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四川正在拼命“种”未来城市

IP属地 北京 编辑:苏婉清 蓝鲸财经 时间:2024-12-20 15:42:11

文 | 金角财经 巫珩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产业大“西进”。

当下,绝大多数重要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都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一旦核心枢纽城市有点风吹草动,就对中国在整体的供应链版图造成风险隐患。因此,未来打造“战略腹地”,进行产业“备份”尤为关键。

今年,国务院批复了《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这份规划明确指出,“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西南内陆,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在三十几个省市区中,唯一获得“战略腹地”定位的,只有四川。

四川是中国地形最为复杂的省份,在过去“高铁改变命运”的时代,由于建设难度大,四川的高铁进度较为迟缓。

然而,当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袭,数据、系统、基因、纳米、人工智能等等技术不再过分依赖有形的轨道交通,而是更依赖于光纤、网络、5G等无形“轨道”。而这些无形“轨道”的最大特点是可移动性,这使得内陆地区也有机会参与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在这种颠覆性、革命性的产业时代,四川这个内陆省份一直在押注布局未来产业,希望通过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试图扭转地理局限和地域劣势,打造诸多未来城市,进一步放大“战略腹地”的价值。

低空经济大爆发

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个新闻,成都的淮州通航机场,获批设立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机场原有低空空域飞行高度将提升至三倍。这意味着什么?

四川离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又近了一步。要知道,对于一架飞机来说,只有在通过无数次的试飞,验证在各种环境下飞机有足够的性能和安全性,才能正在投入使用。四川真是卯足了劲儿,要给企业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政策,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

长久以来,中国在航空产业上都缺乏话语权。C919的启航,填补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空缺。而如今低空经济,成为了一个“新道超车”的机会。四川这座未来之城,势必要抓紧这波流量。

在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上,四川早已做好了谋篇布局。到2027年在全省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实现支线机场通航全覆盖,培育形成3—5家行业领军企业。到2030年,全面建成低空飞行起降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在政策红利的大力推动下,成都率先发力,打造起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集聚了沃飞长空、中航无人机、腾盾科技等220余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上下游企业。

就在6月中旬,成都沃飞长空全自研的AE200验证机,完成了全倾转飞行试验,成为中国首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倾转旋翼构型eVTOL企业。

| 沃飞长空AE200

这家四川本土企业来头可不小。你看看2024年美国权威期刊《航空周刊》发布的Mark Moore对于全球从事eVTOL研发的公司排名中,沃飞长空可是其中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

你可别觉得未来低空经济是富人的专属,人家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要让‘打飞的’,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旦产业规模化后,飞行价格可下探至网约车专车的2-3倍。恐怕现在爆满的网约车司机,都得赶紧排队去报考飞行执照了。

想象一下以后的旅游,都不能叫特种兵,而应该升级为空降兵。坐飞机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之后,你就可以“打飞的”直奔市中心,将只需15分钟,缩短近80%的通勤时间。

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特征的,交换频次的增加能够大大提升社会财富的增长。但在交换过程中,地理条件、信息交流、交易风险、产权关系等交易成本,都有可能成为增加交易难度的因素。

从马车、船运,到汽车、高铁、飞机,再到如今的“打飞的”,技术的不断发展,就是为了消除距离对于交易过程的影响。你想想,原本一个小时只能跟一个客户交谈,如今通勤时间大大缩短,同样时间可以谈两个客户。这样一来,促成贸易交换的概率会大大增加,社会财富也会跟着成倍增加。

本土低空经济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宏观层面的政策助推,使得四川的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型增长。今年11月,成都入选全国首批eVTOL六大试点城市。而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中,在2019—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专利有效量集聚TOP50城市排行榜中,四川成都更是居第5位。

实际上,中国乃至世界的很多城市都在渴求着新一代的交通革命。

城镇化与工业化,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两大支柱。不过,碍于当前交通体系的极限,中国城市的边界一直被锁定在半径三四十公里左右,并不能无限扩大。

打开北京、上海的地图,你会发现这两个超级城市建设了密密麻麻的地铁线,一番操作愣是把最远的站点延伸到了35 公里以外。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上,北京上海却开始停止了摊大饼模式,有意识地控制人口增长。

| 上海滩-奉贤,直线距离34公里。

| 北京天安门-顺义,直线距离34公里。

中国两个最大城市的步骤如此整齐划一,绝非巧合,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从地铁终点出发,到市中心单程通勤时间约一个半小时,一天来回就要耗费三个多小时,换你每天上班这么折腾,你受得了吗?

即便政府愿意掏钱把地铁建到七十公里以外的荒地,规划一个睡城,估计也不会有开发商想过去拿地。哪个正常人能够忍受上下班六个钟头,那还不如找一份钱没那么多、事儿也差不多、但离家近的工作啊。

换句话说,交通体系的现有效率,限制了城市的规模。向天发展,就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假以时日,四川的诸多城市,将成为科幻片的现实版,城市交通轨道上天入地,地铁在地下轰然而过,车辆在地面飞驰,飞机、云轨、云巴在低空穿梭。你可以搭乘门口的飞机,穿楼而过,直达CBD、医院、学校等。这就是未来城市的理想雏形。

机器人时代来袭

摩尔定律有可能走向终结,人工智能、量子等新兴技术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下一个里程碑。

不管你承认与否,《西部世界》的场景已经走进现实,机器人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生活。

在特斯拉We Robots的发布会上,Optimus人形机器人排队走进现场,马斯克直呼这将是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在这个狂人的设想里,未来2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未来你走在路上,都要先思考下跟你说话的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马修·梅森曾说:“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升温,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毫无疑问,机器人是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关键。”

中国的机器人市场需求也呈现爆发性增长。2013年,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只有30台,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德国。然而,十年后,我们已经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每万名工人392台。

过去,沿海很多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在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30%。如今,这股浪潮也开始蔓延到中西部。

四川通威金堂基地,是全国乃至全球产能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的电池片生产基地。这里被称为“超级工厂”,不光是因为规模有11个足球场大,关键这里是全球首个光伏行业5G智慧园区。

| 通威金堂智能生产基地

走进基地,一座井然有序的科幻工厂就呈现在你的眼前。生产车间内,智能制造设备整齐排列,机械臂有序挥舞抓取,所有生产工序制造、传输和检测均由机器人完成。

一台台IGV智能小车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得到指令后,快速前往发料间外搬运“花篮”(盛放物料的设备),再移动到发料间内,装载硅片后,又快速奔向各条产线。原料被运到生产线的机台后,机器会自动抓取硅片,再进行加工……

机械臂、智能小车与信息化系统等,这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产品,取代了以往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与传统的通威电池片生产线相比,金堂基地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却提升了约161%。

有些人对于机器人的来临噤若寒蝉,因为他们担心这会抢走他们的饭碗。但实际上,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繁重又危险的工作,已经很少人愿意去做,这些工作难道不能交给机器人吗?

就拿四川来说,在看到它是一个人口大省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它是一个人口流出大省。根据七普数据,四川人口流出体量位居全国第三。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向全国输送了1035万的劳动力人口。人口流失,加上本土的人口结构深度老龄化,四川的发展要想再上一个梯队,势必需要借力机器人。

风口将至,成都和绵阳都在加快布局机器人产业。成都的卡诺普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他们拥有“焊接工”、“拧螺丝工”、“汽车轮毂打磨工”、“搬运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25款机器人,应用在焊接、搬运、上下料、点胶、装配等工序。

在这里的生产车间,工人不再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变成机器人的“训练师”,手持黑色遥控器,向机器人发出指令,通过不断调整其精准度而让它变成更智能。这实际上也是未来对蓝领工人技能提升的一大考验,是工业整体迈向智能化生产的关键所在。

四川的第二大城市绵阳,作为官方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过去曾是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如今也在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成为城市新名片。绵阳造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器狗”,其多样化的场景应用,使我们看到了机器人走进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比如它可以在化工厂搬运易燃易爆原料,在地震发生时协助救援、探测,还能在日常生活陪伴老人和儿童……而在实战中,“机器狗”可以充当战士的小助手,执行在建筑物、丛林、洞穴等复杂战场环境中协同作战的任务,这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

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成熟,未来也会逐渐从制造业向生活服务领域转移。四川最近就发布了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他能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也能自主行走。最关键的是,其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率超过了90%,这意味着成都在机器人产业链整合和生产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位“成都造”的机器人目前已经“入职”多家制造企业,未来开发者希望他的适用性能用进一步拓展到养老、家政、服务陪伴等领域,“保姆机器人”、“警卫机器人”、“秘书机器人”等将不再是幻想。

李银河曾说,人能够真正拥有的只有时间,这是人唯一能够把握和享用的,世界上悠闲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有了机器人,我们才能从繁杂的家务、耗时的整理等工作中跳脱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时间,拥有更多的悠闲,才能去发呆,去创作,去看书,去思考……这才是人类文明向更高层级推进的表现。

打造绿电之城

要打造一座未来之城,最不能缺的还是电力。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能源大国,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使得我们过去倾向于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但实际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就如同沙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每平方米的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后碳时代已然到来,我们将逐渐告别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传统化石能源,拥抱水电、光伏、风电等为主的非化石能源。

地处中西部的四川,是有可能率先打造绿电之城的。这里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依靠水电、天然气、风电、光伏等能源,这里生产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了39.5%,超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

太阳能作为仅次于水能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在四川这片日照小时数达1600小时至2200小时的土地上,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都说“全球晶硅看中国,中国晶硅看四川”,作为中国多晶硅研发的起源地,经过多年的沉淀,四川已经形成了光伏产业全链条布局,妥妥的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重地。

通威、晶科、协鑫、天合光能等位居《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前十的光伏企业,有6家在四川落户,多晶硅产量占全国20%,全国六分之一的太阳能电池片“四川造”。

宜宾,四川的第三大城市,拥有占全省53%的煤炭保有储量,又是中国知名酒企五粮液的诞生地,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旧都。但这座“黑白”印记的城市,如今华丽转身,朝着“绿色”城市转型,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新能源。

近年来,宜宾快速嵌入全国绿色新能源产业链,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15%,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占全国7%,产业结构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宜宾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绿电之城。手握动力电池和光伏两大产业,宜宾的下一步,是要打造以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电网,将水能、太阳能、核能等产生的电能储存在电网之中,再传输出去。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密集的城市、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整齐划一的工厂,也催生了大量工业区的繁荣。而在绿电时代,建筑将不再只是生产或者居住的场所,它还可能是一座微型发电厂。

| 川建院参与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新能源智慧微网项目

设想一下,在四川这片可再生资源充沛的土地上,将涌现一座又一座绿色之城。在这里,光伏将与建筑材料实现一体化,用于屋顶、外墙和窗户,让建筑能够有效利用起太阳能,给自己供电,多余的电能还能储存在绿色电网传输出去,给其他写字楼、工厂、住宅供电。

除了建筑,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也可以用来发电。成都作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一的城市,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逐步取代燃油车,而如果在这些车的顶部或者表面装上光伏组件,就可以用来吸收太阳能,用于给交通工具的电池充电。运用光伏材料,甚至公路都有可能发电,届时新能源汽车都能够实现一边开车一边充电,再也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

可以预见,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借助建筑、交通工具等等各种介质,川爷们、辣妹子的家里、办公室和工厂里,就可以生产可再生能源,而这些绿色电力还能通过“能源互联网”,进行相互的传输和共享,就像我们现在通过光纤实现信息共享一样,巴适得很。

一座城市,可以是污染之城,也可以是绿色之城。未来,在科技的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下,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与阳光、水源、微风等自然能源共舞,让绿色电能成为支撑城市运转的能量来源。

从内陆城市到“战略腹地”

从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碳时代,再到信息科技时代,如今人类科技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层级。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这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过去,资源资金都向沿海走,使得内陆缺乏机会。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互联网技术具备可移动性,这使得技术不再成为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特权”,四川同样具有超越的可能性。

四川是一块宝藏之地,14种矿产资源全国第一,水电、天然气产量全国第一,供应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水电和四分之一左右的天然气,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的重要基地。未来,这里还将成为光伏产业的新蓝海。

这里还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要知道,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就是营商环境。绵阳很多链主企业的高管曾多次提及:“绵阳就不像一座西部地区的城市”,服务意识和效率完全可以和沿海城市比肩。

而宜宾从无到有发展起新能源产业,也是当年政府专门成立光伏专班,一个个去恶补光伏产业链知识,挨家挨户上门去说服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这也是绵阳和宜宾这两座GDP不及5000亿的城市,能够吸引诸多未来产业企业落户的关键。

深居西南腹地的四川,山高、山多,川西的山地更是陡峭,这使得过去四川难以在“高铁时代”追赶其他城市交通体系的步伐。但是,近年来四川高铁规划建设脚步正在逐渐加快。2023年全国新增高铁里程2697公里,其中四川新增466公里,居全国之首。四川在建铁路里程近2000公里,同样站上全国第一。可以预见,未来数年,四川高铁运营里程将占据全国第一梯队。

此外,四川还拥有两座4F级的机场,进一步奠定了航空枢纽的地位。根据媒体的统计,去年成都航空年旅客吞吐量7492.4万人次,排在全国前三,仅在上海、北京之后。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也从四川出发,远赴欧洲和东南亚,将工业成品一件又一件地运载出去,这进一步拓展了四川的经济腹地版图。

而四川的战略地位正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下,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发展,四川由内陆腹地成为了开放前沿。而且,它现在还有了多一重重要身份,“战略腹地”。

这意味着四川已经拿到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的入场券。过去一些布局在沿海地区的“重大生产力”,比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未来产业,都会向四川倾斜或者转移。

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科技高地的争夺战已经延伸至新能源、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数字资源等领域。因此,发展未来产业,打造一座座未来之城,势必会成为四川这块“战略腹地”的关键一环,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