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2024年中国养老指数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其目的是将普惠养老金融以书面形式展现给机构和民众,使机构能够明白未来在养老金融方向上的发力点,加强老百姓对养老金融重要性的认识。
越早开始积累养老金负担越轻、越容易达成老年财务安全的目标
在人口老化凸显,养老金压力加剧的背景下,202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4%,中国逐渐成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金的代际支撑压力也逐渐加大。然而因为制度复杂性且发展不平衡,养老金制度体系三个支柱多个层次发展不平衡,第一支柱占绝对主导,但二、三支柱相对薄弱,制度间和制度内衔接不畅,条块分割,养老金构成复杂。此外,养老金融教育薄弱民众缺乏理性认知与科学规划养老金融科普教育长期缺失,民众对养老问题缺乏科学认知,非理性、焦虑与自信并存。
为了让百姓更了解全国养老金融的状况,《报告》编写了以下两个指数:
一是中国养老金保障指数(PSIC),它主要从制度与环境的综合保障角度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养老金保障整体情况进行测算评估,用以分析和把握中国养老金保障的现实情况。PSIC 对中央政府把握全国养老金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各省级政府把握自身养老金保障的优势劣势,具有客观、真实的参考价值。
二是中国居民养老金规划指数(PPIC),它是从微观居民家庭的角度,对代表性职工或居民如何了解自身养老金构成,如何进行养老金规划提供参考。PPIC以退休职工或居民的老年财务安全为目标,对不同特征人群如何提前进行养老金规划和相应储备提出基于科学假设的规划方案。该指数用于帮助广大居民百姓大致把握养老规划基本原理和粗略的养老储备积累思路。
中国养老金保障指数(PSIC)从充足性、可持续性、均衡性和完备性四个角度分析每个省市的养老保障程度。根据测算,PSIC指数总得分以全国平均分60分为基准,我国有18个省级行政区的养老金整体保障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省级行政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PSIC总得分前十的省级行政区为: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陕西省、天津市、福建省、江苏省、重庆市、江西省。
《报告》分析总得分排名前三的省级行政区,北京市养老金充足性和完备性均排名全国第一,可持续性和均衡性指标排名分别为全国第三和第六。总体而言,北京市养老金体系在充足性、可持续性、均衡性和完备性四方面均表现良好;上海市在养老金充足性、均衡性和完备性方面表现突出,但养老金可持续性指数表现不佳,说明上海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存在薄弱之处;广东省养老金可持续性和均衡性均表现较好。
中国居民养老金规划指数(PPIC)则将目标人群分成三类:一是高缴费人群,即同时参保缴费第一支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的职工;二是中缴费人群,即仅参加第一支柱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缴费的人群;三是低缴费人群,即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
此外,《报告》基于市场上四类养老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假定和配置比例,以实现老年财务安全为目标,计算了不同年龄的各类型缴费人群需要如何进行资金安排,缴费购买对应品类的养老金融产品,从而在距离退休的剩余时间周期中,进行针对性的养老金积累储备,以实现老年财务安全。
图片来自@《2024年中国养老指数报告》
总体来说,《报告》的结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累养老金的时间变短,每年缴费金额也逐渐增加。基于养老的长期性,越早开始积累养老金则负担越轻、越容易达成老年财务安全的目标。
养老金融存在供需错位,缺乏成功案例,投资者教育欠缺等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徐立提出了养老金融的挑战:一是我国养老体现出“未富先老”的情况,截至2023年底,我国养老金总规模约14万亿元,其中第一支柱规模占比58%,第三支柱占比仅0.2%,体现出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财富管理不达预期,养老投顾缺乏与全生命周期的深度绑定意识以及市场养老产品供给同质化严重,长期限、低波动等养老属性不足的现状。
二是“谁来养老”,现阶段养老公共服务尚不成熟,护理等专业人才和服务总量缺乏,并且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供需结构性失衡,城乡区域分布不均。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庞大的市场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供给端产业分布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和集群效应,老龄用品与服务定位不准、鱼目昆珠,而需求端的老年客户的需求定位不够清晰、消费观念尚处于转型期,潜在需求未能充分释放。
农行养老金中心上海分行人员表示,农行在上海的养老金融方面相比于其他三大行来说较弱势,目前所面临的情况是开户的人多,但其中存钱的人少,投产品的人更是打了对半,因此当前的难点不在于让老百姓把钱投向养老产品,更在于对老百姓养老金融的教育。
她表示,每家银行都在构建自己的养老金融体系,但银行之间存在“隔阂”,由于每家银行侧重点不懂,重点投入地区不同,构建的体系更像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因此银行之间的养老金融体系并没有办法融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构建金融机构之间更全面宏观的养老金融构架。
交通银行养老金融部副总经理李利举例了交行养老金融的产品比例,他表示,目前交行中个人养老金账户储蓄的投资比例为:活期25%,定期52% ,基金12%, 理财8% ,保险3%,可以发现理财和保险产品的占比很小,主要原因是市场对保险产品的准入门槛高,对理财产品的相关协议要求多的原因。
李利表示现在养老金融投资同质化很高,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客户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产品,例如在现在的降息周期中,交行对客的养老产品投资建议不偏向于产品设计和创新上,反而更追求产品的稳健型,其次再追求产品的差异化。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表示,老百姓投资养老产品更加关心的是:我的钱收益好吗?波动或者风险小吗?安全性高吗?而这些涉及的不单单是金融产品,还在于良好的金融环境,而要让更多年轻人“延迟满足”,让他们参与到养老金融中就是要给他们展现现有的成果,就像国庆前的A股市场一样,展现出很强的赚钱效应,从而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人在国庆期间开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教育太薄弱。(作者|李婧滢,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