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进入2023年下半年,中国车市再度掀起一轮新的降价潮。多家知名汽车品牌相继宣布降价,呈现出更为精准和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这一系列降价行动显得更加理性,吸取了上半年经验教训,并且指向未来将会使用更加灵活的价格调整方式。
通用汽车中国宣布将旗下纯电动SUV车型凯迪拉克Lyriq在中国市场的起售价下调近14%。此举预示着通用汽车希望通过价格降低来提高销量,进而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南北大众也纷纷加入降价行列。一汽-大众近期宣布推出ID.家族系列车型限时优惠活动,针对ID.6 CROZZ和ID.3等具体车型进行价格下调。特斯拉也在隐晦降价方面进行尝试,通过引荐奖励来刺激购车和推广。
与上半年的降价潮相比,当前的降价更加有针对性。车企对价格调整更加精准,限时、限量和限具体车型等策略更为常见。这一变化表明市场因素对价格调整的影响尚未结束,下半年车市仍将面临波动。然而,车企已经意识到过度刺激性的全面降价并不会带来满意的结果。上半年的大规模降价并未显著提高销量,反而使消费者谨慎购车,导致市场进入降价恶性循环。
事实上,降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车企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和应对市场变革所采取的手段之一。不同类型的车企在市场份额诉求上有所不同。燃油车企希望稳定市场份额,并延缓向电动化转型的窗口期。而新能源车企则迫切希望快速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降价并非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唯一因素,品牌形象、营销策略、售后服务等细节同样重要。
可以预见,车市的价格战将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背景下继续上演。降价作为撬动销量的手段之一,虽然会持续存在,但不会再出现全面疯狂的情况。精准打击和更有针对性的降价策略将成为主流。未来,车企将更加注重市场需求、产品结构、用户体验以及销售模式的转变等方面,并寻找更灵活的价格调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