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车一族而言,每天上车启动的那一刻,心里或许都会闪过一个疑问:到底要不要热车?热车又该热多久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在车主们中间一直争议不断。今天,咱们就来听听老师傅是怎么说的,一次性把这个困惑给解开。
在过去,汽车技术还不像如今这般先进,热车几乎是老司机们雷打不动的习惯。那时候的发动机,构造相对简单,机油的流动性较差,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机油就像被冻住了一样,黏稠得很。如果不热车,直接大脚轰油门起步,发动机内部的零件得不到充分润滑,相互摩擦,很容易造成磨损,减少发动机寿命。老师傅回忆起早年开车,冬天大清早启动车辆后,都会原地怠速个几分钟,等水温表稍微动一动,才敢慢慢开动。
然而,时过境迁,现代汽车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大部分车辆配备的都是电喷发动机,而且机油的品质也极大提升,低温流动性相当出色。这就意味着,在启动车辆的瞬间,机油就能迅速被泵送到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为发动机的运转提供保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意义上长时间原地热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但这是不是就代表完全不需要热车了呢?老师傅摇了摇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虽说现在的车不用像以前那样热上个好几分钟,但适当的热车还是有益处的。在车辆刚启动时,发动机的水温比较低,燃烧效率不高,此时如果立刻大脚油门急加速,不仅油耗会蹭蹭往上涨,动力输出也会显得很 “疲软”,车子开起来一顿一顿的,驾驶体验极差。
那到底热车多久合适呢?老师傅给出了一个比较实用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启动车辆后,等待 30 秒到 1 分钟左右就可以缓慢起步了。这个时间足够让机油在发动机内部初步循环,形成基本的润滑保护。起步后的最初几分钟,也别急着拉高转速,保持低速行驶,比如控制在 30 - 40 公里 / 小时的车速,让发动机在低负荷状态下继续升温,等水温表指针接近正常工作温度区间,就可以正常驾驶了。
要是遇上特别寒冷的冬天,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热车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个二三十秒,但也尽量不要超过 2 分钟。因为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不仅浪费燃油,还容易让发动机产生积碳,得不偿失。而且在热车过程中,也别干等着,可以趁机检查一下车辆的仪表盘有无故障灯亮起,看看轮胎气压是否正常,为安全出行多做一份保障。
不同车型、不同车况,热车的需求或许也会存在细微差异。一些高性能车或者涡轮增压车型,由于发动机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热车时更要多留意水温、油温等参数的变化;而对于一些车龄较大、车况较差的老爷车,热车环节就更不能马虎,要是感觉发动机抖动异常或者声音不对劲,可得及时去检修。
总之,开车前热车这个环节,虽说在现代汽车技术背景下有了新的变化,但依然不可忽视。按照合理的方式热车,既能保护爱车的发动机,延长使用寿命,又能让我们的出行更加顺畅、安全,何乐而不为呢?下次启动车辆的时候,不妨试试老师傅的热车妙招吧。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各位车主解决热车的困惑,要是大家还有什么关于汽车保养、驾驶技巧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让每一次出行都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