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云计算迈入新技术周期

IP属地 北京 编辑:郑浩 蓝鲸财经 时间:2024-07-31 17:10:39

文|数智前线 欣创

微软“蓝屏事件”余波未平,给全球IT产业安全敲响了“警钟”的同时,也进一步释放了国内数字产业的市场机遇。作为支撑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座,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数字化底层能力提升、上层应用拓展的基础保障,也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尤其随着近年AI技术、国产化的飞跃发展,以国产数据库、大数据、专有云、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产品在垂直产业深入应用,特别是在政务、金融、交通、教育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为中国云计算厂商带来了全新市场机遇,也对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和产业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

01 变革中前行的中国云计算

云计算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06年亚马逊推出EC2服务,公共云时代才真正开启。与美国以公有云为主导不同,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形成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并存的格局。中国云计算的崛起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它们迅速利用公有云的弹性和高效性,构建了超级应用,阶段性的完成了公有云的市场教育。

尽管中国云计算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云服务模式,但行业普遍认为公有云在算力利用效率和软件生态开放性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支持敏捷开发和快速迭代。因此,各大云计算厂商纷纷将公有云作为优先发展重点。

2018年,腾讯宣布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时,腾讯快速整合了To B、To G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以腾讯云为窗口服务各行业的上云需求。一时间,包括华为云、阿里云、百度云,以及运营商云众多玩家开始了“抢占市场规模”的市场混战,这也直接带动了云计算的迅猛发展,2018年到2021年间,中国云计算的年复合增长率一度超过40%。

然而,当众多厂商大肆扩张之时,却发现移动互联网时代“先做规模再做利润”的思路,在To B市场扩张过程中难以延续,短期“虚假繁荣”难以支撑To B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彼时,随着C端流量红利见顶,消费互联网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成为拥抱云端服务的新用户。这些企业更注重数据安全和独立自主,倾向于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尤其是政务、金融及大型央国企,成为自建机房和私有云部署的主力军。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如何提升业务健康度、实现有质量的增长,成为云厂商的共同思考。

2021年底,腾讯云在行业内率先“举旗”,对增长模式进行改革,从“追求做大市场规模”转向以自研产品为主导的业务模式。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变革一方面会加大公有云的市场推广和投入力度,夯实健康可持续的底盘;另一方面,在强调定制化、项目制的政企业务里,凭借数据库、大数据、专有云等拳头产品,提供各类灵活的部署方式,联合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私有云服务。这次战略变革,让腾讯云的目标和打法更为清晰,“公、私并举”成为腾讯云发展的战略主线。

改革卓有成效,腾讯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To B业务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更高毛利业务收入及云业务成本效益不断提升的驱动下,企业服务的毛利在一季度实现同比增加。

拥抱变化的不只是腾讯云一家。

2023年,多家头部云厂商启动战略变革。有云厂商断言,上一轮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创新几乎都诞生在公共云上,下一轮AI产业创新也是如此。于是,将自己发展的战略重心押注在“公有云”,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公有云业务规模。

然而,进入2023年下半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在经历高速增长和激烈竞争后,遭遇了增长瓶颈。受企业谨慎支出、疫情后续影响等多重因素制约,市场增速开始放缓。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3下半年)跟踪》报告,2023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204.8亿美元。从IaaS+PaaS市场来看,同比增长率仅为9.5%,创近三年来新低。

这不禁让人发问:云厂商争抢的公有云赛道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我们不妨看一组中美云计算市场的数据。美国服务器总规模约为2200万台,其中公有云占比超过60%。而中国服务器总规模约2000万台,公有云占比仅为28%。在美国云服务商中,规模足够庞大的公有云占比,让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的利润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公有云边际效应尚未充分显现。这意味着,尽管当前公有云市场增速降温,随着企业数字化需求的演进,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02 自主可控激活私有云潜力市场

在公有云市场经历高速增长后,私有云市场因自主创新的需要再次成为焦点。

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自主创新相关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2.1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如果能够充分满足市场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方面的需求,该产业将有望撬动一个高达3.7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面向央国企的国产化需求,腾讯做好了充足准备,基于多年的技术演进和经验,腾讯构建了包括数据库TDSQL、操作系统TencentOS、专有云TCE、大数据TBDS等在内的全栈国产软件体系,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生态系统,为中国企业的国产化进程保驾护航”,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

今年6月18日召开的腾讯云融合创新大会上,据腾讯云高管披露,腾讯云打造的全栈国产软件体系,已经在金融、交通、政务、医疗、能源、传媒等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融合创新落地实践。

实际上,作为支撑产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领域,腾讯很早就在数据库TDSQL等自研软件领域投入研发和产品布局。

金融行业作为最早采用国产化技术的领域之一,早在2021年就应用了腾讯云的方案。东吴证券在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中成功试点应用了腾讯云TDSQL,这一举措不仅平稳承载了超过16万客户的实盘交易、日均交易量接近亿元的体量,而且实现了国产数据库在券商行业核心系统中的首次落地。目前,腾讯云数据库TDSQL已服务于超过50万客户,助力30余家金融机构进行核心系统改造,在金融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政务领域,腾讯云携手广东省政府,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省级融合创新云,构建全面兼容国产体系的全栈云平台,稳定服务68个省级单位,1000+业务系统,确保政务应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惠及亿万老百姓。在能源行业,腾讯云与南方电网紧密合作,利用TCE专有云、数据库TDSQL等产品助力南方电网推进云边融合智能调度运行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调度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智能电网运行与现货市场运营两大核心业务。

“央国企是国产化技术应用的主阵地,随着融合创新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速,腾讯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打造开放、可信、安全的国产软件体系,联合生态伙伴一起,助力各行业融合创新升级,”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

03 中国云计算迈入新的技术周期

毫无疑问,自主可控和国产化已成为央国企数字化的首要任务。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大家所面临的挑战已从OA、ERP等上层应用软件转向底层架构的延伸。

过去,关键的底层技术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长期由国外企业如Oracle和IBM主导。这些技术不只是替代,更是一场技术实力的较量;对云计算厂商而言,自主创新不只是一门可观的生意,更是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腾讯始终保持在关键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据公开信息显示,腾讯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过2690亿元用于基础研究,截至2023年底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7.5万件,长期的技术积累显著提升了腾讯云的产品力。

目前,在国产化方案方面,腾讯云近百款产品已列入工委会的软硬件图谱,取得了近1400项互认证证书,是国产生态链中最重要厂商之一,产业供给能力在融合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产化技术底座层面,腾讯专有云TCE平台支持全栈一云多芯,融合了腾讯自研业务上云和服务公有云海量客户的经验,提供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自主可控,帮助企业实现国产化基础设施演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腾讯云的TDSQL数据库和TencentOS服务器操作系统均通过了国家安全可靠性测评。去年,TDSQL数据库更是以每分钟处理8.14亿笔交易的性能刷新了TPC-C世界纪录,这标志着国产数据库技术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 AI大模型也已成为云计算竞争的新焦点,这预示着全球科技竞争正迈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周期。

IDC认为,下一代云将是按需适配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智能云”,云是AI落地和发展的土壤,AI也会助推云平台发展。技术层面,企业需要借助智能架构和系统,加速智能设施应用落地;在业务层面,企业需要利用云平台的资源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运营;在生态层面,企业需要依赖下一代云上的智能工具,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产业协同能力,实现智能创新。

面对AI和自主创新的新变量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科技企业能抓住机遇,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吗?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