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诺辉健康,炒掉造假带头大哥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蓝鲸财经 时间:2025-01-15 16:32:41

文 | 源媒汇 胡青木

曾经备受瞩目的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在停牌长达9个多月后,竟然陷入了高层动荡之中,一场“内讧”大戏悄然上演。

回溯至2024年末,诺辉健康的一则重磅公告成为行业焦点。公司创始人朱叶青,这位在诺辉健康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个人健康原因”黯然辞去董事会CEO一职。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落幕,公司董事会随后又掀波澜,毅然决定:提议罢免朱叶青的执行董事身份。这一“决绝”的举措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与热议。

诺辉健康,由四位来自北京大学1988级生物系的同窗好友——朱叶青、陈一友、吕宁以及姚纳新于2015年共同创立。

此次在朱叶青辞任的关键节点,诺辉健康的权力交接迅速展开。姚纳新肩负起CEO的重任;陈一友则取代朱叶青,成为了公司的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

外界好奇,作为创始人之一,且曾对公司发展贡献卓越的朱叶青,为何会遭到昔日并肩作战的伙伴“背刺”?

01

核心决策者难辞其咎

朱叶青被罢免,或与此前诺辉健康的财务造假指控有着密切关系。

2023年8月,做空机构Capital Watch抛出诺辉健康财务造假的惊天指控;紧接着,2024年3月,审计机构德勤也对诺辉健康2023年年报中的诸多关键问题提出尖锐质疑。随后诺辉健康宣布停牌,并启动独立调查。

但在整个调查进程中,状况不断。先是德勤辞去了审计机构职务,紧接着诺辉健康CFO以及联席公司秘书也纷纷选择离职。如今,距离停牌已过去9个多月,那份至关重要的财报却依旧难产,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初的财务造假指控增添了几分可信度。

朱叶青作为CEO,在公司的战略决策、运营管理等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在面对财务造假指控、审计机构质疑等重大危机时,董事会可能认为他应承担主要领导责任。例如,如果公司在财务数据管理、销售策略执行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朱叶青作为最高决策者难辞其咎。

另外,此次财务造假指控事件,严重损害了诺辉健康的形象和市场地位,导致公司停牌等严重后果。罢免朱叶青的执行董事职务,可能是公司董事会期望改变公司现状、重新赢得市场信任的一种尝试。

那么,诺辉健康的财务谎言究竟是如何被戳破的呢?

02

营收造假了10倍

诺辉健康,这家深耕癌症早期筛查领域的企业,其业务营收主要仰仗常卫清、幽幽管和噗噗管等几款核心产品。通过对粪便样本的精准检测,这些产品在早期结直肠癌和胃癌筛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9年时,公司的营收仅为0.58亿元,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暴增至8.21亿元,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涨幅超13倍,这般迅猛的增长速度在行业内堪称罕见。细究之下,公司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始于2021年,这一年,诺辉健康成功登陆港交所。随后,随着幽幽管的重磅推出,公司营收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2021年初登港交所的诺辉健康,起初可谓风光无限。在业绩增长的强劲助推下,公司股价一路扶摇直上,一度飙升至89.65港元,市值更是成功突破400亿港元的大关。然而诡异的是,自2021年6月股价登顶后,尽管随后的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业绩依旧亮眼,但股价却未能延续辉煌,反而逆势下跌,且跌幅不断扩大,期间最大跌幅竟超过80%。

截图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除了这令人费解的走势外,做空机构Capital Watch指控诺辉健康业绩造假的关键疑点之一,便是其业绩反常大涨的时间节点恰好处于疫情肆虐的2021-2022年期间。

在国内,肿瘤基因早筛检测主要依赖公立医院及民营体检机构、公共民生项目和电商渠道这三大销售路径。其中,公立医院首当其冲受到疫情的冲击,体检客户数量大幅下滑。据Capital Watch走访调研发现,2022年北京、四川和吉林等省份的多家三甲医院,这些平日里体检量名列前茅的医疗巨头,其体检营收相较于2021年锐减了1/3。

相比之下,民营体检机构如美年健康和爱康国宾等,虽以团检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疫情期间部分时间段体检客户数量有所波动,但整体体检需求并未彻底消失,只是被暂时延后。以美年健康为例,2022年其体检人数从上年的1860万人次略微下降至1839万人次,呈现出一定的韧性。

而爱康国宾退市后虽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参照美年健康的变动幅度,不难推断出民营体检机构在2022年的艰难处境下,难以支撑诺辉健康产品销量的那般惊人增长。

除了公立医院和民营体检机构这一渠道以外,Capital Watch还对民生采购项目和电商这两大渠道进行了深入调查。

从招标网上公示的信息来看,诺辉健康的噗噗管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别中标了浙江省乐清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的采购项目,拟采购数量分别为5000份和6万份。此外,诺辉健康负责浙江和上海的销售经理向Capital Watch透露,2022年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的肠癌筛查总计供货约159万份。

在电商领域,Capital Watch对诺辉健康的指控主要集中在销售数据造假和虚假宣传上。

2022年“双11”期间,诺辉健康信誓旦旦地宣称全网销售额高达6000万元,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其天猫和京东平台的真实销售额尚不足3000万元,造假水分高达2倍以上。无独有偶,2023年“618”期间,公司宣称幽幽管累计销量达620万盒,但该产品的实际年产能仅为500万盒,这一夸大其词的宣传再次暴露了其虚假的本质。

经Capital Watch严谨的深入调查与多方数据精确测算,2022年度诺辉健康三大核心产品的实际营收约为7700万元,与公司公布的7.65亿元相比,仅为其十分之一。

针对财务造假、高层变动等问题,源媒汇向诺辉健康官网公布的投资者联系邮箱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了疫情期间反差极大的业绩增长以外,诺辉健康的部分财务指标也被调查出来存在“猫腻”。

03

财务指标背后另有隐情

有问题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销售及市场开支和行政费用这三项。

从2018年至2022年,诺辉健康的应收款项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倍数增长态势。2018年时,应收款项仅为3876万元,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竟飙升至5.84亿,其中2022年较2021年同比增长高达336.8%。这般异常的激增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在正常情况下,应收款项的增长应与销售收入的增长相匹配,并保持在合理的账期范围内。但诺辉健康的这一数据表现却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极有可能意味着大量货物积压在经销商处,并未真正实现销售转化,仅仅是在账面上形成了看似庞大的应收账款,这无疑虚增了公司的资产规模,大幅增加了坏账风险。

有经销商向Capital Watch透露,从诺辉健康采购的产品大量积压在仓库,静静等待过期后确认收入,这一惊人内幕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猜测。一旦经销商出现经营问题或无法支付货款,公司将面临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严重影响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使公司盈利状况急剧恶化。

在2018年至2022年,诺辉健康的销售及市场开支同样增长异常。2018年约为2600万元,到2022年达到5.55亿元,2021年较2020年涨幅超3倍。如此高额的增长,表明公司可能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效果存疑。

Capital Watch走访调研后发现,诺辉健康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不惜采用支付高额服务费的手段,使其产品成功进入医院系统清单。然而,尽管成功列入清单,这些产品却并未获得临床专业科室的认可。这种尴尬的局面极有可能是导致其销售费用急剧增加的关键因素,大量资金在这一环节打了水漂,却未能换来预期的销售成果。

而销售费用大涨会使公司的现金大量流出,影响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紧张。从利润表角度,过高的销售及市场开支会大幅压缩利润空间,若销售收入没有相应的大幅增长,公司可能会出现经营亏损,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

此外,诺辉健康的行政费用也在这期间悄然增长。从2018年的4597万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1.60亿元。通常而言,行政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往往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可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背后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据内部员工透露,诺辉健康为营造虚假的确认收入和回检量,竟鼓励公司员工反复提供检测样本,并且在员工回检后,给予报销或全额发放绩效奖励。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行政费用的激增,也进一步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与无序。

透明与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任何试图以虚假数据掩盖问题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但随着实控人变更和管理层动荡,诺辉健康能否在质疑声中重塑信誉、重回正轨,仍是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