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英伟达Thor再度延期,“看芯吃饭”的造车新势力又遭背刺?

IP属地 北京 编辑:苏婉清 雷科技 时间:2024-11-07 12:50:50

自动驾驶当道,自动驾驶芯片变成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意义不亚于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自动驾驶时代离不开高算力平台的支撑。

如今主流的自动驾驶计算解决方案由英伟达的Orin-X主导,但各家的端到端智驾模型不断更新迭代,Orin-X的算力储备逐渐疲软,单颗无法满足主机厂的软件需求,所以现在主打高阶智驾的车型,基本都标配双Orin-X扩充算力。

事实上英伟达早有应对高算力需求的下一代解决方案,Thor最早在2022年秋季的GTC大会上发布,并预计2025年量产上车,由极氪首发。

不过近期小鹏汽车的透露了一个消息:但由于供应方延期,导致最新款的车型错过了新平台的上车时机,不得不让人开始担心接下来智能汽车的走向。但往好了想,短期内“背刺”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大家放心买车了。

(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下一代高算力智驾平台的难产,直接影响了主机厂的产品布局,一些还在开发阶段的产品,在选型中也需要考虑双Orin-X等备用方案。智能汽车即将进入卷算力的时代,但为什么高算力平台却放慢了脚步?

上游延期,难倒了“看芯吃饭”的主机厂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方面透露,原来P7+技术选型上考虑的是英伟达的Thor芯片,但事与愿违的是Thor芯片跳票,导致P7+最后只能使用双Orin-X代替。相关人士补充,称Thor芯片到目前为止还在延期,没有确定的SOP时间,能在2026年见到已经不错。

有人希望小鹏汽车后续可以提供双Orin-X付费升级Thor芯片的活动,让车主有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

也有另一种说法称,极氪的EX1H/EX1E作为Thor首发车型,芯片上车的进度正常。电车通了解到,极氪采用的方案可能是来自德赛西威的IPU14(Thor U)版本,这款芯片目前已经下线,上车计划不受影响。

不同车企的技术选型不同,一定程度影响了开发进度。至少买了25款极氪车型的小伙伴可以松一口气了。

Thor有多个衍生版本,分别是Thor X(1000TOPS)、Thor S(700TOPS)、Thor U(500TOPS)以及Thor Z(300TOPS),最高还可以提供高达2000TOPS算力。主机厂方案选择的不同,可能也会体现在进度差异上,具体小鹏和极氪采用哪一个版本,目前还没有消息。

作为下一代自动驾驶和驾舱融合的处理平台,英伟达Thor已经被各大车企“包圆”,除了小鹏汽车和已经官宣的极氪,理想汽车、埃安昊铂、极越汽车、奇瑞等车企都有了Thor上车的计划。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其中理想汽车的上车节点与Thor原定的量产节点几乎一致,属于比较早的车企,而比亚迪已经拿到Thor的样片,正由新技术院旗下的IDC智能驾驶研发中心牵头推进域控制器的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近期正在重整智能化团队,力求明年能够在智能驾驶驾驶、智能座舱两个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毕竟作为“老转新”的自主品牌,比亚迪的平台化能力很强,但智能化一直处于相对基础的水平。

但总体而言,各家车企对Thor的计划相对来说比较长远,比如昊铂计划在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采用DRIVE Thor芯片,大概都瞄准了L3、L4自动驾驶的节点,不着急一时首发。

英伟达DRIVE Thor面向下一代智能汽车,不仅面向自动驾驶,还集成了汽车的中央计算,是主机厂最为关注的汽车硬件。相比Orin-X,单颗Thor芯片算力更高,可以减少两颗芯片之间通信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替代一部分芯片,更利于成本控制。

换句话说,迟来的DRIVE Thor系列或多或少会直接影响“看芯吃饭”的主机厂。就目前来看,发力高性能驾舱合一芯片的,并不止英伟达一家。

车载芯片越来越多,英伟达已不是唯一解

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开发方式已经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共识,主机厂纷纷推进大模型上车,并追求更高算力的计算平台,一场关于算力和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就此打响。

不久前结束的小鹏AI科技日上,小鹏表示将为L4打下技术基础,加入线控转向,并研发Ultra车型,从人机共驾逐步过渡到Robotaxi,算力高达3000TOPS。可以看出,自动驾驶时代不仅是大模型之争,更有算力冗余内卷。

因为要考虑到日益膨胀的大模型性能,即便现在用不上,未来也会有用上高算力芯片的一天,冗余更多是为后续升级准备。

英伟达在高性能车载芯片上有很高的说服力,合作车企广泛,目前主流的高阶智驾车型基本都离不开英伟达Orin-X的算力支持。接下来的DRIVE Thor芯片,必然也会成为智能汽车的香饽饽,但高性能算力解决方案并不容易。

不仅英伟达Thor,特斯拉的下一代解决方案似乎也遇到了困难,AI5解决方案在今年6月20日发布,但至今并未在特斯拉的改款车型上出现,马斯克也没有在Robotaxi和Robovan发布会上提到关于计算平台的技术细节。

AI5的算力约为HW4的10倍,足以支撑到自动驾驶时代,唯一的问题是还没落地。

另外电车通刚刚提到,发力高性能计算芯片的并非只有英伟达一家。在刚刚结束的高通峰会上,骁龙座舱至尊版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正式发布,目的是为了支撑起更高算力要求的渲染动效和软件多开,面向自动驾驶的Snapdragon Ride算力高达720TOPS,舱驾合一的迹象也愈发明显。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高通在AI智能化领域势头很猛烈,说英伟达没有受到影响是不可能的。

而为了快速构建高算力智能护城河,自主品牌也开始了AI芯片自研之路,比如蔚来、吉利和小鹏。蔚来宣称自研的神玑NX9031可以实现四颗目前业界旗舰智能驾驶芯片的性能,也就是4倍Orin-X的AI算力(约1024TOPS)。

小鹏汽车也在近期拿出了自研芯片“图灵”,可以本地运行高达30B参数的大模型,面向L4自动驾驶,1颗约等于3颗Orin-X的AI算力。吉利旗下的自研芯片“星辰一号”也有高达512TOPS的AI算力。

自动驾驶芯片自研化逐渐成为大趋势,自主机厂更注重软硬件匹配,算力堆砌上有更多的主动权,标准化解决方案也会有更多的选择,Thor并不是唯一解。一旦Thor无法准时量产上车,电车通认为这会进一步推动厂商自研,或者多供应商混合供应。

智能驾驶“算力为王”,芯片价格战将至?

新能源汽车卷得厉害,上游供应同样在“军备竞赛”,高通、联发科等头部企业的技术储备和经验并不比英伟达差,况且还有主机厂自研方案形成“夹击”,Thor的延期并不是好的信号。

端到端数据驱动时代,算力就是一切,高算力芯片带来的体验影响,其实要比电池、电机更大,意义等同于智能手机的处理平台。英伟达Orin-X红极一时,称霸高阶智驾芯片多年,但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显然不再符合算力需求膨胀的AI智能场景。

当年蔚来一口气在车内塞了4颗Orin-X,在今天恐怕不过只是一颗Thor的算力。靠堆叠数量增加算力是车企的权宜之计,因为多颗芯片必定带来更多的采购成本,加快自研和方案平替,也是为成本考虑。

时间不等人,英伟达Thor不应该长期作为“期货”存在,竞争对手追赶算力和方案落地只是时间问题,谁也不能保证一年之后,车企还会不会选英伟达。

或者说,算力会变得廉价,一场关于智驾芯片的价格战会展开,那才是上游芯片供应商拼杀最激烈的时候。

电车通倒是不希望英伟达因为延期一事失去锐气,毕竟还是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头部,影响力和合作覆盖面依旧很有优势,只是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的确要加快脚步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