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这个词,在2024年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最热门的词汇,这点对于IDC行业来说亦是如此。
回看国内IDC行业的出海浪潮,大致可以追溯到2023年。从2023年开始,国内IDC市场就出现了些许“疲软”,机柜租赁价格不断下降,部分地区供大于求,空置率上升,上架率不足50%.....等等迹象的出现,让IDC行业亟需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出海就成为IDC服务商寻求二次增长的重要手段。
而在2024年,随着各行业都开始出海的浪潮,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IDC服务商的用户出海的步伐的加快,也带动了整个IDC行业出海的步伐。
东南亚成国内IDC出海首选
在国内IDC行业出海的过程中,东南亚成为国内企业重点布局的市场,也是中国IDC服务商出海的首选,比如秦淮数据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布局了数据中心或进行了资源储备;万国数据则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重点布局。
除了传统IDC服务商以外,诸如阿里云这样的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也在东南亚进行了深度布局,前不久,阿里云智能国际总裁袁千曾公开表示,未来三年,阿里云将在全球五个国家投资新建数据中心,分别位于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墨西哥,这其中的三个数据中心就位于东南亚地区;腾讯云则是在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地深入布局自建数据中心。
究其原因,首先东南亚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年轻人口比例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除新加坡和泰国外,其余国家如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35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18-35岁人口占比约30%,市场潜力和消费潜力巨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东南亚近年来数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电子设备在东南亚逐渐普及,另一方面,互联网覆盖率快速增长,目前,东南亚各国互联网覆盖率达到了75%,未来伴随互联网的进一步渗透,数字经济规模将显著增长。中国电信国际公司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王洪涛表示,近5年来,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其源动力是亚太区互联网、云业务、AI业务的快速发展。
另外,相对欧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文化更接近,东南亚消费者对电商信任度高,对社交购物有兴趣,且对中国品牌接受度较好,这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除此之外,网宿科技高级副总裁李伯洋曾告诉笔者,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政策层面的引导。为了吸引外资,许多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中国也与东南亚地区友好交往,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地区发展战略深入对接等,这些都为企业出海东南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与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相对的是,东南亚地区各国除了极少数发达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数据中心发展起点比较低,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这就给了拥有技术先进性的中国IDC企业在当地发展的机会。对此,王洪涛表示,亚太区除一些发达国家之外,数据中心的发展起点较低,但追赶欧美和中国的速度很快,前期主要是以经济和网络Hub结点为主,大量部署IDC,“随着周边国家自身互联网发展,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之服务越来越需要本地化和税务等多个原因,很多国家加快了本国数据中心的发展。”
国内IDC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抢占亚太地区市场,主要还是得益于云业务和AI业务的迅猛发展,“在中国新基建的带动下,我们已经拥有IDC产业成熟的产业链生产能力和运营经验,在亚太区的IDC拓展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王洪涛如是说。
以马来西亚市场为例,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内的IDC企业在此区域布局。中国IDC行业产业链完整,可以把中国生产的产品和经验一起输出,成本优势明显,中资的成本优势对比其它数据中心玩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以万国数据为例,2021年,万国数据就在马来西亚布局了首个超大型的数据中心,2024年7月,其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努沙再也科技园数据中心园区二期(NTP Campus 2)也正式开园投运,并成为当地首个支持大规模AI算力部署的数据中心。
无独有偶,秦淮数据也在马来西亚布局了多个数据中心园区,其中已有4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投入运营,总规模超过158MW,还有两个园区处于建设阶段,预计投产后规模将超过540MW。
运营商与服务商的出海差异
从目前国内IDC企业出海的趋势上分析来看,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另一类是第三方IDC服务商。两者相较,出海的业务也不尽相同。
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已经有着超过20年的出海经验,通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电信在海外有着丰富的POP节点部署,通过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运营商合作,已经有超过300个全球合作节点。
此外,中国电信因为其多年的出海积累,服务过大多数中资出海的用户,所以用户的覆盖面也相对较广,较容易通过扩容现有IDC来满足客户需求。
如果说电信运营商出海有何特点的话,除了网络为主的业务模式以外,应该就是“先布局,再找业务”的商业模式了
与电信运营商不同的是,国内的IDC服务商大多数是先有用户需求,进而选址布局,通俗点说就是:国内第三方IDC服务商大多是跟着用户一起出海。
某国内头部IDC服务商市场部负责人曾表示,目前公司的海外业务还是主要跟随用户的脚步,“用户有在海外某个国家布局业务的需求,加上与我司在国内有业务合作,彼此熟悉,所以自然在海外也会首选我们。”该负责人表示。据了解该公司海外业务服务的用户主要是国内某互联网大厂。
得益于近年来出海企业逐渐变多,确实也是促使国内第三方IDC服务商积极出海的主要原因之一。李伯洋表示,从网宿科技边缘计算所服务的用户来看,国内出海的用户群体主要还是以音视频类的场景居多,比如视频直播、在线会议等,另外跨境电商、游戏、拨测类的场景出海需求近年来也比较旺盛,此外制造业一直是出海的主力军,近年来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更是加速出海。
出海要因地制宜
在IDC服务商开始广泛布局出海业务的背景下,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虽然中国已经拥有IDC产业成熟的产业链生产能力和运营经验,无论从现网数据中心运营的规模和投资,中国都是世界名列前茅的,但在海外数据中心拓展中还有很多挑战。
王洪涛表示,在出海的过程中首要面临的挑战就是人才的问题,在海外拓展国际化的团队,要牵扯到跨语种的沟通能力,并且要熟悉了解海外的商务规则和惯例,以及当地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建设规范等。与中国建设方式不同的是,亚太区很多国家的IDC建设标准都是BS标准。除此之外,工程承包和组织方式差异更大,比如如何处理顾问公司与甲方的关系,国内甲方的主导性和话语权很大,但在海外工程大多是顾问负责制,需要向政府负责,有很大的签字权,需要平衡好与顾问的关系,分清楚责权利。如果初来乍到开发IDC,一定要顺应当地工程规范和行业惯例,很多案例证明如果完全按中国经验会造成工程的延误和经济损失。
与此同时,文化差异对于所有出海的国内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大的挑战,之前在与某央企出海摩洛哥的团队进行沟通时,对方曾表示,摩洛哥当地大多数人有宗教信仰,信仰伊斯兰教,每周会有祷告的时间,每年还有固定时间的斋月。在管理上,要区分开与中国员工的管理,同时还需要让当地人与中国员工尽快融合,形成彼此文化的交融,而该名团队负责人也表示,文化融合是除了合规性以外,企业出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王洪涛也表示,如何作好本地化运营,需要能够与本地化团队的磨合,如何使企业适应当地的文化,对于中国出海的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解决好了“人”的问题,在王洪涛看来,数据中心的选址和电力引入也很重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管和法律条例,与中国的差异很大,需要我们能够快速地排摸清楚并适应。如果我们还是依照自己的经验去作事,恐怕欲速则不达。”
面对国内IDC企业如何更好地出海,王洪涛表示,国内IDC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进而认真学习和执行当地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以合规为绝对准则,同时还要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有海外工作经验、熟知海外标准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顺利出海,快速融入当地市场。(作者|张申宇,编辑丨盖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