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番茄大文娱」红与黑

IP属地 北京 编辑:唐云泽 蓝鲸财经 时间:2024-12-30 09:28:36

文/壹娱观察 大娱乐家

2024年的内容市场被一场前所未有的短剧风暴席卷。几乎在一夜之间,短剧从小众娱乐形式变成了内容市场的新宠。

从短视频平台到微信小程序再到爱优腾芒为首的长视频,各行各业都在拍短剧或尝试短剧营销,各种内容生产形态都试图向短剧靠拢。突如其来的内容形态变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重塑整个行业的商业逻辑。

在这场变革的背后其实始终有一个身影的闪现——番茄小说与红果短剧构建起的“番茄大文娱”。

红果短剧App截图

这个后来者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定义了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免费供给,广告变现。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直白的流量逻辑。

这套逻辑正在以惊人的效率改写行业版图。

从番茄小说月活2.2亿的庞大用户基数,到红果短剧仅用一年时间就达到月活1.4亿的惊人速度,单是前者如今每年就能贡献300-400亿元的广告收入,数字背后展现的可谓是一个颠覆性的商业奇迹。

不论是网文行业的阅文,还是视频领域的爱优腾芒,传统内容平台精心培育的付费模式,在这种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的方式面前多次感受到无力时刻。

图源:QuestMobile

表面上,这是一个完美的商业故事。一个深谙流量之道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在短短几年内撬动了一个存在已久的市场。但在这个故事的表象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转变正在发生——内容不再是目的,而仅仅成为了手段;创作的价值被算法定义,流量走上了第一顺位,成为衡量内容优劣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流量挂帅的时代,或许应该适时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这场正在改变内容产业根基的革命。

当免费成为标配,当广告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当创作完全服务于流量,这样的革命究竟带给了内容产业怎样的未来?

01 全新内容霸权诞生

在传统网文平台还在坚持付费订阅模式时,番茄小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条路的起点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免费内容+精准算法=海量流量=广告收益。等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惊人的商业潜力。

2019年11月,番茄小说悄然上线。仅用半年时间,其日活用户就突破千万,创下了阅读行业的速度记录。到2024年第三季度,平台月活用户已达2.2亿,一举超越同类竞争对手,甚至超过了“当红炸子鸡”小红书。其增长速度,在内容领域几乎前所未见。

事实上,即便是行业龙头的阅文也在过去几年里被番茄小说逼迫到在付费和免费间来回横跳,如今依然还是将更多的重心重新放回了付费阅读层面,毕竟这一套流量打法,脱离抖音以及整个字节之后,并非真的足以包打天下。

番茄小说App截图

在这个生态中,内容创作被高度工业化。番茄超过60万的签约作者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内容生产军团。平台通过各种扶持计划来刺激创作,2025年将投入2亿元用于内容激励。

根据番茄小说创作者大会上最新数据的显示,在这个庞大的作者群体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比例不到0.6%。两极分化的收入分布,似乎也在折射出平台当下对内容的某种态度:数量重于质量,流量高于一切。

依托今日头条、抖音等超级平台的流量支持,番茄小说得以快速获取用户。去年,抖音更是上线“抖音故事”功能,支持视频挂载同款小说,为番茄小说打开了新的流量渠道。全方位的流量协同,确保了平台能持续获得新用户。

当传统网文平台还在精心培育作者时,番茄小说已经开始使用AI工具辅助创作。从开书灵感到一键扩写,AI工具箱覆盖了创作的各个环节。这种做法的目的很明确:加速内容生产,确保内容供给。

番茄小说作家后台

近乎工业化的创作模式,虽然牺牲了内容的独特性,但却完美契合了平台对内容的基本诉求:快速、大量、标准化。

2023年,这个生态又迎来了新成员:红果短剧。

它不仅完整复制了番茄小说的商业模式,更将免费+广告的逻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仅用一年时间,红果短剧就今年结束前实现了月活1.4亿的成绩,日活更是到达了4000万的级别。

红果的强势崛起开始对整个视频内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开始吸引传统影视圈的目光。知名制片人于正斥资800万打造的《吉天照》选择登陆红果,就是一个典型信号。这部定位为“大IP前传”的作品,意味着传统影视创作者开始重新审视短剧的商业价值。

红果短剧也在积极拥抱这种变化。2024年12月推出的“果燃计划”,通过高额投资扶持和流量倾斜,明确释放出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对创作者而言,平台提供的“最高100%投资支持”以及“千万级流量扶持”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同时提供资金支持和流量保障的模式,正在形成对传统影视行业的创作资源虹吸效应。

红果短剧2025年“果燃计划”

从番茄到红果的接连成功,正在逐渐庞大的“番茄大文娱”显然野心不止于此。

通过番茄动漫和番茄影视两大厂牌的设立,先后与爱奇艺、优酷等长视频达成的IP共创计划,“番茄大文娱”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版图。从网文到短剧,从动漫到剧集,其试图打通所有可能的内容形态,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商业版图之中。

百余部影视作品的授权开发,与长视频的“超级IP共创计划”,都显示出字节跳动试图在传统影视领域分一杯羹的决心。毫无疑问,番茄小说的作品也正要逐步打入主流影视市场。

全方位的布局,勾勒出一幅野心勃勃的“大文娱”蓝图:以免费内容和流量分发起家,最终要建立起一个涵盖全部文娱形态的超级内容霸权。

番茄小说热门IP

然而,宏大构想建立在一个非常“纯粹”的基础之上,存在的风险性不得不估量。当一个生态的根基建立在“免费+广告”的模式之上,当创作的价值完全服从于流量的逻辑,这样的体系必然难以孵化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优质内容。

即便目前在商业层面取得了成功,“番茄大文娱”模式到底对中国内容产业意味着什么,或许同样是一个需要深入的话题。

02 正视内容价值的临界点

表面上,“番茄大文娱”创造了一个多赢的局面:用户免费获取内容,创作者获得收入,平台赚取广告收益。但在这个看似完美的闭环逻辑,之于内容产业而言,有些阵痛不能避免。

首先是创作环境的异化。

“新人必须追求大热题材,运气不好的话,得攒好几本书,才能捧出一本热门”,社交媒体上一位番茄小说作者的话道出了残酷的现实。

在这个体系中,创作不再是艺术的表达,而是流量的竞赛。作者们并非在自主创作更多还是在追逐算法偏好,生产能够快速获取流量的内容。

其次是内容价值的理解失常。

当一个平台完全依靠广告收入生存时,内容质量就不再是核心关注点。重要的是内容能否获取流量,能否转化为广告展示。这种逻辑必然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和娱乐化,使得真正有价值的创作难以生存。

番茄小说和红果短剧均是免费模式

最终,创作者真的能够从这个生产链条中获得更多收益吗?

起码就目前来说不少番茄小说作者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在番茄写小说基本只能作为副业赚外快,真的想要全职投入难度颇高。

这种现象的出现或许也不是偶然,背后其实也是国内内容市场特殊性的反映。

与成熟的内容消费市场相比,即便经过了十年的摸索,尽管近年来用户的付费意识有所提升,但整体付费意愿仍然相对较低,内容付费习惯的普及度其实远没有想象中来的,看看长视频平台整体用户和付费用户占比就不难发现,到今天大概还是有四分之三的用户并不愿意进行付费尝试。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内容平台坚持的付费模式,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是在逆水行舟。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内容消费的分层现象。

国内内容市场过去两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端是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头部用户但往往并无法得到完全的需求满足;另一端则是庞大的、对价格极其敏感的用户群体,事实上并不太挑剔内容质量。

《2024年中国数字内容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传统网文平台如阅文,正面阻击番茄小说失败后,事实上如今已经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服务相对小众的付费用户群体,更多试图建立起基于IP生产的新生态。

而正在崛起的“番茄大文娱”则瞄准了那个基数更大的市场:它不在乎单个用户的价值,而是着眼于规模效应。

这种策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显示出惊人的效率。

当整体付费意愿不高时,免费内容+广告的模式反而更符合市场现状。即便单用户价值较低,但只要用户基数足够大,总量级的收入仍然相当可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传统内容平台尽管拥有更多的优质IP和内容积累,却在新兴市场上逐渐失势。

这种现象折射出国内内容产业的一个内在矛盾: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优质内容的生产似乎注定要走小众路线。

那些坚持内容质量的平台,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服务的永远只能是市场的一小部分。

图源:网络

“番茄大文娱”当下的火热显然会产生深远的示范效应,毕竟在红果横空出世之后,面对短剧的恐慌已经开始让不少长视频无奈顺从。

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一旦证明了其商业效能以及虹吸效应,必然会吸引更多平台效仿,原本就相当脆弱的内容付费机制自然独木难支。整个内容产业将会陷入“逐底竞争”的漩涡,值得市场警惕。毕竟当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创作者也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与此同时,硬币的另一面也在于,被倒逼的长视频也迎来真正的觉醒时刻,如何顺应观众的快节奏,如何真正对好内容和观众需求有敬畏心,正在激发长视频的壁垒重塑。

从番茄小说,到红果短剧,“番茄大文娱”用自身擅长且纯粹的方式完成了拔地而起,而在未来,它需要奔赴另一个赛场,那就是如何与长视频一起让优质内容放到它该有的位置。

番茄小说与爱奇艺合作影视化《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不再是流量化、数据化的盲目崇拜,“番茄大文娱”也要把当下对长视频形成的“倒逼”实践在自己身上,兑现每一次义正言辞所说出的“推动内容精品化发展”,诚如番茄小说鼓励网文作者深入研究地域特色从而带动“网文+文旅”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近期红果短剧被约谈、5天内停止内容更新背后所发出的警惕,“番茄大文娱”走到需要正视内容价值本质的临界点。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国内传统的内容生产形态最终不得不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商业成功与创作价值之间的鸿沟似乎越来越难以跨越。找到一条既能保证商业可持续性,又能维护创作价值的道路,或许任重道远,但绝不应该轻言放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