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酒界堪比黄金的“硬通货”,茅台居然也卖不动了?
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前期大促活动都很热闹,试图在最后一个大的消费节点拉高一波业绩数据。
不过笔者着实没想到,往年一贯骄矜的茅台居然也放下了身段,跟电商平台合作搞起了促销。
打开淘宝和拼多多搜索,海外版53度飞天茅台的定价已经破天荒来到了2000元以下。
而且卖家还不是什么私人小店铺,是官方自营店亲自上架的。
虽然是线上的海外版本,但咱们得知道,去年年初飞天茅台还在2700元左右的高位。
黄金价格涨了30%,“液体黄金”却跌了快30%,也是挺让人唏嘘的。
有的线下酒商老板更是坦言,茅台现在价格一天一个变,跌得让人不敢囤货,如果消费者实在需要,经销商们才会帮忙拿货,自己绝不冒风险。
其实,也不止是茅台一家,目前所有的高端白酒,未来都可能会走向死局。
以前人们争着抢着购买茅台收藏,坐等升值,需求大于供给,价格自然就高。
但现在的经济形势大家都有数,老百姓手头紧了,消费也更加理性,需求自然就下来了。
特别是商务宴请、礼品市场等传统销售渠道的需求降温,直接冲击了一众高端白酒的销售,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溢价最高的茅台。
国内白酒品牌千千万,为什么只有茅台能卖出天价,兼具收藏属性呢?
原因之一,当然是“物以稀为贵”。
众所周知,茅台酒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出了这片范围,酒质再好都不叫茅台酒,所以产量相当低。
而且生产一批茅台酒,从酿造到储存陈放,需要5年才能出厂,算上存酒的自然消耗、库房占用,以及时间消耗,生产全过程里要囤积大量的资金,自然就金贵。
再加上建国以来的几次评酒会上茅台的表现都很突出,坐拥“红色基因”和国宴用酒的buff,名气也就传开了。
产量少,质量好,知名度还高,送礼倍儿有面子,价格当然也越炒越高。
但到了最近几年,行情显然已经变了。
那未来茅台的商业属性还会继续加强吗?说实话,已经很难了。
首先是消费群正在逐步萎缩,当下白酒的消费主力军还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已经普遍不爱喝白酒了。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这些高度白酒普遍口感冲,后劲也大,喝起来不舒适,极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去喝。
现在市面上有太多可替代的产品,适口性好的碳酸饮料、度数低的鸡尾酒,都成了大多数年轻人更喜爱的选择。
而且,年轻人普遍对酒桌文化深恶痛绝,不嗜酒,更不劝酒,不需要靠“豪饮一杯”来表达诚意。
(话又说回来,“干一杯”之所以能被视为“有诚意”,根源还是因为喝白酒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朋友相聚,喝酒主要是为了助兴,喝完可以再打打牌,休闲交际一下。
如果是两杯高度白酒下肚,那直接就可以躺下睡觉了。
但要说对白酒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还是经济大环境的走势。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喝酒都属于非必要消费,一旦收入水平出现波动,最先被砍掉的当然就是非刚需支出。
前些年很多家庭大量囤积甚至投机性囤积的茅台,近两年都开始逐渐流向市场变现,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说实话,这玩意儿虽然被侃称是“液体黄金”,在流动性和市场承受能力上跟金子没得比,很容易就引起价格波动。
去年飞天茅台定价跳水30%,我想也不会是终点。
为了打开年轻人市场,茅台近两年也做了很多尝试。
2022年夏天,茅台推出了一款联名产品,与蒙牛合作的“茅台冰淇淋”,标价39元小盒,直追哈根达斯。
尽管价格不菲,但凡事贵在稀奇,这一组冰淇淋一经上市,便引来了大群年轻人排队购买。
也许是尝到了联名的甜头,在接下来的2023年,茅台开始频繁推出各种联名。
效果也显而易见,每一款挂了“茅台”头衔的联名快消品,都成为这一时段的网红产品,销量可观,网络热帖暴涨,海量的测评视频如同茅台免费的“自来水”一般层出不穷。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各种市场统计表单,就可以清楚地发现:
茅台的联名活动对于本身主打产品而言,并没有在销量上起到加持作用,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
对于茅台而言,当下最该担心的一件事,并不是年轻人市场久闯未开,而是再这样折腾下去,茅台在年轻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就该“变low了”。
但话又说回来,当下的茅台,难道真的迫切于打开青年市场吗?
其实,也未必。
作为也许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高档白酒,当下茅台旗下产品的利润,依旧可观。
也就是说,即便当下年轻人对于白酒的喜爱程度不及预期,该着急的也绝非茅台等一线品牌,而是市场份额本就不高的中低档白酒。
茅台接连推出的联名活动,其意义更多体现在拉近与潜在消费者的距离,而非直接转化。
这样的年轻化尝试和探索,对于茅台而言也绝非坏事。
打造一个全行业顶级品牌,贵州茅台花了400年之久。
都说“船大难掉头”,随着时代变化而转型并非易事,但当下茅台为之所付出的努力,肉眼可见。
不得不承认,拓展青年市场受阻,是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白酒品牌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好在,手握数量庞大的60、70、80三代主力消费者欢心的茅台,还有很长的一段安全期可以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