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中的高维智慧:修行之初,洗涤内心
在探讨《易经》的神秘面纱时,我们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无尽智慧和未解之谜。刘先银以经典的视角指出,《易经》中的高维智慧首先体现在修行之初对内心深处的洗涤。这一过程要求人们摒弃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指导人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决策的文化经典。它强调了谦虚、温和、体谅他人等美德,并教导人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具备分享利益和帮助他人的品德。
此外,《易经》还涉及到面相学,认为眉形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潜在的运势。例如,柳叶眉代表着体贴和温柔,而宽阔的眉间则表明了一个人的心胸广大和善良本性。
总之,《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教导我们在修行之路上首先要净化心灵,以达到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通过学习和实践《易经》的原则,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哲学启示,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洗心"这一概念源自《易经》,指的是通过修行去除恶念和杂念,转恶为善的过程,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内在疗愈。《易传·系辞》中的名句“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强调了用《易经》的智慧来净化心灵,并且在吉凶祸福面前与民众共同承受忧虑和苦难的态度。
洗心的过程可视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达到内心的净化和提升。这一过程在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进入更高层次的中医养心阶段的基础。
此外,“退藏于密”意味着圣人在世俗中隐匿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能力,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谦虚谨慎的美德。同时,“吉凶与民同患”则体现了圣人对于民间疾苦和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承担。
综上所述,洗心是个人修行的重要环节,旨在促进内心的净化和提升。而退藏于密和吉凶与民同患则是这种修行背后的价值观,体现了谦虚、谨慎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易经》中的高维智慧:修行之初,洗涤内心
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生生不息的天人合一之道就是这棵树的树根,这棵树就是“心文化”的发源处。在这棵大树上有五个主要的枝杈,它们分别是《易经》、中医、 儒家、道家和禅宗。
依照经典的源流,《易经》是用来洗心的; 中医是用来养心的;儒家是讲正心的;道家是讲静心的;禅宗是讲明心的,都离不开“心文化”。所以诸位古圣先贤讲的是同一个修心的问题,不过是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才有各自的开显。据文献记载,我国古有三皇五帝之说,太昊伏羲为三皇之首,是华夏始祖。自宋流传至今的启蒙读本《三字经》说:“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尚书》记载的三皇是指伏羲、神农和黄帝。三皇在先,下接五帝,是在夏朝以前出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后是夏、商、周三代。最富于原创的、形象化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表述,是伏羲氏始创八卦的独特背景,它代表着国学思维的源头活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象思维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个象不是在我们物质世界所成的像,而是在我们内在高维空间不同维度空间里边所成的像,它是在投影源里面成像以后投影出来。
就像西方曾经流行的《秘密》《吸引力法则》,这个作者想知道这个世界上获得巨大成就的那些人掌握了什么共同的秘密。后来他发现这些人原来能够内在造像,也就是他们在意识中把这个像造出来以后再把它投影到现实之中来。东方象思维是从上往下,我们想探讨的是无相的境界。它借像而达到无相。
国学修心之易道洗心:易道洗心,洗涤内心之意,比喻在修行之初除去恶念或杂念,转恶为善。相当于心理学的内在疗愈。《易经》是用来洗心的,一遍又一遍,直至洗得发白、发光。
《易传 · 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可以说是《易经》的名句。它说明了我们学易的目的, 是要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用什么来清洗呢?就是用易道洗。
再准确一点来说,就是通过乾(自强不息)坤(厚德载 物)二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来清洗我们的内心。经过了这一番洗心的过程以后,就进入到下一个次第:中医养心。从国学的源头,也就是伏羲的这个传承开始,是一个圆满的教化。而且在 2012 年后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我们要回归到上古传承的圆满教化中去。既然提到了学国学从《易经》开始,从国学的源头开始,那么我们就站在最高维度来理解一下,《易经》究竟跟我们说了什么。
《易经》其实只给 我们说了四个关键词,这是我们替大家梳理《易经》的时候得出来的:易道洗心。易道是用来洗心的,那洗心的意思从圆满次第上来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发光、发亮、发白的, 都是我们的自然本性。伏羲把这个圆满的传承,高维的智慧,在我们这个世间显像,所以他用这八个符号来代表他悟到的宇宙大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大谋略。
伏羲用八个象形的符号来代表宇宙至高的法则规律。这代表了我们一个秘密的心行。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这个密就代表我们的心行,也就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转化,我们向内来认识自己的这颗心。
伏羲用的什么方法呢?用的是顿悟法,因为他不凭借任何的语言和概念,自然也就不需要分析逻辑和判断,他用象形的八个符号,就把他体悟到的宇宙的大智慧、大规律和奥秘表达出来了。当我们结合一个多维太极图来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易经》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我现在画了一个太极图,先画一个圆,然后里边一个 S,然后再接着画一个圆里边一个 S。再接着画一个圆里边一个 S,我可以无穷无尽地画下去。我在外面还可以无穷无尽地画出来。
这就告诉我们在多维空间每一维空间的能量分布都符合两仪四象八卦的这种分解,都会呈不同层次的象,它真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所以这样我们去理解《易经》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仅停留在一个三维空间逻辑上去理解,这个宇宙空间还有更博大的存在,但是当它大到 N 维(N 趋于无穷大),就跟零维没区别,跟那一个质点没区别了。
当我们真正能够内观到那个没有体积,没有重量,没有质量的那一个质点的时候,就进入无极。
在六爻卦中怎样判断六爻中每爻的五行? 其实六爻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自己所属的地支和五行,只要确定了代表自己的是哪一支。就可以据此判断其他各爻与自身的六亲关系,那么具体六爻卦怎么定五行?六个爻的五行属性规律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下。觉得本文不错,可以收藏,随时回看,也欢迎推荐给身边朋友。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明出地上,晋;自昭明德的智慧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家人卦卦象,风火家人卦的象征意义
刘先银经典点说:《经典三觉易经易传》九个卦体现的德之基柄本固修裕辨地制也
第1卦:乾(乾为天qián)。元,亨,利,贞。
乾的本意是刚健而又刚健,与柔顺相对立。得乾卦者,虽有创业的本领,但缺守成的功夫。因为性格阳刚而成事,也会因为阳刚而败事。身处逆境时可以是迎风的火把,进入顺境则容易忘乎所以。代表刚健不息,积极进取。得此卦者需要柔顺者的辅佐。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元,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亨,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
利,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贞,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第2卦:坤(坤为地kūn)。元,亨,利牝(pì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第3卦_屯卦(水雷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64卦的卦辞卦名彖辞450句元亨利贞是乾卦彖辞或者卦辞
卦辞,文王所系,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也。彖辞,即指“总括之辞”、“概括之辞”,即概括一卦涵义之辞,或注解一卦之辞。彖辞也叫卦辞。“彖辞”,就是古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开头的卦辞。它与“爻辞”相对而言。乾卦,“元亨利贞”就是彖辞或者卦辞;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爻辞只断定该爻的吉凶,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古人把“彖”解释为“断”,就是“断定”(吉凶)的意思。卦名,判断词,警告语。2024年03月17日08:17甲辰年丁卯月庚辰日庚辰时北京刘先银经典点说《易经》64.未济卦:火水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刘先银经典点说坤卦,继乾卦之后,易经直接给出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刘先银经典点说:怎样判断六爻中每爻的五行?
01乾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子水,中爻为寅木,上爻为辰土;为外卦时,下爻为午火,中爻为申金,上爻为戌土。
02坎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寅木,中爻为辰土,上爻为午火;为外卦时,下爻为申金,中爻为戌土,上爻为子水。
03艮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辰土,中爻为午火,上爻为申金;为外卦时,下爻为戌土,中爻为子水,上爻为寅木。
04震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子水,中爻为寅木,上爻为辰土;为外卦时,下爻为午火,中爻为申金,上爻为戌土。
05巽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丑土,中爻为玄水,上爻为酉金;为外卦时,下爻为未木,中爻为巳火,上爻为卯木。
06离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卯木,中爻为丑土,上爻为亥水;为外卦时,下爻为酉金,中爻为未土,上爻为巳火。
07坤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未土,中爻为巳火,上爻为卯木;为外卦时,下爻为丑土,中爻为亥水,上爻为由金。
08兑卦为内卦时
下爻为巳火,中爻为卯木,上爻为丑土;为外卦时,下爻为亥水,中爻为酉金,上爻为未土。
二、六爻与五行的关系
01比如“丰泽中孚”卦,其上卦为巽,对应的地支五行时下爻未土、中爻巳火、上爻卯木;其下卦为兑卦,对应的地支五行为下爻巳火、中爻卯木、上爻丑土。丰泽中孚卦代表自己的是第三爻,也就是上卦的下爻,其地支五行为未木。
02所以对应属性为土,第一爻属火,是生我者,为父母;第二爻属木,是克我者,为官鬼;第三爻属土,也是同我者,为兄弟;第四爻属土,也是同我者,为兄弟;第五爻属或,是生我者,为父母;第六爻属木,是克我者,为官鬼。
三、六爻纳甲八卦配五行
在纳干、纳支的基础上,再给卦配以五行,这就是“八卦所属五行”。既然五行之间有生克关系,八卦之间也便存在生克关系。如乾兑为金,克震巽之木;震巽为木,生离火,离又反过来克乾兑。
纳甲之前的八卦、五行、天干地支都是独立的。八卦不具备生克的性质,而五行也没有阴阳属性。纳甲的意义在干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使八卦具备了五行、天千和方位等特性,这样推演出的六十四卦便具有更广泛的对应物和更大的预测力。
以上就是关于六爻卦确定每爻的五行及六爻卦五行属性规律方面的全部内容。
荣格在为英文《易经》再版序中说:“谈到世界人类的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芒果朗读者》何李朗诵2013北京刘先银散文:“春天的记忆”刘先银经典点说,荣格:世界人类的唯一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刘先银经典点说《经典三觉:屯卦》从老子到苏格拉底,讲述人的心理发展三阶段"德行恒易以知险"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传》,是对乾卦特性的描述。在这里,“德行”指的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或功能,而“恒易以知险”意味着能够轻松地识别和应对各种困难和危险。这句话表明,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或事物能够以简单自然的方式洞察风险和挑战。刘先银经典点说:"德行恒易以知险"
《系辞传》首章提到了乾卦和坤卦的作用,其中乾卦代表了创始和知觉,而坤卦则代表了实现和行动。在《系辞传》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同样强调了乾卦的“德行恒易以知险”,意味着乾卦所代表的天或宇宙的功能,能够轻易识别并应对险恶。同时,坤卦也展现了“德行恒简以知阻”的特性,表示坤卦所代表的地,能够通过简单的途径认识障碍。《系辞》中引用的这些论述体现了儒家对《易经》的理解和孔子的思想,说明了道德行为与认识世界之间的关系。从更现代的角度解读,“德行恒易以知险”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便能自然而然地辨识出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情况,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去面对它们。因此,"德行恒易以知险"这一观点强调了道德品质对于认知和处理世间事务的重要性。通过培养高尚的品德,个体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潜在的风险,并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句话出自《易经》的系辞上篇,意指通过某些神圣的事物(如占卜)来引导和造福民众。
这句经文意味着利用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物品来指导和便利民间事务。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民情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一种用于引导执政者治理国家的《易经》。“前民”一词来源于此,意为引导民众,以预断吉凶,兴起神奇的占卜,以预断民众吉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近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也引用了这一概念,强调智慧和仁爱对于领导和造福人民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可以理解为利用某种超越常理的事物或原则,作为引导民众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一理念在古代是通过《易经》等经典来实现的,而在现代社会中则可能表现为各种科技和智慧的应用。
这句经文意味着利用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物品来指导和便利民间事务。是以,明于天之道,因此,明晓自然规律,而察于民之故,而能明察社会伦理,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兴起神奇占卜,用以预断民众吉凶。是以,明于天之道,因此,明晓自然规律,而察于民之故,而能明察社会规律,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兴起神奇的占卜,使人在做事前预断吉凶。圣人以此斋戒,圣人占卜前先斋戒,以神明其德夫。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
《易经·系辞传》提到“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句话,主要表达了蓍这种工具的创造是基于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综合概括:
是以,明于天之道,因此,明晓自然规律,而察于民之故,而能明察社会伦理,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兴起神奇的占卜,以预断民众吉凶。圣人以此斋戒,圣人占卜前先斋戒,以神明其德夫。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蓍的创造背景:创造蓍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天之道(自然规律)和民之故(社会规律)有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是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得到的。蓍的功能与性质:蓍被称为“神物”,因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特性,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未知的事物。然而,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蓍,而是来自创造和使用蓍的人。《易经》的哲学意义:《易经》是一个包含形而上学体系的概念库,它通过符号和词句传达深刻的思想。《易经》的研究涉及对图像(卦象)的数字意义的探讨,以及对图像所代表的概念的理解。现代视角下的《易经》: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易经》不仅仅是占卜术或宗教文本,而是一个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文献。学者们认为,《易经》蕴含了丰富的概念和理论,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宇宙和人生的复杂性。综上所述,蓍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易经》则是这一智慧的载体,它包含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前人对“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和“参天两地而倚数”多不得其解。朱熹《周易本义》释“参天两地”说:“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偶,故两地而为二。”尤误。其实这两句话都是说蓍,上句是说蓍的产生,下句是说蓍的应用。上句的意思是说蓍本是一种草,它并不知吉凶。它之所以知吉凶,被称为“神物”、“神明”是由于圣人的“幽赞”,即圣人在暗地里进行赞助。怎样在暗地里进行赞助呢?这就是下句所说的“参天两地而倚数”。参两是古语,例如《周礼·天官疾医》说:“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逸周书·常训》说:“疑意以两,平两以参。”参两有交错的意思。天地是指一三五七九,五天数,二四六八十,五地数。“参天两地而倚数”就是筮法所说的“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鬼神也”。《系辞传上》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里的“神物”,显然是指蓍,由下文“天生神物”的“神物”可为证明。那么,于“是兴神物”之前,先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前民”一词来源于此,意为引导民众。
蓍的创造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为前提条件。所谓“明于天之道”,译成今语,就是了解自然;“察于民之故”译成今语,就是了解社会。举例说,筮法有“象两”、“象四时”,就是了解“天之道”的证明;有“象三”,就是了解“民之故”的证明。不但此也,《系辞传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刘先银在其著作中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观点,强调了秋冬季节保养身体的重要性,提出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等养生原则,并介绍了子午流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外,刘先银还深入解读了《道德经》中的“玄同”概念,认为它揭示了宇宙的真理和老子的大道学说。在另一篇文章中,他探讨了灵魂的重要性,认为外表是假象,真正重要的是灵魂的触动和拥有。
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踱步浩瀚星辰,俯瞰天地不仁
刘先银经典点说:六十四卦卦序歌,体,论,用,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
刘先银在其作品中结合《黄帝内经》提倡秋冬季节的养生方法。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如“无扰乎阳”,调整作息以适应季节变化。提出子午流注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深入解读《道德经》中的“玄同”概念,认为其蕴含宇宙真理。认为灵魂的纯洁和触动比外在形象更为重要。《易经》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图像(卦笔画)的数字意义;第二,图像的符号学象征性意义(卦象);第三,卦辞(彖辞)及爻辞文义的理解和解释;第四,卦辞及爻辞的哲学、政治、宗教及道德人文意义(以上合称义理)。以上四个层面的解释不同,乃形成象数(第一、第二)及义理(第三、第四)两大学术流派。
《易经·系辞》云:“《易经》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易经·系辞》以天、地、人为“三才”。其实所谓“三才”,即宇(地,空间)、宙(天,骤也,时间)与人(主体)之三大存在。天为动(宙),地为静(宇),人在其中。“三才”也就是中国天人学之三维。《管子·轻重》云:“伏羲造六计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