅为营运车辆的一半左右,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错配,保费充足度不够。一些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其赔付率本属于正常水平,但由于这些车型中有不少用于网约车,却以家用车性质投保,交的保费少了,导致这些车型整体赔付率高于100%。

优化自主定价系数

2020年以来,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推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增长迅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阶段性地出现了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少数车辆投保不畅、部分车型保费较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现象,引起了各方关注。

针对新能源车险发展现状,指导意见提出,保险业要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等。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记者表示,业内常说新能源汽车存在“投保难、投保贵”问题,其实,“投保难”就是那些高风险车辆难以买到保险,这背后的原因是新能源车险费率浮动空间受到限制较大,保险公司不能向那些高风险客户收取与风险相匹配的保费,导致保险公司拒保;“投保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低风险客户认为新能源车险的费率超过了其实际风险程度。

指导意见提出,将对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精算师协会、中国银保信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车型迭代快,保险数据积累不足,基准费率存在偏差;目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1.35],即保险公司可在基准费率基础上最高上浮35%,最低下降35%,与燃油车自主定价系数范围[0.5,1.5]相比,保险公司的调价空间受限,不能充分反映车辆的真实风险水平。

李文中进一步分析,优化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意味着未来新能源车险的费率浮动空间进一步扩大,低风险客户可以支付更少的保费,高风险客户需要支付更多的保费,提升风险与保费的匹配度,也就是新能源车险定价的“精准度”。

“车电分离”的畅想

在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方面,指导意见还提到了研究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及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两大举措。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方式与UBI车险有相似之处,是基于车辆使用情况来调整保费。

余丰慧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精确地反映驾驶行为和风险水平,从而实现更为公平的保费定价。对于那些驾驶习惯好、行车里程少的车主来说,他们的保险费用可能会有所降低,这不仅鼓励了安全驾驶,也使得保险产品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对于保险业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词汇。某头部险企车险市场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车电分离”模式是指将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与车身分离。监管提出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是因为目前已有一些新能源车企在进行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模式的布局,险企也需要紧随产业动态开发新产品。

李文中表示,新能源车险的“车电分离”商业模式,能够实现新能源车险的精准定位与定价,因为车身与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同,风险特征不同,将二者分开来进行产品设计与定价,能够更好地满足相关主体的风险保障需要并实现风险与价格的精准匹配。

但在实践过程中,新能源车险的“车电分离”模式也面临风险评估复杂化以及换电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李文中表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实现新能源汽车企业、电池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为风险评估和保险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其次,要从制度上和技术上厘清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明晰车企、电池企业和车辆使用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

“车险好投保”平台分担风险

当前,新能源车险存在“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等现状。如何解决该现状成为行业棘手的问题。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保险保障,实现愿保尽保。研究在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内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及规则,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

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是如何建立的?据了解,上海保交所搭建了“车险好投保”平台。

保险业协会、上海保交所负责人表示,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可以解决国际保险领域所称“剩余市场”问题,是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保险公司的担当作为和保险行业的统筹协调。

在运行机制方面,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愿参与的保险公司均偿付能力充足、业务经营稳健。首批接入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第二批接入20家左右财险公司。后续根据财险公司申请,接入平台的财险公司还将继续增加。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常规渠道遇到投保困难的新能源汽车客户,分为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两类。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都可以选择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投保。

据悉,该平台将于1月25日10时起上线运行。

探索保险车型风险分级

车险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高赔付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前后端还不协调,需要保险行业和汽车产业协同联动解决。

在保险业与汽车产业联动方面,指导意见提到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具体举措包括: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支持有关单位建立对接合作机制,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结构原理等的认识,掌握驾驶操作技巧等。

保险业如何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指导意见表示,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及时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生产设计、完善零部件供给,提高维修经济性水平,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专家朱少杰对记者表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是指通过低速碰撞测试来评估上市的新车型的理论损失大小和维修成本,预测承保该车型可能的赔付成本,进而根据理论赔付成本的高低对不同车型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朱少杰进一步分析,车型风险分级倒逼车企优化车辆设计,改进易损部件的维修经济性;提高整车部件的标准化水平和安全性能;制定新能源车辆的维修标准,控制维修费用。险企可以据此开展新能源车险费率的差异化定价,促进费率与车辆赔付成本相匹配起来,有利于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该制度可以激励车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保费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加准确地评估车型风险,制定合理的保费和风险管理策略。”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表示。

顺应智能驾驶趋势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较快发展、车型快速迭代,给广大车主带来了舒适便利的驾乘体验,同时也将给车险经营带来较大影响。

指导意见针对性地提出,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鼓励保险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业务流程推进降本增效。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直言,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驾驶风险因素从人的因素更多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因素。随着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参与程度可能会提升。

未来,险企该如何顺应智能驾驶趋势?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给出了三方面建议:首先,统筹行业开展系统性研究,对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对车辆行驶风险带来的变化开展研究。其次,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指导意见提出的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可以说是开展相关探索的第一步。财险行业将针对智能驾驶特点及其风险变化,对保险产品保障内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第三,强化数据积累、共享和应用,推动实现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提高车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记者 李秀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