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转型“开超市”,零食量贩急了

IP属地 北京 编辑:陆辰风 蓝鲸财经 时间:2024-11-22 10:57:18

随着热度的提升和热钱的不断涌入,惊蛰研究所发现,一批零食集合店的经营范围如今已从零食饮料拓展到了米面粮油、生活日化。而这一突破“零食量贩”原有定位的动作背后,零食集合店们显然正在酝酿一个新故事。

零食集合店成了创业“集中营”

作为近年来少有的“风口赛道”,零食集合店火得快,连锁品牌们开店的速度更快。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零食集合店门店数量已经突破2.2万家,而这条赛道上的品牌几乎都是奔着万店规模而来。

成立于2017年的零食很忙,门店数量从起初的200多家扩张到2024年3月的7500多家,并且其2024年还将目标新增6000家门店,预计年底达到13500家;赵一鸣零食则从2019年的700多家扩张到2024年8月的超过6000家;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品牌,截至今年6月底,零食零售板块门店数量已达6638家。

彼时,嘉士利集团执行副总裁赵刚在某行业活动上提到,“零食量贩品牌共有146个、合计4万家门店。最大的一家鸣鸣很忙有一万家门店,还有三万家门店分散在各地”。

事实上,赵一鸣零食在与零食很忙战略合并后,已于2024年6月12日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宣布第10000家门店正式诞生,成为首个完成万店目标的零食量贩集团。而在今年10月份,赵一鸣零食与零食很忙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13000家。

熟悉的配方、新的赛道,零食集合店们上演的群雄逐鹿并非一腔孤勇、盲眼狂奔。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达809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1239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1547亿元。千亿市场的诱惑下,资本也嗅到了商机,用真金白银在市场上押注潜在玩家。

2021年5月,零食很忙拿下由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联合领投,启承资本与明越资本跟投的2.4亿元A轮融资。随后在两年内门店翻了20倍。2022年10月,门店数量刚刚突破500家的赵一鸣零食,拿到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1.5亿元A轮融资,不到半年后门店数量就突破了2500家。

不只有投资机构看上了零食集合店这支“潜力股”,渠道上游的零食品牌也加入到了行业风口的战略布局中。继良品铺子在2022年10月参投赵一鸣零食后,好想你与盐津铺子在2023年12月联手投资零食很忙。

其中好想你以货币资金合计出资7亿元对零食很忙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零食很忙6.64%股权。同一时间,盐津铺子通过控股股东湖南盐津铺子控股有限公司出资3.5亿元入股零食很忙,持有零食很忙集团3.32%股权,并与鸣鸣很忙集团(包括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达成战略合作。

随着头部零食品牌与身为渠道商的零食集合店完成进一步结盟,零食集合店这片蓝海已经出现产销结合的“航空母舰”。不过,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零食有鸣、老婆大人、爱零食、糖巢、戴永红等零食结合店品牌,仍然在以区域市场为根据地参与新市场的争夺,“超市化”的新故事也由此展开。

零食店为何“超市化”?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目前在小红书和大众点评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分享在零食集合店购买生活百货的笔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零食集合店的招牌后面几乎都带上了“批发超市”的后缀。

通过查阅媒体报道,惊蛰研究所进一步发现,来自四川成都的零食有鸣是最先公开试水“批发超市”业态的零食量贩品牌。其第一家“零食有鸣批发超市”于今年6月,落地成都。

在此之后,创立于湖南的零食优选在今年9月宣布推出“惠真批发超市”品牌;恰货铺子通过扩充米面粮油等品牌,正式向特价超市转型;9月底,来伊份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也在上海市松江区正式营业。

对于一部分零食集合店的“超市化”趋势,有观点认为,这是部分品牌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积极求变、主动转型。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与其说是“转型”,倒不如说是在赛道愈加狭窄的前景下,尝试开辟新市场。

惊蛰研究所在《县城零食店扎堆,小镇创业者不够用了》一文中曾经算过一笔账:理想周期下,开在县域市场的零食集合店,从开业到完全打开市场需要6-12个月的新店培育期。如果单个门店的日正常营业额在1万元到1.5万元,大概需要一年半至两年回本。

然而现实是很多加盟商都没能熬过所谓的“理想周期”。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就出现了不少加盟商诉苦的声音,大多数都是吐槽“每天营业额只有几百,回本遥遥无期”的经营现状。而在零食量贩品牌加速门店扩张的背景下,“第一批加盟商”已经开始选择关店止损主动退出。

为了持续吸引加盟商,零食量贩品牌也开始降低加盟门槛。如好想来和鸣鸣很忙集团纷纷在今年免去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和服务费。其中好想来免去选址费和配送费,鸣鸣很忙集团则在装修0利润的基础上,对面积、开间以及位置招牌达标者一次性补贴10万元。

好想来和鸣鸣很忙之所以能够对加盟商开放如此优惠的政策,主要是因为背后有资方撑腰。其他无人撑腰,家底也不是那么厚实的品牌,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在零食集合店业态和头部玩家抢夺加盟商。在此背景下,向“批发超市”转型便成为其他品牌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坦白来说,“超市化”并不是什么上策,因为“批发超市”在门店面积和商品种类上都扩大了不少,这些差异相较于零食集合店能够形成优势,但也要面临相应的风险和挑战。

通常情况下,零食集合店的门店面积一般在100-200平方米,而批发超市因为需要容纳更多种类的商品,门店面积一般是零食集合店的2倍甚至以上。例如零食有鸣批发超市的单店面积就在200-400平方米范围内。如果选址在相同地段,批发超市的店面租金必然也会成倍增长。

除了更大的门店面积,批发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也明显增加。

例如在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内可以看到,除休闲零食、碳酸饮料等常见商品外,还加入了米面粮油、餐具清洁、个人护理相关的生活日化产品。根据公开报道,零食有鸣批发超市内的SKU超过了3000个,而普通零食集合店内的SKU通常在1000个左右。

SKU的扩增,除了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向上游供应链企业要产品,也对线下经营的仓储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SKU数量过多时,还会减慢存货周转速度、降低售罄率,从而增加其他运营成本。

此外,经营场地和SKU的增加也带来了人力成本的显著增加。很多零食集合店因为经营面积和SKU有限,很多时候像便利店一样,只需要雇佣3-4名员工,并且一个人有时可以兼容收银和理货补货的基础工作职能。

但在批发超市,光是给货架补货可能就需要4个固定人员,再加上收银、保洁等必要岗位,配备的人员数量通常需要5-10人。因此,虽然“批发超市”的营收来源随着门店面积的扩张有了更多可能,但经营成本也在肉眼可见地增长。

零食量贩的终点是山姆会员店?

明明是高成本、高风险的转型方向,为什么还有零食量贩品牌选择踏进这条“暗河”?除了因为看到当前的行业局势下,很难再与头部玩家竞争外,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近年来传统线下零售的固有格局,也在发生新变化。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超市行业百强整体销售规模持续下滑状态,截至2023年达到8680亿元,与2022年的9369亿元相比下滑7.4%;而门店数量则在2020年达到3.1万家的峰值后,于2023年跌至2.38万家,减少近四分之一。

包括永辉超市、中商集团等行业龙头,从2021年至今都在持续亏损,何时“止损”遥遥无期。2024年三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收545.49亿元,同比下降12.14%,归母净利润为-7786.57万元。

同期,中百集团实现营收81.3亿元,同比下降11.50%,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另据市场公开信息,2024年上半年,37家上市零售企业中,26家营收下滑,22家利润下滑。

传统商超的一蹶不振之下,仓储式会员店却在逆势增长。山姆会员店在成功吸引城市中产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后,不但成为一种流行的线下消费方式,更直接赚到了真金白银。沃尔玛中国第二财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姆会员商店的会员收入同比增长23%,会员人数创历史新高。

山姆也并非个例。就在上个月,微博话题“胖东来单店盈利已超所有商超上市公司”登上热搜第一。与此同时,“胖东来2024年的营收将突破150亿,同比增长40%”的数据也吸引了全网围观。更早之前,包括永辉超市在内的传统商超也在纷纷学习胖东来,试图找到一条止跌回升的可靠路径。

传统商超式微,新品牌上位。实体零售市场呈现出的难得机遇,无疑给在零食量贩的细分赛道上找不到出路的零食集合店们开了一扇窗。并且对比传统商超的经营模式,零食量贩的运作模式基本一致,看似转型成本不菲,但也不妨一试。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零食量贩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用户教育,零食消费开始作为一种高频线下消费需求,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频繁光顾零食集合店。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充经营品类和门店SKU,也存在扩大营收的可能。

另外,零食集合店也与会员仓储超市相似,即通过集中化的密集陈列和部分SKU的绝对优惠吸引用户,然后加入大量毛利更高的白牌商品来提升整体利润。

所以,如果只是将经营范围从零食扩展到生活日化,对于零食量贩品牌来说,只是增加了确定的经营成本,并没有增加未知的风险。并且,在快消企业看来,零食集合店转型成为“批发超市”也为其增加了销售渠道,因此乐于和零食量贩品牌达成合作。

但对于“批发超市”来说,单纯在品类上做加法,看上去是增加了营收来源,实际上也在与连锁商超直面竞争。至于能否转型成功,还得看“批发超市”们如何在新战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传统商超和仓储会员店的夹缝中成功存活下来。

比如能否继续坚持让利,联手快消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又比如能否维持高周转,降低库存仓储带来的运营硬成本;更关键的是“批发超市”们能否像山姆会员店和胖东来一样,提供独特购物体验拥有稳定客流。

作为新物种的零食集合店,其实并不新。

惊蛰研究所在《旺旺翻红背后:国产零食的三十年变迁》中就提到,早在2000年左右,中国的零食品牌就在线下商超推出了散装称重、专柜售卖的销售模式。到后来,随着零食市场的商品种类不断扩容,来伊份等零食企业开始经营覆盖几乎全品类零食的线下门店,由此形成了最早期的零食量贩形式。

零食集合店的真正创新,其实是以垂直品类经营的模式吸引了从一线城市到乡镇县城的精准用户,并且在线下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全新销售场景。而拥有了精准消费者和稳定的零售客流,距离成交就只剩下“卖什么”的问题。

从零食量贩到零售大市场,零食集合店“超市化”的新故事刚刚开讲,而在“不爱逛超市”的年轻人手里,或许就藏着一张晋级行业下半场的pass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