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就连老外也是孜孜不倦的去学习,可见其渊博,要说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我想很难有其他国家和中国相比较,毕竟我国历史文化延续五千余年从未断绝,其中不光是文学作品,还有民间俗语,诗词等等,其中很多的名句流传古今,里面的的含义更是让人深思。就如今天我们要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想这句诗句大家都不陌生了。这是一句唐诗,出自唐朝诗人曹松《亥岁感事》,一看这句诗就知道是和战争有关的,说到战争这是无任那个朝代甚至国家都无可避免的。就像这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只不过有的是无硝烟的,而有的是硝烟四起而已。但不管是那个只要是战争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伤亡,不同的是输的一方将领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就是被人唾骂,而赢的一方将领凯旋后必然头顶光环,受到帝王无尽的赏赐,有的还会流芳百世,当他们在享受这些荣誉时不知是否想起战死沙场的那些将士。
诗人在这里丝毫没有歌颂成功者(功成之将)的意思,也不是简单的比较成功与代价的合算不合算,而是诅咒祸害人民的战争,对那些凭战功取得高官厚禄的人是有意见的,对千千万万被绑上战车效命战场的战死者寄予无限的同情。这就让人很是疑惑,历来大多都是赞颂将领诗句,而诗人又只是一个文人,怎么会发出如此感慨呢。这就要说到当时的朝廷背景了。我们知道在人们眼中唐朝一直是繁花似锦,但终有败落的时候,诗人恰逢唐朝落败之时,当时唐朝节度使的势力不断壮大,朝廷无力控制天下局面,各地节度使之间摩擦不断,大小战事频繁发生,胸怀报国之志的曹松,命运跟偶像杜甫非常相似,始终处于不得志的状态。
因为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他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对未来之路充满信心,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现实给他上了一课,本想安心读书的曹松,最终因为连年的战争不得不一直漂泊着,甚至没有机会参加科举。就连生存都存在问题,悲惨之状可想而知。
历经磨难,从未改变初心,看了太多因战事背井离乡之人,曹松内心极度渴望天下太平,他苦吟着,为战乱中不幸的百姓,无辜的平民。他憎恨着,那些操戈作祸,裂地封侯的乱臣贼子。愤怒出诗人,他的《己亥岁二首》就是这种现状写出来的,其中的"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成名万骨枯。"更是千古绝句。然而前面的这一句更有内涵、也是更经典的。
即“凭君莫话封侯事”,为何称其经典呢?此句可理解为,踏上战场的将领,不要想着凭借功勋封侯拜将,你所取得的一切,都是成千上万士兵用性命换来的。这句话是不是让人一听更加深思呢?
曹松的这首诗广为流传至今,并不是诗人无病呻吟,而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多年感叹。可见战争并不如其他诗句所描述的那样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