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孔子”,我们都不由得感叹他的伟大,他的智慧之高。似乎在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孔子所流传下来的言语,一直都被我们后世人尊为“真理”。他在我们后世人眼中,无人可及。
不过,在他那个年代,他所遇到的人,其实很多都可以对应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一位年仅七岁的小孩子,也能够成为孔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这个孩童,到底有何能耐?
孩童建“城”,孔子绕城而走
孔子五十几岁的时候,一次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在路上就遇到了一位小孩子。这位小孩子在地上涂涂画画,对着沙堆就玩得不亦乐乎。孔子很好奇,但又不忍心打扰,也不希望自己的马车破坏到孩子的小沙堆。于是,他选择了绕道而行。
这时候,小孩子注意到了身旁经过的马车,有些不乐意了。他对着孔子就喊着,“先生为何放着城门不走,反而要绕城而过?”孔子耐心地做了解释。孩子依旧坚守自己的观念,“城门就是建来通行”。俩人一老一小,越聊越起劲儿。孔子也觉得这个小孩伶牙俐齿,聪明得很。
一句“一天一夜星辰”,孔子立马拜其为师
孔子与小孩,你一句我一句地就聊着。从自然界的动物聊到植物,又聊到了星辰。孔子见这个只有七岁的小孩怎么问都难不倒,就出大招考考他,“天上有几颗星?”本以为小孩就是小孩,这种问题肯定答不上来。
不料,小孩不假思索地说了自己的答案:“一天一夜星辰。”他并没有真的说出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几颗,而是直接转换了量词,用“一夜”来代替。这种回答方式,的确是让人惊艳,实在是难以想象出。
听到这话,孔子对这位小孩子佩服至极,便想要拜其为师。不过,这个小孩子想要收徒弟,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来到了河边,小孩邀请孔子沐浴,沐浴之后才可拜师。可是,孔子不会游泳,如何能够在河水之中沐浴?
小孩不服气,没有学过就不会吗?那小鸭子也没有学过游泳,它们怎能在水里畅快游动?孔子解释说,鸭子有“离水之毛”。小孩又举了无毛的“葫芦”为例。孔子又称其“内部中空”,因而不至沉底。俩人争来争去,孔子依旧是小孩的手下败将。这时,小孩沐浴完毕,孔子十分诚恳地对着小孩行礼、拜师。
这个事例,的确是展现了孔子的聪慧、睿智与谦逊。他不会因为自己名声高、弟子多,就轻视任何人。而是当遇见聪明而有趣之人,愿意谦逊探讨,拜其为师。的确是值得后世人敬重与学习。
七岁孩童何方神圣,让孔子当即拜其为师
那么,如此聪慧,堪称神童的这位小孩,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才七岁,就能够难倒孔子,让其诚心诚意拜自己为师,多了不起。而他,便是神童项橐。
神童项橐,生来就聪慧,而且从小就喜欢观察事物,热衷于了解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而他的父亲,也会一次次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过,父亲的睿智,随着孩子的成长,渐渐也不及于儿了。
有一回,官差登门蹭饭,张口就要二十样菜。项橐的父母只得听从,却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饭菜。这时候,项橐游玩回来,思索片刻就给出了方案。他让母亲烙个大饼,再用蒜和酱拌两盘韭菜,一盘生一盘熟就行。他还解释说,两盘韭菜就是“二九”,是十八样菜,加上蒜和酱,就刚好二十样菜。
这样的菜色盛到官差面前,他们必定怒气十足,不过说是“二十样菜”,也没错。他们也无可奈何。这事件的确再次显示了项橐的聪慧过人。遇到何种状况、何种难题,他都能够给出最佳答案。
正是项橐这样聪慧之人,才让孔子甘拜下风。如若我们当下能够遇到这样聪明的人,不管他年纪多大,我们也很可能被他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学习孔子,拜聪慧之人为师。
不管是孔子,还是项橐,对于后世人而言,这两者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两位神人、圣人,能够相遇,人生能够有所交叉,也给予了我们后世人更多有意思,且值得借鉴的故事。
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如此睿智之人,依旧如此谦逊。真的是印证了这句千古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