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显微一线观察,作者 | 李轻舟,编辑 | 陈晓燕
上一次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什么时候?
或许很多人需要努力回忆一下才能给出答案。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快节奏且充满各种娱乐选择的时代,电影院的吸引力似乎正在逐渐减弱。
回看2024年的电影票房数据。
根据国家电影局1月1日发布数据: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较2023年549.15亿元相比,下滑124.13亿元。较2015年的437.79亿元票房,下滑12.77亿元。换言之,国内电影票房已经退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
作为重要的精神消费场景,电影真的“失宠”了吗?消失的100亿背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离开了电影院,大家的消费KPI又转向了哪里?
我们需要更多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每当有新片上映,在“看”还是“不看”上,康军的选择永远是前者。
但是最近一年,康军进电影院的次数明显少了。
“主要是感觉现在的电影没以前那么吸引人了,套路和模板化的情节太多,缺乏新意和突破。”
以好莱坞电影为例,康军说,过去好莱坞是创意与技术的代名词,无论是《阿凡达》构建的奇幻潘多拉星球,还是《盗梦空间》中层层嵌套的梦境世界,都让人叹为观止。
但现在,尽管特效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大片却陷入了公式化的魔咒——英雄崛起、反派登场、终极对决,这些元素虽然经典,但过度重复让观众感到了审美疲劳。
自2012年《复仇者联盟》成功登陆中国电影市场以来,好莱坞大片几乎每年都在中国大陆掀起观影热潮,且屡创票房佳绩。这些影片以其精良的制作、紧凑的剧情、丰富的元素赢得了广泛赞誉。
然而,好景不长,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时期并未持续太久。短短不到十年间,好莱坞便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滑铁卢。
数据显示,好莱坞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表现自2017年至2019年间平均高达28亿美元,但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急剧下滑至9亿美元,能够跻身年度票房榜前列的作品更是稀缺。
“回顾过去二十年间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除了《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等少数经典之作外,大部分热门影片似乎都陷入了续集、翻拍或经典IP重启的循环之中。比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碟中碟》、《速度与激情》,有的都已经拍到第十部了。”
图 | 《复仇者联盟4》电影海报
越来越多的续集和系列电影涌现出来,而这些作品往往仅在前作框架上做些微调,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观众在连续接触几部此类影片后,容易陷入视觉与情感上的倦怠,逐渐失去热情与好奇心。换言之,内容的同质化与缺乏惊喜,正逐渐消磨着观众的观影欲望。
“一看片名就知道电影要讲啥,不到五分钟就能猜出结局。”有人这样评价。
票房数字的下滑只是冰山一角,观众的热情减退才是更为致命的打击。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上,国产影片同样未能幸免,面临着观众日益疏离的困境。这一点,在2024年与2023年票房的对比上可见一斑。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增长率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例如,2024年暑期档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仅为116亿,相比2023年的206亿接近腰斩。
图 | 电影《抓娃娃》剧照
尽管有几部电影,比如《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等票房表现不错,但整体而言,2024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数据并不理想。
就连冯小刚、宁浩、陆川等知名导演也先后失手,《非诚勿扰3》、《爆款好人》以及《749局》等多部影片均遭遇了市场冷遇,不仅在票房上未能取得预期的成绩,口碑方面也是反响平平。
毋庸置疑,电影自身的品质与创新力是驱动票房的关键因素。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人们的娱乐选择已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电影院观影外,观众还可以通过流媒体平台、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观看影视剧。
这种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不仅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也让他们对电影市场的期待值变得更高。
“电影作为长视频的一种形式,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都陷入一个困境。
一方面,电影创作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经典思路在发展;另一方面,在内容的展现上,创作者,包括制片厂依旧遵循着既定的商业模式来推出作品。这明显已经与主流观众群体的需求脱节,未能及时适应短视频兴起所带来的变革。”
知名影评人、上海电影节评委韩浩月指出,“许多成熟的商业导演仍然沉浸在他们所熟悉的旧有商业模式中,而新兴的年轻导演又站不到主流的位置上,还在追求极致的文艺化表达来彰显个人风格。对于电影领域的新兴需求,似乎还没有多少创作者能够敏锐捕捉并予以回应。”
根据灯塔研究院于今年9月进行的一项调查,线下娱乐活动的整体消费频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线上刷短视频的频率却逐步攀升。
电影院不再是人们唯一的“心头好”。
“影片的供给质量体现在各个细节之中,只有那些真正贴合观众需求的作品才能激发消费意愿。现在票房回到十年前了,票价却越来越贵。”
有网友吐槽说,在他老家那个十八线的小县城,一张电影票的价格竟然高达七八十块钱。一些电影院还效仿剧院的模式,实行了座位差异化定价,不同位置的座位售价各不相同。
对于收入有限的学生党和打工族而言,不太亲民的票价成了一道观影门槛。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与其花三五十元去电影院看一部可能让人失望的电影,还不如等一段时间,在爱优腾等流媒体平台上观看。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愿意花钱买票,只是我们需要更多走进电影院的理由。”康军说。
不为激情下单,但为创意买单
“个性、悦己、猎奇”,有媒体曾这样描绘当代年轻人的消费观。
过去一年,小溪去传统影院的次数有所减少,但她的观影次数和观影支出并没有减少。原因是,她找到了更好的去处。
“苏州这边有一些小的私人影院,虽然规模相较于院线稍显小巧,但是非常惬意。他们的座椅配备了按摩功能,而且可以调节成半躺式,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把腿伸展开,就算坐几个小时也不会累。此外,影院还会贴心地提供毯子。更有一些电影院别出心裁,提供餐饮服务,可以边吃火锅边看电影。”
据小溪介绍,这些私人影院不仅能够提供舒服的观影体验,价格也很实惠,一张票价只有20多元。有一些咖啡厅和酒吧的老板也组建了自己的放映室,交30块钱不仅能看一场电影,还可以免费喝饮料、吃零食。
“所有新鲜的、好玩儿的、有想法的,能够迎合年轻人心理的东西,其实都很受欢迎。有人说这届年轻人花钱比较谨慎,其实是我们对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2024有意思生活方式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年轻人在整体消费层面展现出更为理性的态度,但在涉及饮食、旅游以及精神层面的消费时,他们依然乐于投入更多资金,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宁可多花钱,品质不能差。”95后北京姑娘小樊说,“为喜欢的东西买单,心情也舒畅。”
根据《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情绪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重要消费需求,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年轻人会因为寻求情绪价值而进行消费。
今年夏天去长沙旅游时,小溪就被当地的茶饮品牌种草,一口气买了很多小零食,直到背包被塞得满满当当。
“它真的超级懂年轻人,也懂得如何展现美。比如那些茶饮是以诗命名的,‘举头望明月’这样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再比如芝士饼干的文案,‘嚼一块,咱也做一个抗夹耐压的有识之士’,既幽默又富有深意。就连购物小票,也是花了心思的。我当时光是研究它的包装,就沉浸了一个多小时。”
小溪说,“年轻人现在可能工资挣的不是特别多,但他们乐于消费,尤其是愿意买那些有新意的东西。”
如今,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几乎成为所有行业的共识。
不知从何时起,年轻人的办公桌上摆上了诸如 “焦绿香蕉”、“放青松”等创意绿植,现在的“牛马”比以前的打工人更懂得如何取悦自己。
不为激情下单,但为创意买单。这一消费趋势在电商平台得到了充分体现。
某社区买菜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一系列创意农产品如水培菜、菌菇棒、草头娃娃等,其销售量一路上涨。
今年6月,一款名为“相守蟹”的宠物蟹在社交媒体意外走红,创下了最高日销量破万份的记录。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潮流市场中,各行各业都开足了马力,忙着迭代升级,只为精准抓住年轻人的心。
作为更直接的精神消费品,昔日的娱乐大佬若还是端着架子,沉迷于老套的剧情和自嗨式的创作,势必会让年轻人离得越来越远。
春节档即将拉开序幕,电影人再次站上考验台
面对观众的流失,也许有人会问,电影真的不再受欢迎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11月,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观众对于电影的热情依然还在。
以2024年国庆档为例,淘票票平台自影片开始预售起,“想看”的数量便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达到近四年同期的最高值,直接推动了国庆档首日4.94亿元的票房佳绩。
尽管期间有部分影片因口碑因素后续表现平平,但从整体趋势来看,观众对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的热情与期待并未减退。
事实上,在院线票房遭遇寒流的时候,与电影产业相关的衍生品开发、IP转化,正在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电影行业发展的新动力与增长点。
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这部由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在衍生品及IP转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从魔杖、飞天扫帚到霍格沃茨校服,每一件衍生品都深受粉丝喜爱,销售业绩十分抢眼。
据统计,《哈利·波特》系列衍生品及IP转化的总收入已经超过了其电影票房的总和,成为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重要经济支柱。
图 | 《哈利·波特》的各类IP衍生文创盲盒
在中国本土市场,尽管影视衍生品收入在电影产业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
例如,广州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猪猪侠等深受欢迎的经典IP形象,已经开发出横跨玩具、出版物、休闲食品、家居日化等12大行业的衍生产品,涵盖了超过百种不同品类,其年零售市值超过50亿元。
近年来,与电影主题紧密相连的主题乐园,如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更是风头无两。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迪士尼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4%;而在整个财年内,其净利润则达到了约49.7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1%。
落地北京仅仅三年的环球影城也不逊色,与故宫博物院、慕田峪长城一同跻身北京入境游亲子类景区的三甲之列,彰显了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地位。
观众对电影周边产品的热烈追捧,其根源在于对电影本身的深厚热爱。在这个充满无限遐想的世界里,故事总在被讲述,而倾听的心从不缺席。
随着2025年的春节档即将拉开序幕,电影人再次站到了市场考验的起点上。
新的一年,随着竖屏观影市场的迅猛扩张、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层出不穷,以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前沿技术的持续精进,电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这也为电影行业提供了一个华丽转身的舞台。
接下来,电影市场或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淘汰赛,同时也会迎来一波精品化浪潮。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打动人心的东西从来不会被辜负。
下一次,电影院的灯火亮起来的时候,你会在场吗?
参考资料:
1.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新京报
2.中国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更注重精神生活与品质体验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3.电影票房遇冷,衍生品却“热”起来了?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有点多娱
4.迪士尼:2024财年净利润近50亿美元,同比翻倍增长 澎湃新闻
(应作者和观察对象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