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告诉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一、根据报告,2023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96.5%,比上年末高11.6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为168.0%,比上年末高6.1个百分点;政府部门为56.1%,比上年末高5.6个百分点;住户部门为72.4%,与上年末持平。
宏观杠杆率相当于社会的总负债率,去年宏观杠杆率为296.5%,相当于社会上的总债务接近GDP的3倍,2023年宏观杠杆率达到11.6%,也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宏观杠杆率主要是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企业部门,三是居民部门。这三大部门中,企业部门杠杆率最高,居民部门次之,政府部门最低。这说明,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企业以及居民加杠杆。企业主要是扩大投资,这里的企业包含国企和民企,居民主要是通过买房加杠杆。2023年居民杠杆率持平与房价降温有很大关系。
目前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在高位,处于低位的政府部门加杠杆的空间很大。国家已经明确2025年提高财政赤字率,本质上是政府部门在加杠杆。
过去二十多年,主要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发力,未来10年,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望发力。
二、根据报告展望,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会下降,我们预计2025年贷款利率下降50个基点左右,但有一个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前提,所以存款利率必须要同步下降,2025年存款利率大概率也会下调50个基点,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大概率降到1%以下。
三、根据报告,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4%,同比下降0.20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2.12%,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06%,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6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太低会影响贷款发放能力,也会影响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有一定的要求。2023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6%,相应的商业银行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本金,过去补充资本金主要是利润转资本,但前提是有较好的净息差。
这注定了第1,未来存款利率将继续下降,不然很难保持银行净息差稳定。2、IPO和再融资也是补充资本金的有效方式,但前提是银行股不破净,所以2025年银行股股价有望继续反弹。
四、根据报告,随着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但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之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
根据长期利率趋势,推动行业灵活调整各类型保险产品定价利率,缓解负债成本压力,确保长期利差损风险可控。同时,下调分红险和万能险演示利率上限,合理降低客户预期,进一步引导行业降低保单分红和万能险结算成本,防范此类产品的潜在风险。
这里的意思是,在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给到客户的未来“收益”是固定的,但因为利率下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下降,保险公司收益可能难以覆盖成本,这时候需要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也就是给到客户的收益率,所以未来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有望继续下降,集中表现为保险产品的保费更高。
五、根据展望,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稳外贸,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也就意味着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大一部分着力点就是股市楼市,这里在谈到货币政策工具中不仅提到股市楼市,说明政策更加重视股市楼市,此外将股市楼市并列,说明股市的重要性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