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各种新能源术语让人眼花缭乱,其中 “48V 轻混系统” 频繁出现在消费者视野里,但很多人对它存在误解,以为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混动。今天,作为一名老司机,就来给大家一次性介绍清楚,这 48V 轻混系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得明确混动系统的定义。一般而言,传统混动汽车,像丰田的 THS 系统以及本田的 i-MMD 系统,它们具备发动机和电动机两套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动力源,能依据不同工况,灵活实现纯电驱动、燃油驱动以及油电混合驱动等多种模式切换,以此达到节能减排与提升动力性能的双重效果。比如说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车辆可以纯电模式悄然前行,避开发动机低效区间;高速巡航需要动力时,发动机与电机协同发力,带来畅快加速体验。
反观 48V 轻混系统,它的架构与传统混动有着本质区别。48V 轻混系统主要由 48V 启动发电一体机(BSG)、48V 电池、能量回收系统以及必要的控制单元组成。这里的 48V 电机并非像传统混动车型里的驱动电机那般强大,它的首要任务不是直接驱动车辆前进,而是辅助发动机工作。在车辆起步阶段,发动机点火瞬间,48V 电机能够快速带动发动机曲轴运转,让发动机启动更加平顺、迅捷,减少传统启动时的抖动与延迟,既优化了驾乘体验,又降低了发动机启动时的油耗与排放。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减速时,能量回收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它能够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 48V 电池中,就好比给一个小型 “能量储蓄罐” 充电,避免这部分能量白白浪费。而到了需要加速的时候,储存的电能又可以为 48V 电机供电,电机助力发动机输出扭矩,让车辆加速响应更灵敏。虽然听起来和混动系统的能量回收、协同驱动有点类似,但程度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传统混动在纯电模式下能行驶较长距离,例如某些车型纯电续航可达几十公里,足以应对日常通勤的短途出行;48V 轻混系统的电机介入时间较短、功率有限,纯电驱动车辆前行基本难以实现,更多是在发动机工作全程中起辅助增效的作用。
从节能效果来看,48V 轻混系统也有它的独到之处。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它能在综合工况下实现 10% - 15% 的油耗降低。别小看这一数据,日积月累下来,能为车主节省不少油费开支。特别是在频繁启停的城市交通中,由于 48V 电机对发动机启动、停止的优化,节能优势愈发显著。
在成本方面,48V 轻混系统相对传统混动系统要低很多。传统混动系统结构复杂,研发、制造成本高昂,这部分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使得混动车型价格普遍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不少。而 48V 轻混系统的零部件相对简单,对车企而言,不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就能实现搭载,所以配备 48V 轻混的车型,价格往往只比普通燃油版车型贵几千元,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不过,48V 轻混系统也并非完美无缺。因为 48V 电池容量较小,长期使用后,电池性能衰减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后期更换电池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在极寒天气下,电池活性降低,系统的节能和动力辅助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总之,48V 轻混系统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动,但它以相对较低的成本,为传统燃油车带来了节能减排、驾驶体验优化等诸多好处,是当下汽车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且实用的技术方案。消费者在购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预算以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权衡是否选择配备 48V 轻混系统的车型。希望通过这次的介绍,大家对 48V 轻混系统不再有误解,能更加明智地选车、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