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手机电池都不用定期 “充满电” 了,为什么电车还要充满电

IP属地 北京 编辑:任飞扬 地珊记 时间:2025-01-13 11:02:01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和电动汽车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如今使用手机时,大家不再像过去那般执着于每次都将电池充满,可到了电动汽车这儿,充满电却似乎依旧是默认操作。这背后的差异究竟源于何处呢?

先从手机说起,早期的手机电池,尤其是镍镉电池时代,确实有 “记忆效应” 一说。如果电池经常没有完全充放电,后续的电池容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那时候,为了保持电池的良好性能,大家都会尽量每次都充满、放光。然而,随着技术的革新,如今的智能手机大多采用锂电池。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之前大不相同,它没有明显的记忆效应,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反而会损伤电池寿命。现在的手机系统也越来越智能,会在电量处于 20% - 80% 这个区间时进行优化管理,尽量让电池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充放电状态。比如当电量低于 20% 时,系统会提醒充电,而在充到 80% 左右时,充电速度就会放缓,以避免过充。这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使得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时,不必刻意追求每次都充满电,只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电量区间,就能延长电池寿命,同时也不影响正常使用。

反观电动汽车,情况则复杂得多。首先,从续航焦虑的角度来看,汽车作为长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续航里程是车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与手机不同,手机即便电量不足,找个插座或者移动电源临时救急并非难事,可电动汽车一旦在行驶途中没电,那麻烦可就大了。要是碰上高速、偏远地区等特殊场景,充电桩数量有限,找桩难、排队久,充满电出发就成了确保行程顺利的关键。毕竟谁也不想开着车在半路上因为没电而抛锚,被困在荒郊野外。

再者,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虽然也在不断进化,但它所面临的工况远比手机复杂。汽车要应对不同的路况、驾驶风格、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低温环境下,电池的性能会大幅下降,如果电量不满,续航里程的缩水会更加严重。而且频繁的浅充浅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池的一致性,也就是电池组内各个电芯的性能平衡。一旦电芯之间的性能差异过大,不仅会降低电池的整体容量,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电池组的长期稳定运行,BMS 系统通常还是建议车主尽量定期将电池充满,以校准电池的电量显示,维持电芯之间的均衡。

另外,从电池的衰减和质保方面考虑,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高昂,占据整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车企为了保障电池在质保期内的性能,往往会在用户手册中规定较为严格的充电建议,其中就包括定期充满电。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监测电池的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确保电池能在质保期内维持一定的容量水平,避免过早出现严重衰减,影响用户体验。

虽然手机和电动汽车都依赖电池供能,但由于二者的使用场景、技术难度、用户需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在充电习惯上的不同。手机凭借便捷的充电条件和智能的系统优化,让我们告别了必须充满电的时代;而电动汽车受限于续航保障、复杂工况以及成本考量,目前仍以充满电为主要的充电策略。不过,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或许也会迎来新的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