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固态电池热潮下,电车淘汰言之尚早?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电动新物种 时间:2025-01-20 20:00:39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热闹非凡,众多企业纷纷抛出宏伟蓝图,竞相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业界巨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则显得格外低调。

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透露,固态电池技术距离实际应用或许还需三到五年。他强调,即便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磷酸铁锂电池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也在同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分享了固态电池的发展现状。他以数字1到9来比喻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指出当前行业最高水平仅为4左右,意味着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然而,固态电池领域正迎来新一轮的材料创新热潮。当前最具潜力的四条技术路线各自存在显著优缺点:聚合物充放电次数多但能量密度低,硫化合物能量密度高但循环寿命短,卤化物则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最接近量产的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尽管性能有所提升,但成本却增加了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半固态电池并非颠覆性技术,而是提升安全性的手段之一。它与现有的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在原理上没有本质区别。市场上宣称两三年内将量产上车的固态电池,大多指的是这种半固态电池。然而,良品率、成本、充电速度及循环寿命等问题依然严峻。

那么,全固态电池何时才能真正落地呢?即便到2030年,全国范围内固态电池得以应用,要想在十年内完全替代液态电池也显得不切实际。

一方面,液态电池技术仍在不断突破,负极材料的迭代为其性能提升带来了更多可能。除非固态电池在性能或价格上具有绝对优势,否则难以撼动现有市场格局。另一方面,若全面投入固态电池,中国现有的液态电池产业链将遭受巨大冲击。从原料生产到电池组装、应用及回收,整个生态链都将面临设备换代的巨大资金压力。相比之下,逐步过渡到半固态电池,或许能保留一半现有设备,减轻这一压力。

美日欧韩等国,尤其是日本,之所以对固态电池寄予厚望,是因为他们在液态电池技术上相对落后,希望通过固态电池实现弯道超车。对他们而言,不存在抛弃液态电池产业链的阵痛期。

尽管中国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上并不领先,但凭借成熟的产业链集群优势,在全球固态电池竞争中仍具有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