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涌现出很多游牧民族,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原之外的边疆地带。当时中原汉族以正统自居,将这些游牧民族视为“蛮夷”。其中,契丹、女真、蒙古等强悍骁勇的游牧民族,都曾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契丹的崛起尤其令人瞩目,甚至在宋朝时,有一段时间成为中国的代称。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被迫中断,尽管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裕的国家,但西方世界对北宋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有“契丹”,这一名字甚至影响了西方语言的称呼,如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称呼中国为“契丹”。
那个曾让北宋头疼不已,雄霸了半个中国的契丹族,如今哪儿去了,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一、契丹的崛起
“契丹”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南北朝末期北齐编撰的《魏书》。当时,契丹族一直活跃在辽河上游的草原地带。早期的契丹族只是一些分散的小型游牧部落,并未形成统一的强大部落。
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契丹逐渐崛起。在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契丹的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草原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这便是后来降服女真,让西夏称臣,让大宋头疼不已的大辽王朝的前身。
到了宋朝时期,辽国的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在辽景宗的励精图治下,辽国被认为是当时所有割据政权中最强的政权之一。
宋太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发起了两次大规模的伐辽之战,都以失败告终。此后,辽国对宋的进攻更加频繁,而宋朝对辽政策也从主动攻击转变成了防御为主,宋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25年之久。
公元1004年,萧太后亲率大军入侵宋境,直逼宋朝都城汴京。关键时刻,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各地军民纷纷响应,英勇抗辽。
最终辽军因后方供应不足而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大将萧挞凛战死沙场。萧太后看清入主中原的难度,选择与宋议和。宋辽达成了“澶渊之盟”,为两国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时光。
二、辽国的灭亡
然而,盛极一时的辽国并没有长久地保持强盛。随着内部腐败、权力斗争的加剧,辽国的国力逐渐衰退。辽国又多次征讨西夏,使得契丹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此时,女真族正式崛起,完颜阿骨打趁势与宋朝结盟,起兵反辽,使雄霸一时的辽国彻底覆灭。
可惜宋朝并没有因为辽国的覆灭而再次崛起。两年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又对北宋发起了进攻,在攻取北宋都城汴京时,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
三、消失的契丹
辽国灭亡后,当时的契丹族并没有完全灭亡。一部分契丹族改了姓氏,成为了金朝的臣民。还有一部分契丹族逃亡至克尔曼地区,建立了受制于蒙古大汗的尔契曼王朝,被称为“后西辽”。但西辽只存续了87年,就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掉,契丹族也从历史上消失了。
其实契丹族并未彻底消失,在后来的几百年中与其他民族不断地融合。2004年,科学家通过DNA技术解开了契丹人去向之谜。研究发现,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以前的契丹族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史学家也给出了一些线索,如今的达斡尔族在外貌上,还保留着大量的契丹人特征。另外,清朝时,清军曾与达斡尔民族发生过战争,达斡尔族展现出的战斗技巧和勇猛作风,与骁勇善战的契丹族极为相似,这是普通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
04结语
如此看来,契丹确实是一个坚韧的民族。虽然他们的名字早已从史册中淡去,但这个民族的血脉和文化,仍以达斡尔族的形式得以延续。契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兴衰史,也是中华大地上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