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补足手机影像的“最后拼图”,光谱传感器为何又被端上桌面?

IP属地 北京 编辑:沈如风 雷科技 时间:2024-12-10 17:54:17

移动影像技术发展更像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大画幅、更大像素量的传感器,甚至是更复杂的长焦镜组,手机影像解决了最基本的“拍得到”的问题。色彩也是移动影像的“老大难”问题,手机厂商的解法更丰富,例如通过AI场景识别、自动白平衡等“软手段”弥补,又或者是借助外挂硬件等“硬手段”辅助色彩还原。这就要说到这篇内容的主角——彩色多光谱传感器。

早在2016年,LG就将专用的彩色光谱传感器布局到G5上,以提高色彩性能。苹果、OPPO、vivo、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商,也先后尝试在智能手机上应用了各种多通道光谱传感器,如vivo X90系列开始搭载的VCS放生光谱技术、华为P50 Pocket搭载的超光谱摄像头技术等,当中的部分方案并未延续下来,也无法引起行业的共振。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将彩色光谱传感器技术从幕后拉到台前的厂商是华为,Mate 70系列的“红枫原色影像”技术一炮而红。而在Mate 70系列之后,色彩光谱传感器似乎又呈现爆发的趋势,根据@数码闲聊站消息,2025年的新一波影像旗舰当中,OPPO的Find X8 Ultra等产品确认了多光谱传感器的存在。

(图片来自微博)

影像色彩成为了近几年手机摄影的必修课,市场对手机影像的认知已经从“拍得到”过渡到“拍得好”,用户追求起了与肉眼观感尽可能一致的成片,这给手机厂商的影像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大家都追求“所见即所得”的今天,光谱传感器又要再一次登上主流吗?

光谱传感器成为手机影像的“第四只眼”

绝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无法100%还原人眼看到的真实色彩,影像传感器的RGB三通道光谱响应与人眼中视觉细胞的光谱响应不同,也就导致手机影像传感器接收到的色彩信息与人眼有差距。考虑到不同价位段机型所采用的传感器面积、制程工艺等存在差异,色彩还原能力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对于相机而言,现代传感器对红色等长波光谱灵敏度较低,对于弱光和强光两种环境下,原始画面容易出现颜色欠饱和/过饱和两种结果。而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CMOS老化也会进一步加重色彩失真。在以往,通过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弥补原始画面信息不足是手机乃至专业相机的普遍做法,如果没有ISP模块,影像系统无法做到我们预期的图片质量。

ISP本质上是影像系统的计算部分,将从CMOS接收到的原始光信号经过色彩映射后输出图片,补上原始信号缺失的部分。听起来这样的技术没有什么问题,但手机系统对拍照场景的识别比较随机,任何一点构图差异,就算是同一场景也会导致多种色彩优化的结果。

简单点来说,就是手机看到的和输出的照片色彩,与我们看到的色彩往往会出现明显不同,色彩丰富的场景更甚。如果手机后处理稍有不慎,不符合肉眼观感只是其次,诡异的成片观感还会招来各种不满。

(图片来自华为)

软件不够硬件来凑,华为Mate70系列在常规的“主、长、广”三摄布局之外,还额外添加了一个专门负责记录色彩的多光谱摄像头,最终由ISP合成输出最终结果。此前对Mate 70 Pro+的影像进行过全面评测,从结论来说,多光谱传感器的加入的确让成片的色彩与肉眼观感实现了尽可能的对齐。

这还不止,华为在多摄融合领域有过多次探索,例如P9和P50系列,让黑白摄像头与主要成像摄像头融合,增加画面层次信息,来获得比肩大底传感器的效果,机身厚度又得到了控制。

不仅是华为Mate 70系列,在这之前已经有部分主流品牌尝试让光谱传感器硬件参与到影像流程里,比如荣耀曾在Magic4至臻版当中额外添加了一个5000万像素的多光谱增强摄像头,官方宣称可以捕获超过人眼可视范围的光谱信息。vivo的VCS仿生光谱虽说不是硬件级,却是少数沿用到今天的技术,已经迭代到3.0版本。

只不过,坚持多光谱传感器辅助路线的厂商只是少数,经常“用完即弃”。

究其原因,小雷认为还是早期的软硬件融合方案不够成熟,硬件级光谱增强摄像头无法很好地介入到摄影流程里,后续优化升级不到位,用户看不见多硬件融合带来的效果升级,营销止于表面,该偏色还是偏色,浪费机身空间,又贴上额外的成本,结果就是被厂商“优化”。

早年间手机行业提出的多摄融合也是如此,本意上是通过多个焦段同步成像融合出更高清的图片,最后也没有几家品牌坚持下来,只能说都是手机影像探索路上的尝试。

再厉害的后期也抵不过充足的前期准备,光谱增强传感器对手机影像的意义不仅是“多一个摄像头好营销”,而是补上手机图像感知信息最后一块拼图的元器件。

“红枫原色影像”到底只是一个利于宣传的名词,真正想要让光谱传感器从幕后走到台前,至少要让消费者感知到硬件集群和软件优化的升级。

现如今手机厂商重拾光谱增强传感器,原因不完全是华为开了个好头,在小雷看来软硬件方案的成熟又让行业看到了手机影像在“所见即所得”方面的潜力。目前可以确认OPPO Find X8 Ultra要跟进硬件级光谱增强传感器,一股“外挂之风”似乎又吹了起来。

“所见即所得”不是移动影像的唯一标准

聊起手机影像,很多人总是不约而同地说起“所见即所得”。

手机厂商与专业光学品牌的联名早就不陌生,从华为和徕卡到vivo和蔡司,再到OPPO和哈苏,行业在努力把相机品牌的色彩解决方案搬到手机上,不求绝对的色准,只求足够的高级、好看。但相比“某某同款色彩解决方案”,似乎许多手机用户追求的还是与肉眼一致的色彩观感。

一直以来,iPhone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用户眼中就是尊重肉眼观感的代表机型,不论其它影像旗舰成像如何贴近专业相机,最终还是会有许多消费者看好iPhone的影像系统,什么原因说不上,总之就是iPhone拍出来的更“还原”。

许多涉足饰品、美发、服饰领域的网友都表达了对iPhone影像的认可,小雷总结下来,就是iPhone拍出来的产品图与实物之间不存在色差,更适合发给客户参考。

(图片来自抖音)

于是,也有人认为安卓/鸿蒙手机重拾光谱增强传感器,标志着风格化拍摄被放弃,开始跟随苹果回归摄影的“原味”。的确,手机用户很清楚移动影像的意义,作为记录生活的设备,就必须要准确地记录当下那个瞬间,甚至要精确到画面中具体的色彩信息。

但小雷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和他们相反,拍照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所见即所得”仅仅是手机影像当中的一种解法。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影像方案如何迭代调整,手机影像的整体方向不会因为一颗光谱增强传感器而改变,厂商的目的就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拍好照片的设备。

“所见即所得”在手机影像当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好看的照片必定是色彩关系准确的。光谱增强传感器作为辅助元器件,核心在于填补手机影响流程中缺失的色彩信息,也就是说,手机厂商既可以借助它发展更还原真实的色彩表现,也可以强化风格摄影的表现力。

AI终将取代光谱传感器,但不是今天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认为光谱增强传感器会是接下来手机影像的发展方向了。

的确,硬件级的光谱增强摄像头对环境色彩感知更准确,给影像系统提供了关键的色彩信息,其作用不可忽略,Mate 70系列让我们对这一颗小小的传感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还原肉眼的色彩表现正好迎合了“所见即所得”用户群的喜好。

(图片来自华为)

在小雷看来,当前手机AI影像算法对色彩优化的不足,可以依靠光谱传感器提供的原生色彩信息补上。长期来看,当AI对场景判断更准确时,对硬件的依赖降低,光谱传感器可能会再次退位。正如马斯克多次诋毁激光雷达一样,先进的算法便是他的信心来源。

这并不是给Mate 70系列和其它光谱传感器泼冷水,本质上都是手机厂商在影像探索路上的方案落地,既然传统CMOS和算法暂时做不到完美的成像效果,辅助硬件就有存在的理由,没必要用还没发生的事情贬低手机厂商的成果。

因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移动影像发展不变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