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核心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中学数学组教研活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激发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第十届教学质量艺术节暨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并于学部公开展示、校级比赛。在学部展示阶段,从9月至10月,中学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并展现出丰富的课堂教学创新思路。
我们的赛课
杨萍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精确分析,她利用图形的面积及体积作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特定的数的运算过渡到普遍的字母运算,最终明确阐释了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及指数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在此过程中,杨老师不断激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出假设并探索问题,为了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她还挖掘了相关术语的历史背景。她引导学生利用可用资源,不断质疑与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随后,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深入剖析和展示与幂相关的表达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表达能力。接着,杨老师举了两个饶有趣味的例子:(1)一张无限大的纸张经过30次折叠后能否超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2)一根面条经过连续20次对折拉伸后,能否环绕操场多圈?这两个问题瞬间点燃了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运用幂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得出了令人惊叹的结论。整堂课氛围积极,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观察、分析、归纳及概括的能力,并深入体会了化归的数学思想。本节课概念明确,合作顺畅,学生在思维训练的同时学会了团队协作。
张会鸽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通过两道计算题检验了学生对该法则的掌握程度。接着,她布置了四组填空题供学生完成,在分享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她运用除法是乘法逆运算的原理,让学生尝试完成四道除法题目,并鼓励学生交流算式和计算结果中的发现,从而得出了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采用同样的方法,张老师设置了第二个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在每次探究出除法法则后,张老师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指定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之后,她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对同学的解答进行点评。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尝试、交流、思考及反思等一系列探索过程获取知识,流程完整且流畅。
赵佳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齐声朗读“青蛙歌”这一有趣的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初步认识到引入代数式的必要性。随后,赵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代数式的概念及应用。她以拼接正方形为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小棒数量与正方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代数式表示。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优越性。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协作,通过交流、讨论和实践,不断加深对代数式的理解和应用,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学会条理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并学习倾听他人想法及进行反思。赵老师也走下讲台,耐心指导学生,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整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还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宋建伟老师在本节课中详细阐述了“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宋老师首先援引小学所学的乘法意义作为切入点,随后借助水位变化问题为乘法赋予实际内涵,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够顺利理解正数与正数、正数与负数的乘法运算,还能准确把握负数与负数乘法的实际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正数与负数的规律,探究负数与负数的乘法规律。通过有理数乘法实际意义和规律的深入探究,师生共同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随后,宋老师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展示了具体的解题过程,并着重强调了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比拼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在讲解倒数概念后,学生又通过快问快答的方式,强化了倒数的相关知识。整节课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尝试交流、思考交流、回顾反思等一系列探索过程,顺利获取了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流畅。
刘晓芬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一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利用两点法列表确定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并通过三种方式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通过图像即可确定相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采用数与形象相结合的方式,对一次函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几何直观能力。课堂上,刘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节奏和对一次函数的认知水平,耐心地进行知识的补充与完善。整节课学生与老师配合默契,共同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范鹏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以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自学环节,他让学生运用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并在巡视过程中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点评,从而得出了“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的结论。随后,在新知探究环节,范老师运用类比学习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发现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如增减性、走势、倾斜程度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最后,范老师详细阐释了k的正负如何决定函数的增减性,以及b如何决定图像与y轴的交点位置。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数探形,从形思式,切实落实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课程开始时,张艳利老师运用视频与提问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复习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并顺利导入实数概念。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数的类型,并通过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促使学生思考实数的分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接着,张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思辨探究活动,通过分类、讨论和实践的方式,逐步构建学生的实数概念。在合作探究阶段,学生们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共同攻克了实数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难题。张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助力学生在探究中持续成长。最后,张老师创新性地鼓励学生相互出题、提问,以此深化对实数分类、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的理解。此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多样化的题目和提问,不仅覆盖了课堂知识点,还涉及课外拓展内容。在相互解答和讨论中,学生发现了自身不足并及时弥补。张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耐心听取学生题目和提问,并给予积极反馈和指导。在她的帮助下,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此次实数教学的新尝试广受学生好评。
白英娟老师以生活情境中的变化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变化的本质即函数,并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变化关系检验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随后,她引入班级同学编制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思考和分享,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对求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从变量个数、自变量次数、函数结构形式等方面,经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概括出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运用一次函数关系式的结构形式对函数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即时运用概念解答课本例题,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为顺利写出个人收入与所得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白老师展示自己工资条中的“所得税”项目,并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所得税,引导学生将繁琐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符号,直观观察计算。通过例题,学生明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本节课从生活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次函数概念,并用一次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循序渐进,学生参与度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回顾反思等探索过程获取知识,过程完整流畅。
李琼老师通过展示世界名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美学元素。她指出,这些画作之所以美丽动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隐含的黄金分割比例,这一发现让学生惊叹,并激发了他们探索数学之美的热情。随后,李老师通过PPT动态演示和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黄金分割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图形中的表现。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热情高涨,通过作图、计算等方式,深入探究黄金分割的奥秘。李老师耐心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黄金分割的相关知识,更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美学价值。
赵雪凤老师以五星红旗为引子,巧妙地导入课程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详细阐述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其具体要求,知识讲解全面且清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该概念,并熟练运用其计算黄金比、寻找黄金分割点。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对黄金分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黄金分割解决问题,从而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杜亚娟老师则通过复习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巧妙地引出黄金分割的概念。她利用一道典型的相似三角形题目,引导学生们发现线段上的特殊点——黄金分割点,并顺势介绍了黄金分割比,进而引出“黄金三角形”。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杜老师通过PPT展示了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美学价值,从芭蕾舞蹈演员的优雅身姿,到世界著名建筑的宏伟外观,再到人脸素描中满足与不满足黄金分割比例的对比,生动形象的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们。在探索黄金比的计算过程中,杜老师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耐心指导他们设立未知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黄金比。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探讨、互相帮助,最终成功求解出黄金比,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杜老师鼓励学生们利用“黄金三角形”探索五角星中的黄金分割点,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
我们的创新点
身为教师,我们应持续自我完善,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不断超越自我,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即可视为自我更新,亦是一种创新。在本次赛课中,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创新:
1.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出假设,并大胆提出问题。
2. 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概念的起源,寻找根本原因。
3. 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4. 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拓展性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5. 采用问题串的方式贯穿整节课,通过主问题引出多个子问题,逐步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6. 放慢教学节奏,与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的乐趣,在慢节奏中发现并等待学生自我发现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以此为起点,逐步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7. 引入数学史,让学生理解“数学视角”在形成和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关系和结构方面的重要性。
8. 实现跨学科教学,训练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9. 在每一节课中体现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
我们的收获、反思
在本次举办的教学质量艺术节 暨 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数学组全体教师踊跃参与,展现了 优秀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热情。我们的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们采用了多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情境、引导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部分教师运用动态演示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金分割的原理;而其他教师则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案例,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其次,我们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们从概念的引入到公式的推导,步步为营,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环节的逻辑关系,并掌握推理的方法和思想,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次,我们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发散。他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并通过讨论和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我们强调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加强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们充分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多媒体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知识的整合与衔接。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特点,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深化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加强基本功练习。优化板书的美观性、语言的简洁性、习题的精炼性以及课堂肢体动作的和谐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