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出全员信,形成包括饿了么、高德和飞猪在内的生活服务板块,并任命李永和担任本地生活事业群总裁,原CEO王磊另有任用。
从上述组织架构调整不难看出,原CEO王磊的位置被取代,阿里本地生活的业务又一次扩增,而饿了么依旧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次调整,向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提出以下问题:
1、您认为阿里此次调整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否与近年来饿了么市场份额下降有关?
认为阿里此次调整背后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
原因一、阿里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生活服务的业务;
原因二、阿里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强大的平台模式进行多个业务的协同,本地生活服务最开始是通过口碑app作为平台进行协同,由于口碑app用户规模并没有因为饿了么和飞猪业务的加入而快速增长,最终未能取得很好的平台协同效应。
随后阿里又通过支付宝app作为生活服务的核心平台进行业务协同,广告语还换成了“生活好,支付宝”,这两年进行大规模推广。
从现在的架构调整和市场公开的数据来看,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似乎没有达成预期目标,我的判断是阿里之前的单一的平台模式进行业务协同受到了组织架构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障碍。
原因三、市场竞争明显在加剧,本地生活服务除了美团继续强化护城河之外,抖音、快手和微信的小程序都在不断地向该领域渗透。
包括携程、同程也扛住了此次疫情的周期,拿出了相对合格的财报,让阿里的飞猪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阿里必须从平台和组织两个维度着手变革,才能更好地应对本地生活服务的竞争变化。
2、饿了么此前进行过多次调整,此次调整会使饿了么重新抓住市场吗?
此次调整从组织结构和汇报情况来看,会比之前强很多。但是饿了么要抓住市场,更重要的还是要不断了解变化中的消费者和商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做出调整。
3、阿里对于饿了么不断更新调整,对发展到现在来说的饿了么是件好事吗?
组织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频繁的组织调整对业务是会有不利的影响,因为会造成人员的不稳定,并且很多业务的延续性无法得到保证,甚至战略方向都会因为组织结构的调整而出现大的变化。
4、如果想要抓住市场份额,饿了么需要做些什么?调整之后所扮演的角色又是怎样的?
我觉得饿了么需要更多地了解消费者和商家的诉求,毕竟消费者对生活服务平台的依赖,主要还是在于服务,这就需要饿了么在运营上不断提升。
另外组织结构虽然做了调整,饿了么仍然在平台中扮演高频消费的重要角色,毕竟外卖是日频的消费。(更多高频带低频的商业模式分析文章详见《零售电商行业中“品类和时间”的消费频率》)
最后是新业务的协同,比如说像美团的买菜业务、到家业务、社区团购业务、酒旅业务和外卖业务之间的高效协同。
阿里此次的组织调整并没有加入创新业务,那饿了么能不能在新组织里做社区团购、买菜的创新业务?会不会和MMC部门、盒马等业务单元产生竞争或冲突?
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5、美团的本地生活业务一直根深蒂固,对饿了么的发展产生一定阻力,现在来看,调整破局的难度大不大?
破局肯定要有新的思路,毕竟美团是一家很注重消费体验,用户和商户的平台。
在我十年的观察和研究过程中,美团没有过多的关注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更多的是关注用户的需求在哪里,商家的诉求在哪里?然后从产业链的角度和高度去做很多的业务的拓展和业务创新尝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团的创新能力不会受到其他内部平台或子公司子集团的干扰,它的组织结构是完整的、一体化的。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美团的战略也非常明确,那就是“Food+Platform”,所有业务都围绕着这个大的战略来开展,例如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等,都以“吃”为核心,然后形成“高频带低频”的平台战略。
饿了么进入阿里体系之后,显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清晰的“战略”,所以只能跟着阿里集团的战略进行调整。
如果饿了么做饿了么买菜或者饿了么社区团购业务,会不会受到阿里集团战略的干扰?与其它创新的业务单元和组织如何协调?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如果合作怎么合作?如果是竞争如何不形成内耗?
目前来看,这些问题阿里也还在探索阶段,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才会出现频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