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海通证券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本文为“海通证券”篇。
研究员 | 王晓潇
违反反洗钱法又收百万罚单 近年内控问题风波不断
近日,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海通证券因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与不明身份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行为,违反反洗钱法相关规定,公司及合规总监等相关责任人被处以罚款合计407万元。
而在海通证券的可持续报告中,公司曾表示拥有健全的反洗钱管理体系,由反洗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合规管理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落实执行。并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4次专项培训和7次系列培训提升员工反洗钱履职能力。
在关键议题评估上,海通证券把“商业道德”“风险管理”“合规经营” 等列入了对公司经营发展和各利益相关方具有双重重要性的第一梯队。
图:海通证券2023年实质性议题矩阵
在领导结构上,海通将合规上升至董事会专委会层面,并由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在资源投入上,以2023年为例,海通在职合规风控/稽核专业人员共计497人,占到员工总数的3.6%。过去三年,海通证券在管理合规风控、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领域的合规风控投入平均超过6.78亿元,其中2023年,海通在相关人员、系统以及日常运营中投入6.45亿元。
尤其对于反腐败,海通表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廉洁从业内部专项检查,且力求获取第三方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稽核审计部门会对总部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此外,公司还组织相关廉洁从业和职业道德培训课程。2023廉洁线上培训参与人次超过6.6万。
但此次再度因为合规问题遭受处罚,也表明公司在实际操作中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可能仍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相关问题。
2022—2023年,海通国际连续踩雷地产债,两年净利润亏损近130亿元人民币,2024年初,海通国际从港股私有化退市。根据年初上海证监局出具的相关警示函件显示,海通证券存在境外子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不到位、场外期权业务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以及场外衍生品业务相关风险指标体系不健全等情况。
此外,今年4月底,海通证券因涉及帮助A股中核钛白实控人通过违规定增套利的通道一案,被证监会罚没约776万元。
7月底,海通投行二十年老将,曾任职投行业务负责人、总经理助理、董秘等多个关键职位的海通证券副总经理辞职外逃,引发市场震动。8月底,中纪委网站刊登消息,该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境外落网并被遣返回国。
10月9日,海通证券公告,将由国泰君安证券通过A+H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方式完成重组。这家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将在交易完成之后,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11月5日,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重组。
投行执业质量问题频繁监管点名 处罚升级警示业务负责人
投行一直是海通证券的优势业务,其IPO项目数量常年处在市场前列。今年前三季度,A股IPO市场完成上市69家,其中海通证券保荐6家,排在市场第三。2021—2023年,海通分别以35单、30单、19单的成绩,在A股IPO保荐项目数量上稳居第三名,仅落后于中信和中信建投。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海通屡次因投行业务执业质量等问题被监管点名。今年10月18日,因为投行立项环节、质控和内核核查把关不严,以及投行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完善违反相关规定,海通证券受到证监会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今年5月,因保荐大连科利德半导体科创板IPO项目中,存在 “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 和 “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等问题,海通证券及2名项目保代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今年1月底,因上交所在现场督导时,发现海通证券存在对保荐项目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以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上交所不仅对海通两名项目保代予以通报批评,并升级处罚,对时任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以及质控负责人予以监管警示。
今年年初,海通证券因为在担任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IPO保荐机构时,不仅未勤勉尽责调查信息披露完整性等问题,还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分别被证监会和深交所采取监管警示。
早在2021年,海通董事会就曾对投行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设立一级部门质量控制部,加强对投行业务的监管。同时,公司表示落实“一线要实、二线要专、三线要严”内部控制理念,持续完善投行业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内控管理体系,提高执业质量。不过,海通在此后的报告中,对投行业务整治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一直较少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