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高校院所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方。
11月22日,2024年郑州高新区“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暨科技成果转化大会开幕。本次会议现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分别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签订了《深化产学研合作协议》,以促进精密合作,同时充分发挥三所大学丰富的科教和人才资源,有效促进高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资料显示,作为河南省首家国家高新区,郑州高新区是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核心区,经过30余年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创新创业创造最为活跃的区域、中部地区产业创新的高地,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第一批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称号和试点,在新发布的“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名列第8位。
创新生态方面,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3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04个省级创新平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008家,占全省1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3家,占全省11%。
郑州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充分发挥区内高校院所相对集聚的优势,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改革,郑州大学通过探索建立“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设立+管理模式优化”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极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试点改革以来共签订成果转化合同128项,总金额2.25亿元;郑州轻工业大学积极构建“一中心、三站点、多载体”管理运营模式,在分配中扩大科研人员分成比例,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023年转让科技成果164项,转化收益增长近5倍。
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已建设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家、概念验证中心8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近3年实现技术合同登记额近400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正在成为助推郑州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