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的“河”指黄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哪里呢?
两广、湖广、广州、广南、广东、广西这些都带“广”,如何区分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好好梳理广东、广西的历史。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秦始皇令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先后领兵五十万越过南岭攻击岭南,意在征服楚国未能征服之百越。
公元前220年,秦军营寨被越人偷袭,屠睢在乱军中阵亡,赵佗引残兵退到南岭以北。秦始皇速派心腹大将任嚣[xiāo]前往为主将,赵佗仍为副将,禄为护军都尉,重整军马,再下岭南。
任嚣接手南征重任后,着手打通长江与珠江水系,开凿灵渠。
公元前214年,岭南平定。秦始皇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嚣[xiāo]为南海尉(郡尉),总领三郡,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
南海都尉任嚣因病去世,副将兼龙川县令赵佗深知秦朝已无力派兵南征。岭南三郡负山面海,东西数千里,赵佗遂打算自成一国。赵佗假作秦二世诏书,命其行南海尉事。赵佗令南海军北部的横浦关、阳山关、湟溪关等守将,说盗兵将至,急将道路塞断,设兵防守。
随后几年,赵佗屡次矫诏,陆续诛灭反对之人,用亲信接任三郡之县令。几年后秦朝灭亡,赵佗遂自立为南越武王。
公元前206年,赵佗建立了以番禺(今广州)为王都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并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十里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城”。
汉武帝时,灭了南越,在岭南设置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九郡。
东汉末,天下大乱,交州七郡也没能例外,成为朝廷、刘表、孙权、曹操、刘备等各方角力和染指之地,最终东吴控制了交州。
交州刺史步骘将交州一分为二,划出交州北部的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西江中下游)设新州,因广信为刺史府所在,故取广信之“广”字作为州名,定名广州,首府设在番禺(今广州);余下各郡仍为交州。
唐朝初,岭南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五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五府皆属广州,广州刺史兼任五府经略使统管岭南五府。756年,唐肃宗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唐懿宗将岭南道划分为岭南东道、岭南西道。
宋朝时,宋太宗改道为路,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复唐岭南道,改为广南路,命名取自广信、岭南合称。
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南东路),广信之西谓广西(广南西路),广东、广西之名由此而来。
1277年(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设湖广行省,广西属之,广东属于江西行省。
1363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设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此时元朝还有五年就灭亡。
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省,并将海北海南道并入,今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
从以上历史脉络可以看出,广州、广南、湖广、广东、广西这些“广”都有同一个源头,来自同一个地方“广信”,即今广西梧州。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在浔江、桂江交汇处,面积约12588平方千米。
梧州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南有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中间是浔江河谷。
浔江、桂江交汇后称西江(珠江),以此为起点,水路距广州341千米、香港436千米、澳门384千米。
北回归线横贯梧州市区,市中心纬度是北纬23°28′38″。
赵佗称南越武帝后,封赵光为苍梧王,建苍梧王城,即广信县城。西汉苍梧郡的首府在广信县,后来设交州刺史,治所也在广信。两汉时期,广信在岭南的地位独一无二,范围包括今广西梧州和广东肇庆封开县。
前106年(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交趾刺史府迁至广信,264年(三国吴永安七年),第二次交、广分治为止,梧州作为岭南首府历 370 年。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始名梧州。中原人南下带过来歌舞礼乐,唐宋时期,梧州音节闲美,有京洛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