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特来电朱金星:充电桩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这三大痛点并存

IP属地 北京 编辑:李娜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4-11-07 12:01:39

自今年7月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首次在单月突破了50%的里程碑,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持续保持了这一势头。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构建补能网络的充电运营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充电领域现已涌现出众多竞争者,市场格局逐渐清晰。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联盟成员单位共上报了332.9万台公共充电桩。在这些充电桩中,全国运营充电桩数量排名前15的充电运营企业占据了超过87%的市场份额。其中,行业龙头特来电运营的充电桩数量超60万台,占总量的近20%。

11月5日,由充电桩网、充换电百人会、光储充换产业联盟主办的2024第五届中国国际充换电运营商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超充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大会现场,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金星接受了南都·湾财社记者的专访,以从业者角度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公司竞争优势。

第三方运营充电桩优势何在?

布局和系统规划更全面

官方资料显示,特来电是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特锐德(300001.SZ)控股子公司,股东包括国家产业调整基金、国新基金、国家电投、三峡基金、鼎晖投资等。

目前,公共充电桩市场主要由第三方运营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与此同时,众多车企也在积极推进自建充电站的布局。在朱金星看来,第三方运营充电站与车企自营充电站的核心区别在于,各自的目标定位有所差异。

他指出,车企涉足充电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汽车销售,满足客户对于充电设施的需求;而第三方投资运营商则是以运营及未来生态能源的可拓展性为导向,面对的是整个市场,服务的客户群体更为广泛,因此在布局和系统规划方面更为全面。这也是第三方运营商的优势所在。

以特来电为例,朱金星介绍,在生产运营中,特来电需要更多考虑包括设备的损耗、稳定性等在内的各项因素。而目前,特来电从设备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特来电还在数据和生态层面寻求更多拓展,为此研发了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城市运营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和虚拟电商平台四大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特来电能够提供更高效、安全和智能化的充电服务,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并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占据竞争优势。这些平台的开发都体现了特来电与车企在定义、要求和规划上的差异。

“充电桩技术迭代并非走在车企之后”

早期的新能源汽车,续航及补能是“卡脖子”的难题。而如今,随着车企在三电技术方面不断发力,用户的续航里程得以有效缓解。以超充为例,当下不少车型已搭载800V高压充电平台,甚至不少车型已率先铺开900V高压平台上车。然而在车企迅速迭代的三电技术面前,不少用户质疑充电桩的研发是否能跟上车企步伐。

对此,朱金星表示,“特来电的创新理念是,不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而是我们创新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

朱金星举例称,早在2014年,特来电就推出了群管群控的充电网系统架构,那时大家还在专注于开发单桩,现在群管群控的充电网已成为主流;当初,特来电还率先关注到充电安全问题,研发了两层安全防护技术,如今充电安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再比如,特来电自主研发的专为公交充能的充电弓等产品,充电功率已达到1000kW水平,是普通充电枪的4倍左右,行业内也属领先水平。

以上种种,都应证了充电桩技术迭代并非走在车企之后。朱金星补充道,我们是站在电网的角度去思考充电,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超充。同时特来电也高度关注市场,与众多车企共同研讨充电技术发展,很多时候,车企和充电运营企业是相辅相成的。

盈亏关键看充电站利用率?

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充电运营企业的盈利问题是全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截至目前,包括特来电在内的绝大多数充电运营企业尚未进入稳定的盈利期。有声音认为,充电运营企业盈亏平衡点的关键取决于充电站的利用率。

但在访谈中,朱金星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盈利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非利用率高了就能挣钱。充电站的盈利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利用率。

朱金星指出,利用率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变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同车辆应用场景、选址,甚至新能源车的类型,都会对利用率产生影响。例如,公交充电站由于固定的车辆、线路和资源配置,其利用率相对稳定,其他充电设施网络可能会因选址和服务费定价的合理性而有较大波动。

而在投资业务板块中,折旧成本、运营成本、能源互动收益和运营风险把控也都是影响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虽然利用率与盈利水平有一定的关联,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朱金星表示。

行业预判:

充电行业空间巨大,但三大痛点并存

“这是一个全生命周期非常长的行业。”朱金星告诉湾财社记者,任何一个产业或者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退期四个阶段。而反观充电行业,依然留有非常广阔的价值空间。

朱金星认为,首先,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尚未达到100%,意味着充电桩布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待全国新能源汽车更换完毕,所有新能源汽车车主都将依赖充电平台,这将带来巨大的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又有着巨大的价值潜力。此外,新能源汽车形成规模后,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将是一个移动式的储能工具,可以形成未来虚拟电厂、V2G的庞大规模。彼时,无论是在园区、小区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只要新能源汽车车主需要充电服务,他们都是潜在的客户,这还包括那些希望在园区或小区内建设充电桩的车主,以及那些对投资充电市场感兴趣的投资者。

不过前景广阔的赛道,在发展中也会面临阶段性的阻力。朱金星指出,第一是安全问题。由于行业发展迅猛,产品和平台的执行标准不一,加之各地政策的差异性,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局面,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安全问题,成为了公众长期关注的热点。日前,湾财社记者就曾报道过多起新能源汽车在第三方充电站补能跳枪后引起故障的案例,主要由于双方充电标准不一致所致,而这也并非行业中的个例,保险公司甚至针对这一状况开展了相关业务。

第二,市场秩序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市场化竞争的初期,价格战和产品质量的不均衡成为了普遍现象。

第三,游离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在区域和行业层面进行深耕。一些公司可能只专注于南方或北方的几个城市,有的则专注于小区充电桩或公共充电站的建设。这种细分化的趋势引发了对盈利性的担忧。

不过,这些痛点在朱金星看来,并非难以逾越的高山。“我觉得是时间问题、政策问题以及标准化的问题。未来,行业一定会面临洗盘,秩序一定会规范,大家的盈利性也会越来越多地得到保障,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

中银证券研报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运营市场空间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服务费市场空间有望达到约80亿元,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6%。另据西部证券测算,2026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近800亿,到了2030年将超1400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