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4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开幕。本次活动主题“感知世界,智创未来”,以“立足中原、辐射中国、引领国际”为理念,邀请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共同探讨传感器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把脉全球传感器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现场,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披露了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其中郑州高新区紧随苏州工业园区、张江高新区嘉定园、无锡高新区,位列第四名。
助推郑州高新区传感器转型发展,《报告》提出四点建议
《报告》数据显示,郑州高新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集聚了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和3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63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2家省市新型研发机构。注册各类市场主体9.7万家,其中企业7.4万家,企业密度居全市首位。
目前,郑州高新区已发展形成了智能传感器、新材料(超硬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打造数算产业、装备制造(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新能源(氢能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
对于下一步发展,《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做精特色。智能传感器产品涵盖范围很广,研发原理、参数设定、技术手段不尽相同。
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应依托园区已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精智能传感器特色领域。
二是做大应用。打通应用场景是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应结合产业趋势、市场前景,超前谋划目标领域,定向开发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做大智能传感器应用领域。
三是做强配套,智能传感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材料、设备、中试平台等产业链配套,以及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配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应在做精特色、做大应用的基础上做强材料设备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加大资金和人才奖补力度。
四是做优品牌,品牌建设包含产业联盟、会议论坛等产业支撑、链接要素,与产业链发展、特色领域建设相辅相成。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应充分借助已有产业联盟、会议论坛,以本地应用场景、龙头企业、优势产品为抓手,做优园区智能传感器品牌。
国内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球,已形成四大产业集聚区
《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传感器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提升,2023年达到1929.7亿美元,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6.3%,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占传感器市场整体的1/4,增速高于传感器整体市场,2021—2023年复合增长率11.2%
国内方面,《报告》显示,中国传感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迅速提升,2023年达到3644.7亿元,三年增长率达到13.6%;其中智能传感器市场比重近40%,三年复合增长率17.9%,且增长率数值持续上升,中国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球,显示蓬勃的发展动力。
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已形成中西部地区、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四大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其中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的传感器产业基础较好,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但极具发展潜力,主要以郑州、武汉、西安等城市为主,采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主要特点是基础较好,潜力较大。
在京津冀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汇聚了国内传感器的知名学府。同时,京津冀地区还拥有一批重点科研机构。目前以北京为核心已经形成了MEMS技术研发、芯片制造方面的产业优势,其传感器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突出特点是科研领先,人才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