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产品经理谈一谈:商品上架行为分析

IP属地 北京 编辑:周琳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时间:2024-07-30 14:32:59

本文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详细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产品经理的职责、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产品上架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对于有志于成为或了解产品经理的人来说,这是一篇不容错过的精彩文章。

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

一个比喻形象说明下,产品经理就是互联网行业的“粮食育种专家”,产品经理和技术团队协作通过“基因编码”技术编写某种植物种子各阶段生长的主信息,然后移植到土中培育,经过人工选择和优化最终培育出健壮高产的作物。

01 概述

种子要生长第一步是播种,不丢到土里或其他适宜生长的环境里是无法长出来,无法验证该品种是否优良。

同理互联网各行业繁荣的第一步也是“播种”,只有将“种子”播种到“土”里,才能带来丰收。不同的行业种子不同,播种方式也不同:

1.1. 自动化

对于交通系统而言,无论是地铁、高铁、汽车,销售的车票都是标准化的产品,车票本身的包含的信息属性较少,可以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车票的上架和下架,无需人工干预。

对于搜索引擎,特别是不主导内容创作的业务模块,由自动化程序将互联网存在的各种内容爬取过来,在用户搜索的时候返回,信息的爬取也是自动化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1.2. 人工

对于商品系统,无论是衣服、食品、家电甚至房源,这些都是非标的产品,商品摆上货架,需要人工完成,并且在商品无法销售时,还需要主动下架。

对于内容平台,知乎、小红书等,平台上提供的知识内容也是非标产品,内容的创作和上架都需要作者主动完成。

1.3. 人工辅助

人工辅助是对人工上架的补充,虽然由于行业的限制,无法完全交给机器自动化完成,但是其中部分的流程是可以交给机器的。

比如:

商品信息可以构建词典,协助填充部分商品的属性信息,包括自动生成宣传标题、自动美化风格等。 商品的智能客服、物流追踪、自动下架可以由信息系统自动协助完成。02 电商商品上货架

本文主要展开电商商品的上货架分析,期望通过分析商品上架的效率现状,制定合理的指标,并一步步实现商品上架环节的高效进行。

2.1. 物理世界的商品上架行为

在互联网以前的货架主要是物理货架,包括商场摆货、菜场摆菜等,销售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安排专人理货,并需要定期下架不新鲜的货源。

笔者调研小区的菜篮子工程商贩,他们每次来小区摆摊七八个小时,摆货、收货环节就要花掉四个小时不止,可见商品上架占据日常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2.2. 互联网世界的商品上架行为

互联网兴起后,线上商城包括淘宝、京东等成为最新型的货架,在这些平台上的商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处理商品上架的工作,包括文本信息录入、图片制作上传、视频内容上传等。

商品上架效率的高低由两个参与方决定的:商户的信息录入人员和平台的软件产品及配套服务人员。

如果信息录入员思路清晰,业务熟练,有耐心,在体验差的平台上也可以完成商品的上架 如果平台智能,即使业务不熟练的新手也可以高效完成商品的上架。

这两者其中任一方的功能强大,都能弥补另一方的部分缺陷。

作为推向市场的产品,我们愿意相信产品在实验室环境中已经做了必要的调研和试验,虽然未经过大量客户的直接检验,至少是能够正常完成信息录入。

03 分析目标和思路

大部分平台需要上架的商品种类和字段会很多,我们期望分析当前使用用户在商品上架环节花费的时间情况,挖掘可以改进的空间。

3.1. 用户分群和排序

平台上的商户会很多,各种各样,数据分析第一步,对用户分群并排序,优先关注高优先级用户的需求。

该过程首次启动时,可以使用静态数据作为分群标准,后续随着系统迭代,可以逐步丰富分群指标。

静态的信息,包括商户信息、员工信息、商品信息。

一般的平台可能会先选择以下指标:(实际场景各有不同,本处只是引子)

信息完善度:比如工商信息、收款账户等,具体考虑考虑标准根据实际业务场景确定,本文抽象为0-1之间的数字。 合同类型:免费用户、付费用户,肯定付费用户的优先级更高。本文抽象为两个类型:免费用户、付费用户。3.2. 用户行为定义和分析

分析用户行为,首先要梳理用户动作的数据结构,根据行为动作定义状态事件。动态的信息,核心字段简化为:

操作商户、操作人 商品编号:用于唯一识别商品 商品信息:商品信息内容较多,不同类别的商品要上传的信息数量不同,且会涵盖文字、图片、视频多个维度 商品状态:用户的保存和提交动作会导致状态变化。比如保存失败、保存成功、上架失败、上架成功,这些状态都在影响行为的分析。

商品状态变化图为:

实际业务可以再此基础上继续拓展。

04 分析实战 4.1. 信息收集

本文使用的数据都是随机模拟的数据。如需查看完整源代码可以在GitHub中,搜索”ImPmZhang”查看。四张信息表为:

4.2. 定义事件

商户操作上架,从任意选定的时间窗口观察,无非两种情况

商品已成功上架 商品未成功上架

无论哪种事件,都可能是由多个动作组合产生。所以第一步需要按照商品的维度将多个动作打标签,归为一类。

4.3. 事件编号

将商品已成功上架和未成功上架的N多个房源的N多个动作赋予唯一的编号。

4.4. 数据计算

数据计算关注点为:

每个事件占用的总时间、平均时间、动作数量 每类事件占用的总时间分布、平均时间分布、动作数量分布。4.5. 数据可视化 4.5.1. 数据分布对比

图表解释:

图表中绿色为“商品已成功上架”事件,横轴表示不同商品成功上架花费的时间,纵轴表示用户数。 从图中可知用户最多要花费60个单位的时间才能成功上架,说明上架效率较低,也侧面反映商户认可平台的价值,愿意花时间做上架动作。 图表中红色为“商品未成功上架”事件,横轴表示不同商品用户花费的时间,纵轴表示用户数。 从图中可知一部分用户花费较少时间操作上架,上架失败后就没有继续操作。

另有一部分用户一直在坚持操作,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变为商品上架成功状态。

从模拟数据中获得信息为:

该平台可能新上线不久,系统还在适应期,系统体验度不好。 平台的用户对平台认可度高,虽然系统难用但是愿意使用,说明这是一个价值风口。 平台从事的行业产品信息复杂,校验严格。

产品经理可以调研上架成功次数多且花费时间多的用户,了解失败原因,针对性提供优化建议。

4.5.2. 数据整体对比

以上三个箱体图分别统计“商品已上架成功”“商品未上架成功”两类事件,每个事件尝试的次数、花费的总时间和平均时间。

从图中可知,“商品已成功上架”事件操作次数比“商品未上架成功”事件操作次数多、花费的总时间也多,但是平均每次花费时间少,说明商品成功上架的商户会集中处理上架问题,不会间隔太久。

4.6.部署实时监控系统

部署实施系统的目标是将上述分析实时化,通过动态系统可以动态观察指标变化,管理层可以通过该指标明确业务重点,并考核实际成果,提高效率。

此处指标为:平均上架花费时间、平均操作次数。

05 数据可应用方向 5.1.商户奖惩机制干预

上架效率高低,由两个变量决定:操作人和平台系统。

对商户的干预是分析本公司不同员工的操作效率。通过区分表现优异或表现较差的员工,采取奖惩机制。

5.2. 平台产品体验优化

如果整体的效率较低,说明不是人力所能为,需要平台着重从技术上解决问题。

本文由 @我是产品张 原创发布于。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